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本土志愿服务队的困境与出路*
——以广东省五邑地区为例

2018-01-25罗智敏蔡思毅黄丽娜罗佩玲邓世锋麦艳冰

山西青年 2018年17期
关键词:服务队社工志愿

罗智敏 蔡思毅 黄丽娜 罗佩玲 邓世锋 麦艳冰

(五邑大学,广东 江门 529020)

一、五邑地区农村志愿服务概况

五邑地区指的是江门市三区四市,即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和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四市,是著名的侨乡。五邑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于一线城市来说,不算迅猛,其城市化水平仍需提高,农村聚落依旧普遍存在。同时,五邑地区农村正处于急剧转型的过程,面临许多不稳定因素的冲击,如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还存在困难家庭、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的问题以及残障人士受歧视等现象。尽管政府会给予弱势群体一定的补贴,但是对于他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则远远不够。

当前,五邑地区的城市区域已构建较为完备的志愿服务体系,然而农村区域的志愿服务发展进程滞后,建立完善的农村区域志愿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志愿者服务重要力量支撑的大学生群体很有必要作为第三方介入到农村中,通过一系列的相知相识志愿服务,使当地农村群众了解志愿服务,认可志愿服务精神并能积极主动加入到本土志愿服务队中,进而促进和谐美丽新型文明农村社区的建立。

调研组通过问卷调研,运用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选取300名农村群众作为抽样样本,运用SPSS统计软件等方法整理数据,了解并分析农村群众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和需求方向。71%的农村群众没有接触过志愿服务,48%的农村群众很希望志愿服务可以普及到农村,76%的农村群众认为成立本地服务队是可行的,48%的农村群众愿意参加到本地服务队中。由此可见,志愿服务在农村的普及率非常低,而且农村群众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非常大。

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面对政府服务、公共机构服务在农村投入的严重不足、大学生志愿者自身时间和精力不能完全投入而导致服务不能稳定和持续的困境,仅靠外生性的志愿者组织介入农村志愿者文化体系是远远不够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外生力量帮助本地居民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志愿服务队是摆脱困境的解决办法。

农村本土志愿服务队就是以在当地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并且能为志愿服务投入一定时间和精力的村民作为队伍的骨干力量,在骨干力量带领下,通过招募,选出固定活动的村民志愿者和流动村民志愿者,形成以本地村民重要自主志愿主体,专业社工为辅助者和督导者的具有农村本土特色的志愿服务队。村民志愿者作为队伍的重要力量,具有其特有的优势。相对于大学生这一外来志愿者而言,能够长期服务本村的村民数量更多,他们对自己村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更为熟悉,服务对象会更容易接纳当地村民志愿者带去的帮助。队伍中的专业社工主要提供专业服务知识讲解,给予村民志愿者指导和帮助,适应农村群众的需求,发挥督导与推动作用。最后,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也要发挥其作用,协助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提供场地、物资等有效资源,加大力度宣传,带动本村其他群众投入“邻里守望”志愿服务中,形成“友爱互助”的农村新氛围。

二、建立农村本土志愿服务队的困境

本调研项目已在开平市月山镇罗村进行为期半年的试点,前期的服务成效比较突出,村民的志愿服务意识普遍得到提高。但在建立农村本土志愿服务队伍的过程中,遇到较多的问题。

(一)农民主动积极性不高,缺乏骨干力量

经过前期的努力,村民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有普遍的认识,但让他们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加入本土志愿服务队,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并不容易。原因是大部分农民的家庭收入较低,自我的生活水平还处于小康的初级阶段,甚至还有亟需解决温饱问题的。为获取更多的物质收入,多数年轻人甚至是老年人都会利用休息时间做一些其他的工作,他们没有多余精力去做志愿者。

村里文化素质比较高、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大多已经出外工作或者忙于自己的事业,没有时间和精力组织本村的志愿服务活动,导致很难挑选出合适的本地志愿服务队的带头人。且由于缺乏常驻农村的专业社工的引领,农村志愿服务力量难以得到有效整合,志愿服务相关技能难以提高,志愿服务水平难以提升。①

(二)志愿服务队管理体制不完善

从管理体制方面来说,有很多关于服务队常态化的方法是值得探讨的,譬如说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文化深入农村。在建立服务队的时候,发现只做宣传、支教、组织志愿者活动等等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村民还是看不到成为一名志愿者对他们自身提升的优势,感受不到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喜悦和成就感。一个成功的团队或一个优秀组织,离不开自身独特的组织文化。志愿服务队常态化离不开对志愿文化的信仰,而信仰的传播者,恰恰是服务队中的固定骨干力量。因志愿服务队更像一个兼职组织,服务队建立之后很可能会出现没有方向性、组织性的现象,对于一支新组建的服务队,他们有时会没有明了的服务方向。

所以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导致本土志愿服务队组织松散且服务低效,难以让本土志愿服务队成为农村的一个常态。

(三)外部支持力量不足

1.缺乏外部精神力量,社会重视不够

当地基层政府缺乏建立农村志愿服务体制的主体意识,村民自治委员会成员很少会关心志愿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对活动组织由于经费缺乏也缺乏热情,而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必须有村委和村党支部的支持。

2.缺乏外部物质力量支持,基层政府公共财政困难

投入城镇公共服务建设和农村的公共服务建设的资金不均衡。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无法形成规模化、固定化的志愿服务阵地,只能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方式,开展流动式志愿服务。服务产品资金投入不足,不能为村中五保户、孤寡老人等经济困难的人群提供长期的物质支持,阻碍了一些需要服务产品作支撑的服务活动的开展。

三、推进农村本土志愿服务队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发展骨干力量

1.建立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提高村民参与服务的积极性

建立精神激励机制,规范优秀志愿者评选表彰工作,形成农村志愿服务评价激励制度。例如,初高中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可以加入“参加志愿活动时数”这个元素,促使初高中的学生可以主动参加志愿活动。

建立物质激励机制。推广“志愿服务银行”,在自己需要帮助时优先得到服务队的帮助,达到服务交换的效果。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先卡”,譬如拥有多少义工小时的优先卡就可以免除排队、预约等事项办理业务、附近小镇商品购物享受优惠、获得技术培训机会等奖励措施,从而激励当地居民当做本地志愿者。

2.出台相应的政策,吸引人才回流

给予本土志愿服务队的骨干(管理者)一定的经济补贴,改善农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吸引本村人才回流。随着农村城市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当地政府可以颁布相应的优惠政策,适当扩大财政投入,高薪聘请专业社工驻村工作,提高相应的工作待遇,提供五险一金的保障,尽可能与城市工作待遇持平。吸引优秀的社工人才入驻农村社区,进行专业、对口的社工服务。

(二)构建农村志愿服务管理体制

建立农村志愿者注册制度,通过网络平台注册账号,将志愿者的个人信息和服务历史采用电子化记录下来,既方便评选表彰工作的信息采集,又有利于与“志愿服务银行”和“优先卡”数据同步化,鼓励每一个村民都成为志愿者,壮大服务队伍。

设立志愿者服务协调委员会,统筹农村志愿服务章程的制定,明确农村志愿服务的范畴、原则、内容和任务等,协调委员会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委员会会议,听取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服务活动的情况,总结经验,部署工作。

(三)政府加大资源投入

1.本土志愿服务队应与村委会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引领作用

一方面,对于村民的需求,村委会应该更了解,他们能给服务队提供很多有针对性的服务方向。另外,村委会干部在村里有一定的领导力和信赖力,如果村干部能够兼任服务队里一名骨干管理者,便能让服务活动更高效和更容易被村民接纳。

2.当地政府应增加在志愿服务的资金投入,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志愿活动应该是一项长期、稳定、有规律的服务。建立志愿服务驿站,为服务队成员创建固定的工作地方,为更多服务活动提供场地的支持。增加购买服务产品的资金,让经济困难人群得到最根本的物质保障,让普通百姓享受多样化服务产品带来的精神愉悦和便利。

3.迎接“广东社工双百计划”,以大政策带动本项目发展

实施“双百计划”将在江门市多个镇(街)建设运营社工服务站,为每个镇、街道配备3-8名社工,为民政事业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将社会工作力量与民政服务相结合,更好地为有需求的群众和社区提供专业服务。②此时与本项目建立农村本土志愿服务队有效结合,提供资金、资源、人才等支持,齐建立社会工作本土化、督导培训专业化、服务发展专项化的本土志愿服务队。

注 释:

①王力平.农村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SWOT分析[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8).

②项目介绍 广东社工双百计划[EB/OL]. http: // www. shuangbai - plan. org/ about/ 5358 /.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服务队社工志愿
以志愿,致青春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青春社工
蒋王社区:打造“侨之家”、同心桥服务队 以侨为“桥”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春运路上的“花甲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