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述评”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应用
2018-01-25张箐
张 箐
(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2017年5月教育部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以下简称“思政质量年”)。笔者所在的院校以教师、教学为突破口,在教学中将“时事述评”作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的开胃小菜引入课堂。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这样的尝试还是有益的。
一、对“时事述评”的界定
“时事述评”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本周的一则时事新闻摘抄下来,之后在“概论”课开课10分钟的时间内向所在班级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或一个问题,随后由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该生此次的“时事述评”成绩会计入该生的平时成绩,作为该生“概论”课总评成绩的一部分。无论学生摘抄的新闻来源于何种媒体,笔者要求学生必须注明新闻的出处,以此帮助学生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且在关注新闻的同时逐渐建立自己的新闻资源库。
二、开展“时事述评”的效应
(一)对于学生的效应
1.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而不是旁观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学生在查找、分析新闻的过程中,无疑能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祖国,加深对国策的掌握,加深对党和国家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认可,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建设的热情,为将来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
2.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时事述评”结合学生摘抄的最新鲜、最真实的事例打破学生的偏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同时,学生对于述评的该则新闻必然经过一定的知识加工,无形中更多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给学生更多的施展的平台,锻炼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自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他们更渴望施展的平台和锻炼的机会。在“时事述评”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当着其他学生和教师的面朗读他摘抄的新闻以及他对这则新闻的看法、观点,亦或是向同学们提出问题,这个过程会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分析能力,还会锻炼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等。
(二)对教师的效应
1.有利于落实“三进”工作
由于要求“时事述评”的新闻应与课堂内容相关,所以学生分析、评述新闻时必然会运用“概论”课的理论,即使运用不够正确,最终教师也会加以引导。由此逐渐落实“三进”工作,让学生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
2.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素材,倒逼教师不断学习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教师所能穷尽的案例也是有限的。当学生作为主力加入教学素材的收集中,教师收集素材的工作得以减轻。当然,“时事述评”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的时事述评进行点评,不仅要求教师有更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求教师更广泛地了解社会,透彻洞察社会。否则,当学生提出比较尖刻的社会问题时,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控以及学生理解的误区、甚至价值观的偏颇很难给予纠正。
3.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交流,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以往的课堂多以灌输为主,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也很有限。面对多媒体时代的学生,教师更应该通过各种平台,在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了解他们的想法,更多地与他们交流。其中,还能对不正确的观点,意见适时引导,纠正。由此,教师在教学中也更容易有的放矢,把控重难点。
三、开展“时事述评”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注意事前准备
对于学习积极性较高的班级,需要教师事先指明下一次课所需的“时事述评”的范围并提前优选。对于优先上的学生每次增加2-5分的平时成绩,对于没有优选上的学生同样计时事述评的分数,鼓励学生以后继续踊跃参与,争取更好的成绩。
(二)教师注意课堂组织
有些班级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在“时事述评”的过程中常会有学生不断提问。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收集问题并筛选。课堂能简单解答的现场解答。需要占用大量课堂时间或者需要充分讨论的问题,告知学生课后讨论、解答。总之不能占用大量课堂时间,否则影响正常教学。
(三)带动学生参与
对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的班级,前3次课可以由教师或者指定班干部带头进行“时事述评”,一方面为学生做榜样,一方面让学生看到“时事述评”的作用和效果,从而逐渐带动全班学生有序参与。
“时事述评”是笔者及其同事正在探索的一种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有虚有实、有滋有味”,但是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对于“时事述评”的计分制度等。教师需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各中环节,从而更多的发挥“时事述评”的积极效应。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大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17-09-08.
[2]詹萍.让生活成为品德课的资源库[J].教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