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档案管理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
2018-01-25王珊珊
王珊珊
(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一、小学校文化建设中档案管理的内涵
学校档案是学校从事教学、科研以及交流过程当中的真实记录,是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全部资料的总和。
(一)档案是学校活动整体的反映。档案是学校各种活动的产物,是各种各样的文件材料与活动内容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它综合反应和说明了学校的基本面貌和全部活动,是各种内容和载体档案的总和。通过交叉检索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可以将历史事件真实地还原出来,多维度的展示教学和科研成果。利用这些素材引导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二)档案是直接记录了学校的活动的一种信息资料。学校的科研教学与其他的社会活动,其工作过程和成果的信息反映都总结为档案的表达形式,记录了小学校实践活动的第一手材料。
(三)档案是学校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系统的处理得来的。学校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活动结果,只有对以后工作有参考价值的文件材料才会被系统地整理为档案形式,而其他无效的或者是效率较低的行为方式则不会被记载下来。首先,需要对学校原有档案进行分类筛选。主要收集和记录学校当中的重要的事件和重要的人物,并进行分类管理。其次,广泛地发动全校的师生员工,收集缺失的档案,收集可反映客观教学的各个阶段的情况资料。如,书籍,报刊教材,奖章,纪念品等。利用丰富的实物档案,补充档案材料的不足。为以后的活动提供完整准确全面的史实资料。
二、档案管理在小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培育学校历史文化。学校的历史文化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代表了师生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认同度和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在全校师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人才培育、重大的历史变革和成果、对社会提供的服务等多方面内容基础之上而自发形成的。而了解这些内容最主要的载体就是档案。它可以是奖章,手稿,影音,录像,照片等档案形式。通过有效的档案管理,内容丰富化的校史文化,可以将小学的精华理念进行收集整理,将教学理念展现给师生校友,增强师生校友对学校的认同,逐步培养出浓厚的认同感。
(二)以文化为引领,发挥教化育人的功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档案是提供这种榜样的力量的源泉。档案可以通过最原始最真实的数据资料。将学校发展过程当中的成与败展现出来,将学校历史上最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作用的事件展示出来,将那些突出的特色的人物展现出来,为广大的师生和校友在这浩瀚的信息当中提取所需要的资源,吸取养分。通过先进人物所取得的成就,先进的学生代表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先进的学科方面所取得的代表性的作用。将这种理想、进取精神,通过直观的展示,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三)传承文化。学校文化的建设是个长期过程,需要传承。对学校自身的认同和认可,可以通过档案的形式记录和传承。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学校的文化内涵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对档案进行收集与整理,开发与利用,都是对学校资料的再创造的过程。充分的认清历史,去伪存真,提炼和概括学校的文化精髓,最终形成学校的文化灵魂。
三、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完善小学校文化建设
(一)强化全校员工的档案意识,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的管理与建设绝不是一时的工作的总结,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是表达了文化的概念和内涵。配备专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形成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树立人人有责任,事事需档案,确保不定期的各类档案的完整准确保存。
(二)对档案的内容进行优化。摒弃不合理的内容的档案,将优质的档案资料加以整理和分类。制定档案的归类整理的制度与规则体系,完善档案管理的过程,实现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三)创新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档案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资料,可广泛地用于对职工进行教育,提升职工的素质,开展宣传,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状况,是宣传学校的思想的最有力的武器。
(四)建立学习型组织,培育学校文化建设的环境。在档案活动过程当中,充分利用学习的效率,不断的积累档案管理的经验,并进行分享,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建立起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文化思想底蕴,并养成良好的归档习惯。在内部学习的基础之上,与外部的其他学校要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文化底蕴与能力。
总之,作为学校最重要的行为之一的档案管理,具有着记录历史,传承精神,教化育人的基本功能,充分认识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升档案管理水平,采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等手段,丰富和完善档案的资料的应用,优化档案管理机制,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学校档案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设出独特的学校文化。
参考文献:
[1]张秋燕,王玥.发挥照片档案作用,服务企业文化建设[J].北京档案,2011(6).
[2]赵新国,周君.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办公室业务,2011(9).
[3]张玲,马骁勇.加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商贸,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