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历史教学
2018-01-25王懋斌
王懋斌
(河北省霸州市第二十一中学,河北 霸州 065700)
初中历史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教师需要解说历史,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历史的价值,让学生感到历史离自己并不远,让学生理解历史,明白历史中那无穷的奥秘与其独特的魅力。这就需要历史教师用不同于以往常规“强行灌输”的教育理念,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营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育新模式“学决定教”,“教服务学”,打造教与学的最佳组合。
一、历史教学的中心是“学”,而不是“教”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育中,教师是主题,是中心。学生的历史学习常常局限在课堂、书本,这样使学生成为历史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一切为了学生”不应该只挂在自己口上、留与纸中,更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施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消化吸收、理解记忆的有效放大和得力措施。历史课程要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个人喜好来选择教育教学材料,因材施教,这样往往会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把自己当成历史教学的中心点,从历史从找自己,让历史回归现实。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理解现实,建立自信,也让课堂教学的价值在学生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形成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过关,而是成为了个人潜力的一种体现,也是生活的必须。因此,在普遍而开放的素质教育中,学生是自觉主体.学生在带着兴趣自觉的学习中,也体现了学生的自我价值。这就就使的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其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历史课程学习中,学生对知识获取的迅速性、对知识记忆的长久性、对知识认识的标准性,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体现。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需要教授历史知识学习的方法、规律。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历史知识点、概念都有不同的记忆方法,在众多的知识点、概念中找出其规律,合理地理解、消化知识,做到举一反三,面对不同的知识点,找出最合理的认识、记忆的方法。
让学生营造历史事件时的环境因素,引导学生假设自己成为其中的一个人物,实现历史角色与人的互换,从而拉进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就加强了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程度。
许多历史事件都有不同的地方,或背景、或经过、或影响等,学生如果靠单纯的死记硬背,只会一时的记住,并不能完全的理解通透。这就需要把知识点化简,找出其中的关键词、重点词,了解知识的大意、中心思想,这样也便于掌握知识。
历史的不同内容中也不是独立的,也有其联系。学生需要建立一个知识框架,进行系统的掌握。可以分为几个主题,如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再分为几个小主题,如政治中可分政局,政体,政策等,经济也可分生产力、生产关系、农、工、商等。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些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自己理解历史知识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也就达到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
三、让学生理解学习历史知识背后的意义
读历史,学历史让人明智,历史是人类智慧的宝库,包含了社会发展进程的种种变革和奥秘,包含了数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与知识。历史是时间的旁观者,能超越时空;历史又是真理之光,让学生更深地了解人心,教会我们不要盲目地听从与轻信。了解历史,了解历史知识背后的意义,是学生对历史知识更深层的一种学习。
教师教授历史知识,不单单只是为了让学生把考试关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历史知识背后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觉悟,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格品位。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深刻了解,加强学生本人对社会的认识。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使学习成为自己生活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从以往的经验教训中吸取经验,明白那些行为可取,那些行为不可取。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在现实社会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摆正自己在社会中“参与者”与“创造者”的定位。以史为鉴,更好地在学习乃至于以后生活中展现自我。同时也开阔自身的眼界,以便于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提早地适应。
四、总结
“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了以往学生机械地听讲、记忆、练习,达到了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融入于历史之中,从而更深地理解历史。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必然要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有所碰撞,从而再形成新的学习理论,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效果是令我们可喜的,是学生容易接受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中得到成就感,愉悦感。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紧密结合教材与实际情况,采取灵活而多变的策略,客观公正地评说,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