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工匠精神”

2018-01-25

山西青年 2018年17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院校

易 佳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在用人市场变化复杂的背景下,要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教学改革和创新,汲取“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正如笔者所在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德技共举,知行合一”一样,为社会培养一批素质好、技能高、能力强的新时代社会建设者、劳动者。

一、“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就笔者的理解而言,所谓“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对待职业的态度,是从业人员工作的价值取向,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实质是创新和加强素质教育。

对于各大高职院校而言,“工匠精神”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通过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注入“工匠精神”,培养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工匠人才,是各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深刻领悟和在实际中践行“工匠精神”的从业者,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能量,实现自己的价值。根据当前的用人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需要掌握基本的业务能力,还应该具备做人的道理,能够吃苦耐劳,严谨负责。知识和业务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对于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等素质需要从学校开始抓起。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学校阶段不仅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还应该为今后参加工作做好全方面的准备。用人单位对于高职学生的工作态度越来越看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觉醒和培育,全方面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

二、“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性

(一)“工匠精神”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工匠精神”是我国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历史上有很多依靠自己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努力做出巨大成就的案例,所创造的技术在现在仍然令人叹为观止。如越王勾践,被誉为“天下第一剑”,在加工和铸造方面都十分精细,成为如今我国的国宝。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依靠“工匠精神”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奋斗出了中华民族的传奇诗史,上有神舟飞船翱翔天空,下有蛟龙号深海探险,这些走在了世界前列的技术成果,都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发展转型升级时期,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复杂,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师资力量配备不到位,导致了学生难以完整的学习到各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时间不长便纷纷走向社会开始工作,很多知识没有学精学透,导致了在工作岗位中容易出现差错。在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学校无法对学生进行很好的管理。因此,我们要倡导“工匠精神”,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并传承下去,在今后毕业能够更加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岗位中发挥出自己的价值,促进企业和行业的良性发展。

(二)“工匠精神”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匠精神”这一词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成功入选年度流行语,“工匠精神”为何如此火热?是因为当前很多企业和生产行业缺失“工匠精神”。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就是隐含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要对产品进行细致的加工,并且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创造有价值的产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制造业会走向衰亡,所谓的“工匠精神”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工匠精神”说起来很虚,但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中国智造至关重要。精益求精体现了追求卓越的精神。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弘扬“精益求精、万无一失”,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

(一)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方法的特殊性

无论对于本科教育的学生,还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都会面领着就业的问题。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想法,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己的平台。学校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认真地去学习,若学生对于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感兴趣,自然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比较低,在今后毕业参加工作后只会遇到更大的困难,更不会主动地研究本专业的技术工作。因此,培养“工匠精神”,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热爱,同时传统的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会逐渐被消耗殆尽。作为学校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改革创新,通过适合学生的管理方法,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作为刚刚成年的高职学生来说,张扬自我个性,崇尚自由,因此对于学生的管理应该张弛有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使其能够与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在教学活动和日常工作中要经常开展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拓展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学生更多的关注到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当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学习好专业知识,这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基础。

(二)高职教育管理制度要不断健全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所以越来越多的高校掀起了与企业联合办学的热潮。首先,要从国家有关的教育机构入手,让高职院校有更多自主办学的权利,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办学,让企业不仅仅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发挥出育人的作用,这不仅仅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能够接受更多的学生去实习,能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塑造“工匠精神”。任何一个地域都应该抓住本地区的特色发展教育事业,通过特色产业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相结合,以发展职业教育的模式更好的去展现“工匠精神”,以地区的地方文化为基础发展职业教育,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毕业后留在本地区工作,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塑造“工匠精神”。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我国对于“工匠精神”的传承觉醒时间并不久,在具体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不完善,高职院校要积极借鉴学习国外的经验,如瑞士钟表行业的管理制度,深耕行业,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制度。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应该让全体教师深刻领悟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加强对“工匠型”教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指导,选派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都较高的教师,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创新的价值取向。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工匠精神”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注重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动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顶岗实习等环节进行体验和践行,养成职业精神,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实现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统一。

其次,要大力倡导建设“工匠型”教师队伍,对于高职院校,存在很多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要进行充分整合提高教学改革能力。对教师践行教学理念、教学改革和培训予以大力支持,通过与企业构建合作平台,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企业创新创业实践,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在教师队伍储备上,不仅仅局限在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层面,还应该聘请专家教授、企业家、校友等专业人士来校进行授课。不同身份的教师队伍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层面不一样,而多角度、多层面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学习知识的好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参与具体项目,通过项目的孵化和推进,对所学知识进行专业指导。在教师考核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工匠精神”纳入到考核指标当中,提高教师的各方面能力。

(四)创新课堂教学理念和方式

在专业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将“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不同专业学生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紧密联系起来,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内容当中。在教学方法上,笔者建议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传统的课堂宣讲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入,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理解和消化专业知识,动手处理问题,这样有利于“工匠精神”在学生群体中潜移默化的形成职业习惯。

四、结语

根据《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到2025年我国要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培育和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在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上发挥出积极作用。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人才上必须要完成这一重要任务,通过有效的途径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基础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院校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匠风采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