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画与诗交融的探析*

2018-01-25

山西青年 2018年5期
关键词:接受者诗画交融

邱 硕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传媒系,河北 石家庄 050031)

一、引言

正如黑格尔《美学》所述,艺术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引人入胜情境,展现创作者的心灵,中国画与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中国画与诗交融由来已久,中国画中求“诗”求“意境”,也正是其艺术灵魂、审美价值所在。

二、中国“诗”“画”关系演变

中国画与古诗词自出现以来就有着千丝百缕的联系,以先秦时期为伊始,中国“诗”“画”关系演变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是先秦两汉时期,通过诗画关系的博弈,基本确立诗画地位的对等性。首次将诗画并提的是孔子,但是尚未对二者关系进行阐述比较;从两汉到西晋,前有东汉的王充提出了以诗为本位、画不如诗的观点,他也是第一个真正将诗画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阐述的人;后有西晋文学理论家陆机,对诗、画的功能差异进行了明确区分,并将绘画的地位抬高至与《诗经》等同。

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觉醒,以诗作画蔚然成风,题画诗开始出现,如:卫协的《诗北风图》、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均属于是以诗作画,鲍子卿《咏画扇》、梁简文帝《咏美人观画》则为广义上的题画诗(注:未题在画幅内,独立于画幅)。

三是“诗画一律”理论出场,贯穿宋元明清,成为诗画关系的主流认识。提到“诗画一律”理论,必须提及两位重要人物,第一位是王维,在他的艺术实践中,“诗意图”、“画意诗”兼而有之,表证了诗画内在相通,但是其实践尚属于一种自发性而理论的自觉;第二位是苏轼,他对诗画关系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反驳了魏晋至唐的诗画“形似”理论,“诗画本一律、开工与清新”艺术观点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

四是“书画同源”理论出场,诗画异同理论同时存在并有总结性的论断。此时诗画在外部形式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文人画诞生,这也是绘画诗化的重要标志。

概言之,“诗画一律”是中国画与诗发展至今的一大主流思想,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理论,由此造就了我国独具特色的诗画风格。

三、中国画与诗交融的根源追寻

诗、画同属艺术,又归属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现仅从创作过程追寻中国画与诗交融的根源,探讨中国画与诗独特审美特征的由来。

从创作特点来看,绘画诉诸视觉,诗歌的生命来源于情感,二者一“实”一“虚”,看似相悖,然我国古典诗歌艺术强调创作源于现实社会的物象,由此使得诗歌的“虚”中带有浓厚的“实”的成分,“物象”就此成为诗与画共同的原质要素,为中国画与诗交融提供了突破口与中介因素。

从创作主体来看,单纯描绘物象并无法构成“诗画交融”,诗画的交融、意境的营造离不开画家的修养、境界,要求创作主体必须具备良好诗画素养,可充分运用诗画原理、技巧描绘物象,为审美主体提供可挖掘探求的凭借与线索,由此方可真正为“诗画交融”提供根本条件,纵观中国古代诗画,王维、苏轼、王冕等无一不是诗画大家,具有深厚的诗画素养与强大的艺术创造力。

从审美接受者来看,“诗画交融”完整审美过程必然包含创作主体、审美接受者的共同创造。通过审美接受者在审美过程中的再创造,方可真正显现诗句的画意美、画作的诗意美,如:苏轼评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正是审美接受者具备了一定艺术素养,能够理解创作者的所观、所思、所想。

四、中国画与诗交融的审美意趣

中国画与诗交融的关键为“诗意”的形成,在绘画中构置出“诗意”氛围,可分为三步:其一,以象统意,构设图象轮廓;其二,意行象前,丰富画像内容,象中之意呼之欲出;其三,创作主体调动自身诗性思考,提炼“画中诗意”。以被文人画家奉为“祖师”的王维的画作为例,《袁安卧雪图》(也作《雪中芭蕉》)极负盛名,作为一幅历史人物故事画,此画之妙正是妙在以芭蕉的“身冷性热”象征袁安卧雪的“身冷心热”,可谓是“得心应手,意到便成”;又如南宋著名画家马远《寒江独钓图》,正是依据柳宗元《江雪》所作,画中诗意勃勃,可与原诗相互阐发。

中国画与诗交融表达的创作者的真性真情,其艺术价值、审美趣味也正是在于创作者的性情,真正高明的绘画作品可与诗作一样直抒作者的心意情感。诗意画的审美,需经历三个阶段:“象”→“意”→“言”,即:审美接受者从画中获取意象,并内化为心中的诗意,对于接受能力强者,可捕捉到“诗意”的同时形成“诗语”。

五、结语

综上,“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中国画与诗交融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主要源于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土壤与独有的古典艺术精神,得益于创作主体与审美接受者的共同推动,正是经过千百年文人画家的创作实践,中国画最终具有强烈的移情性,达到意境延伸之妙。

[1]陆秀芬.论古典诗歌情景交融的阐释模式及其诗学理论的发展轨迹[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9(3):427-432.

[2]袁悦,廖少华.诗画互补的审美意象——以元代揭傒斯题画诗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41(3):123-126.

[3]韩经太.中国诗画交融若干焦点问题的美学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8(3):27-39.

猜你喜欢

接受者诗画交融
真美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如何认识一件艺术作品
诗画
游戏、电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时代融合的新方式
交融的独特优雅
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方式的新视角
诗画话
诗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