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治理创新与民生建设的相互关系*

2018-01-25崔羿泽

山西青年 2018年5期
关键词:民生利益管理

崔羿泽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 201620)

治理理论最早出现在1989年世界银行报告中,“治理”一词的初始涵义基本与“统治”相同,但治理理论中的治理有完全不同的涵义;“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不仅仅是一字之差,其在主体、目标、方法等方面与社会管理存在着差异,其包括多元化的治理主体,科学化的治理环节,法治化的治理方式和多样化的治理手段,是我国为了适应当前发展的新情况与新特征所提出的时代课题。

社会建设中的关键一环是民生建设,人民生活的好坏关系到让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也来源于人民,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进展”,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社会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本质是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还权于民,让利于民,重新回到人民公仆的位置。“善治”是人民生活走向美好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构建现代化治理格局也是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础保障。

一、改善民生是社会治理的落脚点与出发点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正同时面临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机遇与社会矛盾凸显的挑战。一方面高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使得社会环境压力大增,经济发展带来的外部性负面效应由整个社会为之买单;一方面地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失衡,共同富裕的要求与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的现实相悖;另一方面有限的公共资源不能满足众多的人口需要,民众在城市中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另一方面传统的管理模式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管理需要。诸如此类的社会矛盾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很容易演变为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

社会治理创新,最终是为了围绕着群众的利益,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维护群众利益。民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源动力,各种社会问题几乎都与民生问题有着或远或近的关系,在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的当今,应当健全并利用社会治理中的利益协调机制,让群众的声音畅通表达,并以此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进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的直接利益相关问题。

社会治理每一项任务都与民生有涉及之处,在创新社会治理实践之中,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民的首创精神,真正将人民的力量纳入社会治理中来,实现全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二、民生问题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且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趋多样,除了对物质文化有更高的要求之外,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伴随着社会需求的提高,中国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我们原本的制度与经济模式无法适应最新的形式,多元利益需求由于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域差距的不断扩大而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心态失衡。这样的形式要求我国政府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进行转变,通过社会治理创新,简政放权,让政府从不适合直接参加的领域中退出,把主要精力转向公共服务,并平等地对待各类社会主体,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加到服务群众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形成社会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局面,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以此构建和谐社会,妥协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最终达到保障与改善民生的目的,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三、民生问题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契机和切入点

社会治理实际探讨的是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作为善治的治理,强调建立体现法治和责任的公共服务体系,达到善治就是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因此,善治的核心便是寻求国家与社会利益相和谐的最佳点。在寻求最佳点的过程中,社会系统中的各要素之前需要互相协调,沟通已达到共识与广泛的参与,这要求社会系统中的各要素建立动态平衡和良性互动,达到稳定又和谐,秩序井然的目的。社会治理从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抓住了社会治理的核心——国家利益与社会人民利益相统一和谐。

社会治理创新以民生问题为切入点,打破了社会管理中国家所处的垄断地位,人处于社会管理的核心,社会治理由国家、社区,公众多元参与,各治理主体间为合作关系,地位平等。社会治理日益从单纯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转变为建立社会秩序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功能;由注重经济发展转变为注重人的需求;由“单位人”管理转变为“社会人”管理等。

四、小结

社会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其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民生出发的社会治理创新,会获民心,保证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势必会对我国的社会建设产生极大促进作用。

[1]李春燕.民生视域下创新社会管理探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06):74-78.

[2]阎志江.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把民生放在第一位[N].法制日报,2012-11-12(002).

[3]唐桂兰.民生视角下的社会治理创新[D].苏州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民生利益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利益与西瓜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