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2018-01-25许荟蓉
许荟蓉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地位低,相关政策保障不到位
我国高校教学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投入社会后的就业率,而体育教育在短期内并没有很明显的效果,从而被忽略,缺乏关注度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普遍现象。这也直接导致了即使明文规定高校对体育教育的投入额,但现实情况是体育教育的经费往往得不到保障。近几年,我国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但体育教育的规模和预算却很难跟上节奏,这也使得高校体育教育的教材、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体育设施的匮乏无法保障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样也阻碍了体育教育方法和模式的创新[1]。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就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来说,大部分的前身都是中专院校,这也意味着老师的专业能力、学历和资质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对教师的需求还有一段距离。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扩招和办学层次的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的弊病则日益凸显,这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体育教育虽然在逐渐退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2]这也导致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以竞技比赛为主要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为教学工作,偏重于比赛形式和比赛成绩,从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一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这种偏于功利性的教学理念缺乏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也会造成教学计划和教学秩序的紊乱,体育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二、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师素质的转变
首先,体育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怀和思想觉悟,这也是各专业、各学科教师的必备条件。其次,教师需要对体育教育有着深刻的认知[3]。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结合体育教育的健身性和娱乐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再次,紧跟时代发展,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技术。最后,具有高储备的文化学科知识,能够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各学科交叉渗透的趋势,以宽阔的事业和较深的知识见解引导学生多方位发展。
(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丰富教学内容是首要条件。每所高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都有所差别,单一的教学内容是不符合灵活的高校体育教学的。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不能拘泥于传统守旧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需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变,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这也从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教育不再仅限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不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成绩,体育教育愈发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科学合理地教学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取向的转变,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市场人才需求[4]。
(三)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程序,是在某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引导下而产生的。就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来说,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是指课程设计上的创新。[5]高校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不仅仅重视学生科学的、良好的运动习惯的形成,而且要基于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做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应该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社会实践与生产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不仅仅是注重学生的相关技能训练。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方式已不能够再满足当前社会转型期的需求,其正逐步让步于更为科学和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诚然,传统的教育体制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桎梏依然存在,这需要体育教育相关工作者、单位以及组织共同努力,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建立科学合理地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体育教学的多样性、普实性等特点,推进工学结合,真正培养出契合市场需求的高专业素养、高技能的适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