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模块考试特点 开展时政演讲教学*
——以近三年全国Ⅰ卷文综政治非选择题为例

2018-01-25戴湖松珠海市第四中学广东珠海51199001155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时政试题课程

戴湖松(珠海市第四中学,广东珠海 51199001155)

非选择题历来是学生应考中的难点,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非选择题的特点和备考方法,可能在学生中形成畏难情绪,消极备考,成为文综整卷的应考障碍。结合近三年全国Ⅰ卷非选择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各模块考试各有特点,但都指向于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和时政素养,以及学科理论和时政知识的整合能力,为此,需要找到合理的教学策略。

一、非选择题模块考试特点

(一)经济类试题特点

1.偏向综合性的经济知识

经济类非选择题一般不会只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而是综合性的经济理论,需要全面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消费、生产、分配和市场等原理。2016年试题中的“一带一路”问题,2017年试题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2018年试题中的马拉松热的原因问题,在课本上很难找到具体的答题语句,需要利用消费、生产、市场等经济理论进行全面分析,而不能局限于经济生活中的某一个章节或某一个知识点。

2.要求较高的提取信息和综合运用能力

经济类试题的作答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很难在教材中找到具体的答案。学生在答题时必须学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根据材料提示来建立与课程理论的联系。例如2018年第38题要求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材料语句“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内掀起了马拉松热”,明确提供了“经济发展和国家全民健身战略”这两条信息,可以联系课程中收入影响消费、政府对消费的引导等原理,实现课程和材料的衔接。因此,在经济类试题的应答中,学生要学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调动和检索所学经济学原理,形成合理的结论。

(二)政治类试题特点

1.试题材料具有时政话题性

政治类试题不回避时政热点,而且会选择有话题的时政热点。话题就是社会对某一事情(事件)存在争议,有着不同看法。例如,2016年试题“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社会曾产生过不少争议,2017年试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在香港社会存在众多看法,2018年试题“宪法修改”有过不同声音。高考政治类试题迎话题而上,就是要正本清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

2.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政治类试题在作答中除了要有针对性地调动《政治生活》的学科知识,也要调动和运用相关时政知识,作出合理的判断。例如,2016年试题要求分析“一带一路”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可以提取“当代国际社会”中“世界多极化、国际新秩序”等学科知识,运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促进政治互信”等时政知识。2017年试题要求“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对前一问题的回答可以联系学科知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香港基本法的解释就是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对后一问题的回答需要调动有关的时政知识,如有利于遏制“港独”、维护“一国两制”方针等知识。2018年试题要求“说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据材料信息可以提取该题的学科知识为《政治生活》中的政党知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修宪是由其宗旨和先进性决定的,而修宪的程序则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这些知识不仅来自于学科知识,也需要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应的时政知识。

(三)文化哲学类试题特点

1.文化类试题问题设置脉络清晰

文化类试题围绕“为什么”和“怎么样”两条线索进行问题的设置,“为什么”主要回答文化的作用、文化发展的原因等内容,“怎么样”主要回答文化如何继承、发展、创新或建设等。例如,2016年试题“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可以从“怎么样”进行思维拓展;2017年试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2018年试题要求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都属于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可以联系文化的一般作用,也可联系某一特定文化的作用,如2017年试题可联系传统文化的作用,2018年试题可联系先进文化的作用。所以,做文化类试题,可以先判断问题的形式是“为什么”还是“怎么样”,在此基础上,提取材料给出的信息,结合课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常识和逻辑组织答案。

2.哲学类试题偏重材料运用

哲学原理与每年的热点问题相结合,如2016年的消解英雄现象,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2018年农村改革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答题强调对哲学原理和材料的运用能力,没有对教材语言的生搬硬套,一般要求结合材料来组织答案。2016年试题要求“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参考答案虽然也涉及价值观的作用等哲学原理,但组织答案时并不是教材语言的照搬,而是结合材料语境组织答案。2017年试题“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参考答案给出的三个角度,均来自于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2018年试题较之于前两年试题,在哲学原理的表达方面,较多地运用了教材语言,在材料运用上,也只有简单的引用材料事实,不如前两年试题要求对材料有较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开放性试题偏重生活经验

近三年开放性试题均设于文化哲学类大题之中。开放性试题具有探究性,不拘泥于某一课程的知识内容,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答案。2016年试题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2017年试题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2018年试题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三条建议,都没有约定俗成的答案,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提炼观点,形成答案,这与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思想政治四个必修模块,均强调了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开放性试题的设置就是课程价值追求的体现,其参考答案就是对课程的生活化的表达。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试题中开放性试题的分值由前两年的4分增加到6分,这是对开放性试题功能的积极肯定,这种功能就是既让学生无需死记硬背就能有话可写,也能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区分。

综观近三年全国Ⅰ卷非选择题试题各模块考试特点,虽然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各模块都以时政热点为依托,重点考查学生的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和提取信息、运用知识、阐释事物、探究问题等关键能力。为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将时政教学和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以适应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的核心功能要求。

二、立足于素养能力的教学策略

近三年全国Ⅰ卷非选择题各模块试题,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高阶思维能力,而不是识记类的低阶思维水平。这些能力的养成,依赖传统的教材教学是不够的,必须建立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在联系中体验课程内容生活化和生活内容课程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为达成这一目标,本人在教学中设计了“时政演讲”这一环节,每节课用10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自主选择最近发生的时政要闻,在课堂中进行分析和解读,建立时政生活与课程理论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提取信息、公共表达等能力。

(一)时政演讲契合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改革把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性质定义为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课堂时政演讲活动符合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力求实现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弥补传统讲授型课堂的不足,让学生在自主辨析思考中感悟理论,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案例1】

学生演讲:近日,媒体暗访发现,青岛莱西腐烂变质的落地苹果被大量送往青岛某果业公司被加工成果汁。这样的苹果,看着都恶心,怎么会变成鲜美的果汁呢?记者在苹果拣选区看到,工作人员并没有严格的拣选,很多严重腐烂的苹果仍然进入到了下一个生产环节,而在生产车间的墙上,记者看到了张贴的原料拣选标准的照片,按照这个标准,生产线上的所有苹果几乎都属于非合格原料果标准。在一份工作人员提供的浓缩苹果汁国家标准里,原料要求里明确规定,苹果应成熟洁净,无落地果,腐烂面积小于5%。烂苹果当原料榨果汁,这样的饮料,你还敢喝吗?

提出议题:如何从供给侧改革这一角度谈谈这一事件的影响。

师生讨论:供给侧改革相对于消费侧改革而言,因应当前供需结构不平衡问题。国内某些品牌的商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难以让国内消费者产生信任,造成国内产品堆积而消费者在国内的消费需求又无法满足的矛盾。这启示我们必须重视产品质量和信誉,加强供给侧改革。

教学反思:能否从时政演讲中提出有价值的议题是其是否具有教育意义的关键,上述所列举的供给侧改革问题只是众多议题的一个方面。师生互相启发提出问题,表明了时政演讲的探究性特征,契合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理念。经济类试题特别要求学生具备在经济理论和社会生活之间自如切换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经济理论转化为生活表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善于把生活经验转化为经济理论。前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培养认知兴趣;后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的习惯。时事演讲活动可以通过师生的探究活动,把学生的感性经验深化为课程理论,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经济理论的专业表达,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

(二)时政演讲围绕议题,承载学科内容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围绕议题,设计学科课程教学。时政演讲活动就是一种议题教学,围绕特定的主题,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议题承载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基本理论,拓展了学生对时政问题的深度认知。

【教学案例2】

学生演讲:美国总统特朗普2018年5月8日表示,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朗实施最高级别制裁,包括处罚继续与伊朗开展业务的西方公司和银行。制裁措施涉及伊朗经济的诸多方面,最主要的是禁止伊朗出口石油,也会对金融领域、汽车和航天工业构成冲击。伊核协议2015年签署后,欧洲公司重返伊朗的速度比美国公司快得多,但这些欧洲企业现已开始评估之前制定的投资计划,甚至开始考虑美国新制裁措施迫使其离开伊朗的潜在局面。

议题1:美国为何会退出2015年伊核协议并恢复对伊制裁?

美方理由:美国认为伊朗2015年签署伊核协议后,违反协议继续发展核武器、资助恐怖主义、出口导弹。

教材原理:美国对伊制裁的出发点实质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议题2: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为何会引发全球关注?

事实原因:退出伊核协议会引发连锁反应以及美国与盟国的关系,例如,影响空中客车对伊朗100亿的订单,影响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平衡。

教材原理:国家实力影响国际关系。美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使其他国家不敢轻易违反美国对伊制裁。

议题3:美国退出2015年签署的伊核协议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材原理:我们要提高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特别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围绕某一时政话题,教师引导学生设置议题,把话题变成议题,让议题承载学科内容,使时政演讲活动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公共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时政演讲搭建了政治生活课程和社会生活的桥梁,把课程理论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对课程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三、结语

每年高考时政材料,都是当时的热点问题。以时政话题为背景材料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理应成为高考考试的价值取向。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靠题海战术,过多的非选择题练习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时政演讲兼具时政性、情感性、建构性和自主性,既兼顾了学生的兴趣,养成关注热点问题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通过日积月累的时政演讲训练,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时政演讲也是当前活动课程不足、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较难情形下,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的有益尝试。

猜你喜欢

时政试题课程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时政要闻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时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