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索

2018-01-25

山西青年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管理工作

张 娜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 巩义 451200)

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对于学生的管理是基础,相当关键。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但是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社会的实际发展不能够很好的结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一)相关管理人员缺乏自身职责的认识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是在学生之间产生的,他们不断需要好好完成自己的学业,还要兼顾管理的工作,此外,还可能会参加勤工俭学、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入党、就业等方面的工作,任务相当繁重,这样就导致不可能在参与管理工作时投入百分百的精力,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就可能会忽视到某些同学的要求,这样便可能会导致双方之间出现交流障碍,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管理人员的形象与地位慢慢下降,从而可能造成管理人员对于自己工作的认识产生了偏差。此外,也有部分基层管理工作岗位是由教师担任的,此时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还是一名管理人员,职责过多之后,就会慢慢淡化其本身教师的属性,当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学生会片面的认为担任学生管理职责的老师,只是一个管理人员,不能够较好地发挥教育者的作用,不利于教师教育工作。

(二)学生管理工作偏于形式主义

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要能够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包括其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要做到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其面临的困难或者给予有意义的建议,能够有利于学生在学校愉快学习。但许多的基层管理人员并未真正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当同学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常采用敷衍的态度应对,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的效率极低,不能及时帮助学生,只是把学生从入学开始,直到毕业的每一个阶段都简单的当做任务去完成,并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只是希望能够按部就班完成工作部署。这种表面工作只有形式而无实质,不能够真正帮助到学生,培养学生素质,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逐渐损坏着基层管理者的形象。

(三)管理模式老旧

在当前高校中使用的学生管理工作还是较为僵化的模式,只是重点关注学生的基本生活秩序,还未真正意识到素质教育的本质。当前的管理模式在培养学生思维,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欠缺。陈旧死板的管理模式,对于学生而言,难以适应,这种模式下的管理工作也相对较为乏味,甚至谈不上实质性效率。

(四)相关管理人员不了解当代学生的价值观

近年来,进入高校学习的大学生,多为90后,甚至00后也开始步入大学。现在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能够较为轻易地获得大量的外界信息,也正因如此,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是比较强的,思想上也较为自由。他们喜欢个性,自由的生活态度,大家对于相同的一件事物会有着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这种生活态度也就导致当他们面对严苛的管理时,往往会出现抵触的心理,对于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是极为不便的。故“代沟”问题必需及时解决,才能够保证管理的顺利进行。

(五)部分学生缺乏自律性

当前高校纷纷扩招,相比较以往,上大学的门槛低了,学生的数量便有了急速的上升,这也就导致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同一批学生之间在学习、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距。并且学生这个群体有着其独特性,这也加大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措施

(一)管理理念的转变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抛弃以往陈旧腐朽的思想与模式,积极探索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工作不仅仅指的是对学生平时学习与生活的监督约束,其更应该包括了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及时发挥作用,提高效率,和学生做朋友,并注意随时引领学生建立完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还要逐步改善学生对于管理工作的负面情绪,解开心理困扰,让学生真正支持管理工作,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积极地向相关人员寻求帮助。

(二)抛弃刻板教条,关注情感交流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当前的高校学子所生活成长的环境普遍衣食无忧,较为富足,更有许多都是独生子女,受尽家人的宠爱,所以其自尊心通常都极强,这就使得管理工作不能是没有人情味的刻板的按照规定进行惩处,必须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才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管理需求。诸多高校都选择了推行班主任制,其主要的工作就是学生日常管理,尤其是德育方面,当出现问题的时候,班主任应当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并认真的聆听学生心理的真实想法及意见。日常还可以在空闲的时候,找同学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等,但这项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比如可以就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者是选某些针对性的同学进行讨论,如学习比较吃力、生活上有困难、心理有障碍等的同学就需要多与他们进行交流。并且在谈心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不仅仅是帮助同学解决其当前所遇到的问题,还要教会其面对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注意引领其建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此外,学生管理工作中都会遇到“问题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要采取积极的办法,多寻找其身上的闪光点,不能只是一味的对其进行批评职责,那样也不会使得他们改变,反而采用鼓励的方式可能使其逐渐改掉陋习。因为当对学生进行鼓励之后,让其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并且在交流过程中给予他们一些建议,能够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通过师生之间真诚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能逐步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产生情感的共鸣,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代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由于压力过大导致的大学生自杀新闻已不足为奇。这也说明了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必须得到重视,许多的大学都有专门设立心理咨询室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帮助,但极少有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其经常都只是摆设,学生真正去咨询的极少,还有的学校也没有聘请专业的人员。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传统观念中,学生对于自己的心理健康认识有一定的欠缺,就算心理出现问题也不能够通过科学的办法缓解自己的压力,常常选择逃避,不能正视心理问题。对此,需要学校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可以多聘请专家到学校开讲座,帮助学生增加对心理问题的认识,授予其一些简单的预防心理方法,使得同学们能够自己处理简单的心理问题。

(四)鼓励学生参与管理工作

在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中,管理者通常较为缺乏,经常会出现一个人身兼数职的情况,也是因此会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繁重,难以兼顾每一方面周全。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采用国外高校的经验,就是让学生也积极参与到管理工作里来。我国的要求标准是一个专职辅导员所负责的大学生人数应该在120到150之间。但就当前高校而言,许多高校都达不到这个标准,这也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对此,高校可以采用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参与管理工作的方式来降低学生管理工作的压力。对于这部分学生的选择,不需要设置硬性条件,最好可以做到全面覆盖,班干部、党员、普通同学。这样能够便于及时收集到各同学的意见,能够进行及时反应,也能够快速反馈,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仅仅只是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约束监督,其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有个性,追求自由,有思想的个体,这也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将学生放在首位。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具备思维活跃,以及带着满腔的热情,才能够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要通过多方面不断的努力,不断创新,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才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还要学会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管理工作的新形势,真正实现育人的目的。

[1]叶春桥.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1):46-48.

[2]徐志刚,王翔.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9):98-98.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