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扁鹊“六不治”的行医原则及现实意义
2018-01-25杨其霖马梅青
杨其霖 田 原 马梅青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1)
扁鹊,姓秦,名缓,字越人,尊称扁鹊,号卢医。扁鹊是战国时著名医学家,居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史记·扁鹊传》云:秦越人“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一、原文剖析
在当时社会背景及医疗环境下,扁鹊根据自己的行医经验,总结出“六不治”的思想,该思想表述了扁鹊的行医原则,彰显了一定的处世智慧。
(一)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
该句意为:对于骄横且不讲道理的人,是第一类难治。当今社会,在许多医院都会出现患者就诊时有过度的需求,如:不能服用苦性药物,药物需为缓和类且不能有副作用,多用贵重药、营养药等。常常使医务工作者无所适从,影响正常的治疗程序及方案。因此,应做好这类患者的宣传工作,说服这类患者尊重医嘱,配合治疗。
(二)轻身重财,二不治也
该句意为:不重视自己的康复情况,反而过于重视自己的钱财,是第二类难治。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患者由于吝惜钱财,对自己的病情缺乏足够的认知,拒绝根据医嘱做一些他认为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以致贻误病情,错过治疗时机。但随着我国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相信“第二类难治”将会逐步淡出大众的视野。
(三)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
该句意为:对于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人,是第三类难治。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为掣肘、战事频繁,“衣食不能适者”较为常见。但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我国人民群众已经可以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医疗服务。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第三种难治”在我国将会逐步消失。
(四)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
该句意为:气血阴阳失和,脏腑气机不定的患者,是第四类难治。这句话提醒医务工作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上工治未病”,不要等到当患者病入膏肓,无论如何施治的地步再进行挽救。
(四)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
该句意为:身体已经极度虚弱,无法服药,是第五类难治。在春秋战国时期,治疗疾病主要以汤液为主,患者一旦无法进食,自然无法治疗,这也是历史局限性的体现。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静脉注射、鼻饲等治疗方法的出现,已经相应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六)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该句意为:迷信巫术而不相信医学的患者,是第六类难治。在我国多年来“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科学倡导下,这种情况已经相当少见了。迷信是贫困、落后、愚昧的产物,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的不断普及,这种情况在我国已经基本消失。
二、行医原则及现实意义
在我国,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单独医治患者的能力是有限的。同时疗效有限、预后较差的疾病也仍然存在。当现代医学解决不了患者的疾病,或者缺乏有效治疗的手段时,合理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其进行人文关怀,符合社会道德和医学伦理[1]。
(一)医患关系
在“六不治”中,患者的因素为多。但在临床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是密不可分的。医务工作者是主体,承担医治好患者的责任;患者是客体,是被诊治的对象。作为医务工作者,不能盲目诊治患者,而应按照循证原则合理诊治患者。“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患者或患者家属不讲道理,无法与其沟通,对医生有蔑视、谩骂或者有殴打行为的,对其诊治应慎重处理或拒绝诊治。
(二)过度医疗
患者的经济情况是其选择如何诊治、怎样诊治的重要因素。医务工作者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防止过度医疗[2],尽量使患者避免因病致穷。对于花费过大的诊疗,应取得患者的理解同意方可实施。不能为了经济效益或其他原因,刻意夸大药物疗效,给予患者过度诊疗。
(三)自我保护意识
医务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病情,以及患者经济、心理、家庭等问题,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3]。在就诊或治疗前,患者或家属们需签署各种同意知情书。因此,医患关系还应包括法律关系。
三、思考
总之,继承、发展扁鹊的“六不治”行医原则[4],认识医行医过程中的局限性,对每位医务工作者如何医治患者都有重要指导、约束、规范和控制的作用。同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患于未然,仍是现代医务工作者的行医哲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