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专业学生的抑郁质心理状态研究

2018-01-25■白

音乐传播 2018年2期
关键词:气质类型气质舞台

■白 夜

(重庆大学,重庆,401331)

“气质学说”作为在心理学领域内有其特定存在价值的学说,其名称中的“气质”,与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与风度、外貌有关的“气质”并不完全相同。该学说是在古希腊“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体液论”的基础上,由意大利医生盖伊研究总结而确立的。盖伊认为:“人的性格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而气质的差异造成了人性格的千差万别,这种性格差异是受神经系统活动的制约,是人类天生自带的一种性格属性。”①张大庆《体液论及其对西方医学的影响》,载《中华医史杂志》2001年第3期。在我国,根据气质学说进行的人格分析与矫正,在金融、管理、医学、体育、教育、儿童心理、音乐等行业中都有应用,学术成果也不少。很多从业人员通过对自身气质类型的定位与调节,进一步塑造了完善、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本文关注该学说在音乐专业学生学习中的价值,并特别关注气质类型为抑郁质的学生群体。

与被归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的人相比,被归为抑郁质类型的人的神经活动状态明显偏弱,性格特征中的负面表现较为突出,具体的表现为:内向、胆小、孤僻、刻板、猜忌、寡欢、易受挫折、心理承受力弱、反应迟钝、不会变通、犹豫不决。②代苏伟、杨玉涛《针对抑郁质学生的健康个性塑造》,载《科教导刊》2013年第3期。这些性格消极面,给抑郁质人群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交往中制造了不少的障碍和困难。对学习音乐专业的抑郁质类型学生来说,在面对音乐这种需要用真挚情感来表达的抽象艺术时,如何正确地认知自身的性格缺陷,同时发挥好自身气质类型的优势,无疑是个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重要心理问题。

一、抑郁质人格与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是指通过音乐的某种技能(演唱或乐器),将音乐作品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和传达给听众,以求双方视觉、听觉上的沟通和内心的共鸣。若想让演员与听众心灵的这种交汇达到一个较深的层次,就需要音乐表演者在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的同时,结合个性化的理解和艺术加工,用内心真挚的感情在舞台上去充分表达。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人会在表演风格、应变能力、怯场干预等方面有着不小的差异。这种差异除了和表演者的艺术造诣相关以外,通常也跟气质类型的不同有着重要的关系。抑郁质的人耐受性偏弱的性格特征,就与以上提到的应变能力、怯场干预相对立,尽管这个类型的人的感受力较强,但是神经类型偏弱的特点已经决定了他们的抗压能力较差,情感持久力的水平也不稳定。

有学者使用依据神经活动气质类型的感受性、耐受性、反应性、敏捷性、行为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活动的指向性等维度编制的《声乐学习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①解鸿雁、王健英《气质类型与歌唱学习行为评价的初步研究》,载《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发现:面对“我喜欢登台表演,并有强烈的表演欲”“表演中任何刺激都会干扰我演唱的水平发挥”“我对专业学习及赛事活动总是充满信心”“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我总能保持乐观,设法排除”“当赛、试失利时,我能变挫折为动力,在复赛中发挥良好水平”等命题,抑郁质学生在感受性评价分上明显不如其他三种气质类型的学生。抑郁质的学生在舞台上的紧张感和恐惧感更明显,在面对观众的时候缺乏表现欲望,对考试、演出、音乐会、比赛有相对更强的抵触情绪和消极心理暗示,所以舞台上的驾驭能力偏弱,控制稳定情绪的能力不强,演出时进入状态较为缓慢,舞台上出现意外情况后很难及时处理和调整,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和打击也很难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消极情绪很容易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当众展示自我的行为对抑郁质的人来说近乎一道难以跨越的万丈深渊,对从事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自然也是如此。出于自身气质类型的特殊性,内敛的性格以及神经反应敏感性的偏弱会让他们对舞台有着极强的压抑感和恐惧感,这种接近崩溃式的不良心理暗示时常造成他们临场发挥水准的大打折扣。很多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的技巧、乐感、悟性都非常优秀,舞台实践经历也不少,但还是摆脱不了因为心理素质的问题在比赛、考试、演出中铩羽而归的结局。如果排除音乐技巧欠缺和舞台经验不足的缘由,那么抑郁质气质类型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就应成为一个主要的考察对象。

二、抑郁质人格与舞台心理紧张问题的解决

舞台紧张是人格焦虑的一种表现,不管是知名艺术家还是刚出道的舞台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难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怯场。但是,其中一些人对舞台紧张感习以为常了,压力的强度在他们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随着演出的进行和自我情绪的稳定,他们能逐渐进入一个良好的、自我完全可控的表演状态。其中甚至还有一部分人面对紧张会变得更加勇敢,在舞台上“人来疯”似地超常发挥,在舞台的压力之下反而能把表演天赋全部展现出来。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舞台就是灾难性的场所了,紧张使他们的心跳、呼吸、血压等生理指标超出正常范围,忘词、忘谱、中断、失误等一系列问题也可能接踵而至。②戴闵青、吕珊《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焦虑心理咨询个案调查》,载《大舞台》2010年第3期。

从气质学的角度来分析,不同的人面对舞台紧张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抗压能力,是由自身气质类型的耐受力所决定的。不考虑混合气质类型,从单一气质特征来看,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耐受力较强,黏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则偏弱,当然抑郁质的比黏液质的更弱。教师处理学生在舞台上紧张的心理问题时,大多从技术训练、心理疏导、舞台经验的方面去努力,这些当然是科学有效的途径,但是针对部分抑郁质学生来说,还有必要更多地从他们性格特征的根本原因去寻找解决办法。

气质学理论建立在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论基础之上,严格意义上讲属于医学理论研究,并涉及遗传基因的概念。这就意味着气质学和人格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并统一,可以说是人出生自带的一种性格属性,会伴随人的终生,并且不会被成长过程中的外界因素彻底改变。所以,很多抑郁质类型的音乐表演者若是想克服在舞台上屡战屡败的困难,可以接受一些特殊的临床治疗来缓解症状。笔者认为,若是抑郁质学生通过音乐专业的常规途经(诸如提高技巧性训练、赛前考前充分准备以及大量增加舞台实践)依然无法解决舞台表演失常的问题,就应该考虑运用医学调整和治疗。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主任高天老师提出③高天《音乐家的舞台紧张以及音乐治疗的应用》,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生物反馈技术与系统脱敏法在广泛的临床试验中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反馈。所谓生物反馈,是利用生理测量仪器去测试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生理指标,显示患者出现紧张反应时,治疗师就会进行疏导环节的放松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可以通过仪器知道自己从紧张变为放松。经过反复的训练,患者可以自主控制心理状态,避免紧张感的出现。而系统脱敏法是把舞台表演者可能出现的紧张状况和令其产生焦虑的背景通过想象再现的方式按强度从低到高排列出来,然后引导患者发挥想象力,使自己身在其中,并按这个从低到高的顺序进入各个紧张场景,一旦感受到紧张和焦虑就立即停止,并进行放松性的心理疏导。

以上两种临床疗法具有科学上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强调分层次逐步缓解紧张者心理的焦虑状态,并尽可能让被治疗者慢慢寻找一种放松的、稳定的情绪并将其记忆下来,从而达到疗愈的效果。这两种医学结合心理学的疗法突破了仅从舞台表演的视角去克服心理紧张顽症的传统途经,为抑郁质的音乐专业学生提供了值得参考的新思路。

三、抑郁质著名音乐家的经历和启示

我们从一些音乐家的生平也能够大致判断出其气质类型,当然气质类型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道路。限于篇幅,以下举三位基本可以判定为抑郁质类型的音乐家,看看他们在面对自身气质类型弱点时都做出了哪些重要的改变和调整。

车尔尼有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钢琴家等好几个常见头衔,其中“钢琴家”通常排在最后,这是因为他舞台生涯的成就远不及他作曲和从教方面的收获。作为贝多芬的弟子,他自幼就有着出色的技巧和过人的天赋,具备成为钢琴家的一切优秀素质,但孤僻、腼腆的性格使他在少年时期的几场音乐会中过度紧张、拘谨、失常,发挥大打折扣。这也彻底让他放弃了成为职业钢琴家的理想,从15岁开始就把事业重心转到钢琴作曲和钢琴教育上。如大家所知,他的钢琴教育成就影响着近200年的钢琴艺术发展史,还培养出李斯特、克拉克、塔尔贝格等钢琴大师。

再来看肖邦。肖邦的大部分钢琴作品能体现出优美惆怅、细腻婉转、如诗如画的特点。实际上,杰出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看作创作者心灵和个性的某种集中体现,而这种感性迸发的源头,至少部分是由气质类型所决定的。肖邦的作品可以隐约呈现他本人内向、敏感、细致、忧郁的个性特征,而这些性格修饰词汇与抑郁气质类型的表现大体吻合。肖邦的生平经历和车尔尼颇为相似,自幼学习钢琴的他在音乐会的前后会习惯性地焦虑和紧张,这种心理障碍时常让他的演出大失水准,当时的音乐评论界在一段时间内对他的音乐会也是褒贬不一。这样的状况促使他大大减少了公开演出的次数,举办的音乐会也多是邀请亲朋好友参加的、沙龙模式的小型家庭音乐会。与此同时,肖邦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创作中,留下不少经典曲目。

另外,作为20世纪的抑郁质类型音乐家的代表,格伦·古尔德被称为“巴赫作品音乐精神的诠释者”。他自19岁开始的演奏家生涯一直受到古典音乐界的高度评价,但在35岁那年突然(其实或许也隐含着某种必然)宣布不再进行公开的音乐演奏。他亲口描述道:“听众对所有那些可怕的和卑鄙的和人为造成的不稳定性的积极参与,把钢琴独奏音乐会变成了最糟糕的流血娱乐之一。”“听音乐会的乐趣之一就是演奏的一次性风险,没有人,不管是演奏者还是听众,能预知演奏的结果。”①[美]奥托·弗里德里克著《格伦·古尔德的生活与艺术》,魏柯玲、刘莉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第108页。这些话反映出这位钢琴家长期以来承受着的表演生涯的折磨和痛苦,观众与舞台所带来的压力与恐惧令他深恶痛绝。他的性格特征属于抑郁质中敏感度极强的类型,这种特质成就了他的无限创造力,也相对间接地断送了他的公演生涯。在结束公开演奏后的生活中,他沉浸于在家演奏和灌制唱片的个人世界,但也正因如此,他大量的钢琴演奏录音成了古典音乐界的绝世典藏。

从上述抑郁质音乐家的演艺与创作经历可以看出,他们在极力避免抑郁质特征这一“短板”,同时在以非表演因素为主导的音乐专业方向上发力,如:由公开演出转向心理压力较小的录音或针对少数人群的演奏,由专业演奏家的演艺生涯转往作曲或音乐教育性质的音乐职业,由面对音乐听众人群转移到独处的潜心研究和学习之中。

四、对抑郁质音乐专业学生的建议

抑郁质的特点可总结为神经过程薄弱,生理上不能忍受各种紧张状态,行动迟缓,适应能力差、忸怩、腼腆、怯弱、迟疑、孤僻,感情细腻、小心谨慎、观察敏锐、不善交际、不合群、沉默寡言、感受性强、情感丰富、易受挫折、遇事犹豫,等等。如果以性格适应性来选择职业的话,抑郁质人群不太适合具有刺激性、挑战性的工作,也不很适合从事需要较多社交、与各种人物打交道的工作,同时还不尽适合消耗体力与脑力过多的工作。基于抑郁质的一些相对优势的特征,即感情细腻、小心谨慎、观察敏锐、情感丰富、感受性强等,可以推论出抑郁质更适合有一定思考性质、安静独处、周密慎重、坚持己见的工作类型。

在音乐类各专业中,除音乐表演以外,作曲、音乐学以及音乐教育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要求,相对更能与抑郁质的学生对应。更具体地说,中西音乐史、音乐美学、世界民族音乐理论、音乐教育、音乐治疗、复调、和声、曲式分析、配器、视唱练耳等音乐类学科方向都对学生不受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在某一领域深度探索钻研有一定的要求,这些方向的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应严谨仔细,在理论的创新方面更是最好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所以,抑郁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酌情选择这些方向。音乐表演类的专业并不是实现音乐梦想和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只有性格与职业珠联璧合,才更容易事半功倍、心情舒畅。

笔者认为,天赋、兴趣爱好和气质类型,三者协调统一对事业发展才是最有利的,而不少人仅以天赋与兴趣爱好作为选择事业方向的出发点,忽略了气质类型的重要性。音乐专业内部的选择面很广泛,不管是音乐表演还是音乐理论,都有在气质类型需求上相对更加适应的人群。不论是从上文提到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征与舞台表演的冲突,还是从抑郁质音乐家由表演转向理论、作曲、教育研究的生平经历,都可以初步推论:抑郁质类型的音乐专业学生更应该考虑从事音乐表演以外的、非展演性质的、无舞台焦虑体验的分支专业。

希波克拉底气质学说涉及的理论虽然大多与医药学和心理学有关,但运用到音乐专业学习方面未尝不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做法。学习音乐专业或者从事音乐职业的人可以通过气质学的视角对自己的性格特征进行进一步定位,确立适合自身气质类型的学习方法、表演方式或专业方向选择,充分发挥气质类型的优点,避免各种气质的自然劣势。抑郁质类型的学生通过气质学说的相关知识,可以对自己在舞台表演过程中的紧张拘束、极度亢奋、情绪失控、状态低落等不良心理素质问题有新的认识,并从中找出性格因素的根源所在,然后寻求相应对策,帮助自己在音乐道路上收获更加殷实可观的成果。

猜你喜欢

气质类型气质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气质类型在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有效运用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西海岸新气质
高校不同气质类型大学生对体育选修的取向研究①
What’s InsideDoesn’t Count
不同气质类型的农村大学生快乐感分析*
中国残奥举重运动员气质类型的调查分析与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