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环境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018-01-25张亚璇

山西青年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交流政治

张亚璇

(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5002)

2017年8月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2.1%,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7%,17-25岁大学生网络群体占比仍然很高。大学生在网上频繁的交流活动中越来越重视网络语言的使用,而网络语言也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一、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们之间流行的原因

(一)网络语言的便捷性

网络语言主要用于交流,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这体现在数字谐音、缩略语、符号的使用等方面。大量使用了“:)”“886”、“BF”等象形符号、英文缩写、数字谐音类表达方式来进行更为方便的网络交流,也有利于网友节约上网时间和流量花费。

(二)网络语言的幽默性

大学生们主动使用网络语言并进行传播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网络语言风趣幽默,轻松诙谐,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年轻心态。像用“坏银”代替了“坏人”,语气调侃,没有敌意,反而增添一丝撒娇语气。

(三)网络语言的创新性

网络语言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创意以及个性。如“贤惠”变成了“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咸鱼”谐音为“闲鱼”指人无所事事;“见死光”,指网恋后与网友初次见面感到不满意;“划水”指教师上课内容不充实,有敷衍了事之嫌疑等。网络语言与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它不拘泥与传统写作中的外来束缚,充分发挥了作者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表现语言的创造力。

二、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据教育部2010年对网络语言的调查显示,93.3%的网民认为,“在一定情况下,网络语言比普通语言更能传递信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使用一些正在流行的网络语言和学生交流,克服性别、年龄、社会地位、表达能力等条件的制约。同时,大学生可以使用网络语言,将很难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表述的各种不良情绪释放出来,用网络语言表达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沟通交流之间,利用网络语言与开展网络对话,提高师生间沟通交流的质量,引领学生的思想潮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网络语言流行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的心智和思想上都没有完全的成熟,处在初期形成阶段。在大学生中可以发现,不少人动不动开口就是“NND(奶奶的)”、“草泥马(操你妈)”、“TMD(他妈的)”等。即便将直白的脏话委婉的表达出来,也没有掩盖网络语言充满着轻浮、低俗、肮脏的负面影响。同时,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不分网络与现实生活,容易导致交流、沟通、理解上的交际障碍,造成沟通困难。更为严重的是西方国家凭借网络传播的控制力与影响力,千方百计向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标榜其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宣扬极端化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影响青年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形成模糊、错误的认识。

三、网络语言环境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熟悉网络语言,深入师生交往

现在大学生已经步入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依旧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主动加入学生QQ群、微信群,只接受学生网络上主动打招呼,自己很少和学生在网上沟通,遣词造句也都是充满了说教的态度,可能会引起学生在网上故意避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世界中人人平等,我们必须及时转变观念,适应网络环境,学习基本的网络知识,掌握必要的网络技巧,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与学生开展网络对话,促进师生间的交往,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变化,也是让学生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网络心理咨询,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现在大学生几乎每天都有课程,没有课程的时候,校园活动占据了其空闲时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考虑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网上交流不仅消除了学生的紧张,也建立了良好的信赖关系,促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注重网络文化活动,引导网络舆论

网络语言是网络文化不断发展带给我们的新课题之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利用网上丰富的文字、图片、影音等资源开展网络文化活动。与现实的校园文化活动相比,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到网络文化活动中。在“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开展网络线上线下活动,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沈建红.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09.

[2]但海剑,石义彬.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语言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42.

[3]范惠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79-83.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交流政治
如此交流,太暖!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政治攀附”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