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之新思路

2018-01-25肖淑梅

山西青年 2018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肖淑梅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在我国,推动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是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需要的是大学生。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我国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在很多高等院校中经常性的发生大学生精神失常、大学生轻生、大学生违法犯罪等等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明显意味着在我国高校中很多大学生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如何打破传统用新的思路找寻更适宜的方法来促进高校中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值得我们去深刻的思考。

一、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一)厌学情绪

当代的大学生都是通过层层的升学考试的选拔来到高等学府,这些大学生原本想好好的在大学中放松一下自己,但是在大学中学习的压力却让他们中的很多人心理出现了偏差。

为了让学生充实自己的头脑,在未来能够更好的就业,大学中所安排的课程一般都是充实而紧张的,这就造成了很多大学生原本对满心期待的精彩的大学生活产生了失望。而且,很多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发现自己选择的专业根本与自己的想象相背离,或者是被迫选择学习的专业,使得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长久下去,很多大学生感觉学习越来越吃力,很费劲,慢慢的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二)过激行为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向成年人迈进的过程,所以难免会对爱情产生尝试的兴趣。但是,大学生一般都是经历比较少,缺乏生活阅历,所以在感情生活中容易受到挫败,造成很多大学生无心学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三)沉迷网络

网络的产生,方便了世界的沟通。作为站在知识技术前沿的大学生必然对网络的使用方法掌握游刃有余。特别是手机技术的发展,更是让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在大学生中很多人不能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网络,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是社交软件中,逐渐被网络中宣传的思想所带动,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甚至是过度留恋于虚拟的世界中而忽视掉了现实的生活。

二、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一)同学影响

进入高校后,大学生需要独自去面对很多问题,例如个人生活问题、学业的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等,如何能够独立处理好这些问题往往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在学校中,大学生接触的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同学,往往很多的思想来源于周围同学的影响,一旦处理不当或者是错误的影响就会造成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二)家庭影响

目前,在中国很多的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首要目标就是孩子的升学教育,似乎只要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什么都是无所谓的。而当孩子真正考上了大学,家庭对孩子的只有经济资助,根本不去关心孩子心理是否健康的成长。

再有,一些家庭条件有限的大学生由于囊中羞涩,同学中贫富的差距使他们产生了自卑的心理,甚至会引起嫌穷爱富,盲目追求吃穿的错误心理,由于家庭的引导不当甚至会出现违法的行为。

(三)社会影响

社会中不良的风气是促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社会中,盲目地崇拜金钱、地位的不良思想,对于还不了解社会现实的大学生来说抛弃国家的利益而重视个人的利益,无视思想道德的重要性,甚至产生学习知识都是无用的心理。

三、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的当前大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和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我们通过找寻新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提到重要位置

目前,在高等学校的日常工作中,重心还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教学为主要内容,而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如何在高校中整体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值得每个高等院校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建议在高校工作中,为每个年级的学生设定相应的心理教育计划,将学生的心理教育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点,使心理教育与教学工作相辅相成,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积极、优越、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加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力度

在高等院校中往往会忽视心理健康课程的作用,往往此类课程只是敷衍了事,做做样子。心理健康课程既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也没有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这也就造成了高校中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与不开设没有任何区别,更别提发挥应有的效果。

加大高等院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力度,首先学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在课程中要多讲授大学生关注的问题,让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明白自己在生理、心理上的变化。

同时,还可以在大学校园中广泛开设心理健康讲座,针对大学生普遍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解答,帮助每一个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

(三)及时的心理问题预防和援助工作

为了预防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机构应提前做好针对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后解决的预案,这样就可以针对相应学生人群做好心理问题的防范工作。

经常性的在学生中做好心理调查工作,每周、每月作学生心理调查报告。针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的给予心理援助,可以有效的帮助和避免学生由心理不健康而导致的问题出现。

当然,以上只是作者作为高校心理工作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的一点点分析和见解,不完全且不够详尽。作者深知,高等院校中学生心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高等院校中各个方面积极配合才能真正避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1]王心舒.高等院校中大学生心理状态调研[J].科学新论,2010.

[2]谭龙.大学生心理教育对策分析[J].卫生教育,2006.

[3]张霞霞.高校中学生健康教育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2005.

[4]武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措施研究[J].福建大学学报,2008.

[5]李驰.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的评估报告[J].科技导刊,2011.

[6]崔吉恩.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教育,2004.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