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沉默变得坚硬时(随笔)

2018-01-25梦天岚

星星·散文诗 2018年10期
关键词:印第安人言说万物

梦天岚

早在十七世纪,西方盛行泛灵论,认为万物皆有灵。任意一棵树,一块石头,都跟人具有同样的价值和权利。在中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里,贾宝玉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上的补天灵石投胎而成,《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也是由仙石变来的。

前段时间,读了一本肯特·纳尔本写印第安人的书,他告诉世人印第安人有认识世界的古老法子,一个印第安小女孩能与万物对话,能看到风中远逝的亡灵,能听懂山上石头的歌唱,能让身边草丛里的野兔扑入她的怀里。

除了现代科技作为探究世界的重要路径之外,应该还有众多其他的路径。只是对于后者,我们的了解是如此贫乏。可当我们仰望星空放眼大地时,绝美的诗意早已先于我们而存在。难怪荷尔德林在他那首著名的《致年轻的诗人》中说:“若是大师令你们却步,不妨请教广袤的大自然。”

因此在我看来,诗歌或许就隐藏着这样一条路径,它区别于科学和常识而又能接近万物的本质。在《灵物简史:石头》这组诗里,我试图让石头开口说话,但我不是通灵者,我只能替石头说出,这样的言说难免会出于某种惯性,不可避免地对当下的社会现实和人性进行审视和考量。这似乎与诗写的技艺无关。人作为万物中的一种,置身其间,自然客观与现实社会所达成的内在联系本就不可分割。物的灵作为一种自然精神,无论是人赋予的,还是物本身所自持的,都具有隐藏的诗意。诗意言说,是诗人的天职。

谁能洞悉一块石头的沉思呢?我当然不能。没有谁能用数千年数万年的时光用来沉思,但石头可以。更多的时候,我只是视自己为行走的石头,或者迫于生活而不得不在某个鲜为人知的地方接受打磨的石头。这么多年过去,我早已安心于个体的种种境遇。尤其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想得最多的一个词竟然是——坚守,这合符自然精神,合符自己的内心诉求,也合符石头的自然属性。每想到这个世界还有远比我更执著于坚守的同道者,就更懂得这种坚守的可贵。

坚守的另一个同义词是沉默,如同诗歌,再精准的定义只能接近它,但从未等于它,它也从不争辩,但它一直在那里,谁也撼不动。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沉默在更多的时候代表的是一种软弱。

但我相信:当沉默变得坚硬时,是因为它有了石头一样的质地;当某一天不再沉默时,它同样会像石头一样蹦出来。诗歌也是这样。

万物有灵,万物在坚守自己的本性时又是无限敞开的,如果你倾听,沉默里有歌声。

猜你喜欢

印第安人言说万物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美国首次统计印第安人寄宿学校死亡人数,但关键问题悬而未决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美洲印第安人使用的象形文字名称和标志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