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2018-01-25李宝利阮晓芳
李宝利 阮晓芳
(西安文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等学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国梦的宣传,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坚定理想信念,要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5后的独生子女家庭,他们接触着最先进的文化,性格张扬、有个性、积极向上。但是网络的快速发展对他们的思想有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迷茫,迷失了方向。有的同学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上课时间玩手机,有时为了玩游戏而逃课。尽管老师不断提醒,但是学生依然不能警醒,致使出现逃课、夜不归宿等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继而影响学习,考试成绩不合格,毕业升级都成了问题。有的同学追求物质享受,名牌加身,一味追求奢侈品,价值取向严重扭曲。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其加以引导,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站在理想信念的高度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承载着每个人的美好愿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学生成长成才各方面,精心营造浓厚的理想信念教育氛围,帮助学生坚定崇高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文化自信
当前大多学生认同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但在网络高速发达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下,有些学生缺乏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如果不及时干预引导,容易出现偏离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影响学生健康成才。高等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民族精神,蕴涵着今天实现中国梦的力量,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来滋养学生,丰富其精神世界,筑牢其精神支柱,使其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守望者和担当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理想信念的培育。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榜样楷模;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影响教育;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学生党员朋辈影响教育等。将文化自信的精神贯穿到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拥有内发的动力,以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同时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脚点。
三、坚定理想信念,要注重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停留在书本中,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中,通过实践锻炼进一步巩固理想。必须强化实践环节,如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活动、勤工助学、科研助理等,引导大学生将理论知识延伸到经历体验,加深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现实生活的关注,引发更多的思考。在现实的考验中把理想信念锤炼得更加坚定。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理解学习的意义,以激发为国富、民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勇气。
四、结束语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而理想信念教育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意识形态形势的迫切需要。学生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当前社会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着力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策略。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新华网,2014-5-5.
[2]肖文新.关于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教育重要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91.
[3]耿超.在坚持文化自信中坚定理想信念[N].江西日报,2017-4-17.
[4]价值向度:文化自信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J].教育评论,2017,4: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