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宗教信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18-01-25谢春妮

山西青年 2018年5期
关键词:宗教观宗教信仰信仰

谢春妮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这是一项具有研究意义的文化现象、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信仰宗教的人群,信仰宗教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的进步与开放,大学生信仰宗教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宗教热”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受到严重冲击,针对这一问题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采取应对和解决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意识。201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我国的宗教工作做出新的指示。习近平主席指出对于我国的宗教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必须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为一切宗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并且引导青少年群体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青少年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从而身体力行的去传播科学。

一、大学生信仰宗教人数逐年递增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复杂性

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由于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各样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接踵而至。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一些大学生常常会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失去方向,因此开始寻求能够支撑、寄托自己精神的介质,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信仰宗教。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和途径无时无刻都在变化。一些宗教正是利用这一时代特征,对思想相对活跃、自主的高校学生进行宗教传播,而高校学生也因自身各种原因或需求深受宗教信仰影响。

(二)民族因素——差异性

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拥有信教的历史传统。少数民族对于宗教信仰,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民族内部共同信仰同一宗教;另一方面是民族内部不信仰同一宗教,信仰的宗教因人而异。因此,从小在少数民族家庭中成长的大学生,宗教对他们的影响是与生俱来的、潜移默化的,拥有宗教信仰已经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教育因素——缺陷性

现阶段,在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等方面,均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无法与现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时接轨。各个高校在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这门课程时,多将其设置为班型较大的公共课形式;授课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过于陈旧和刻板,无法正确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思想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缺乏课堂参与,对于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没有明确的概念,对于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没有清晰的认识。

二、大学生信仰宗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于大学生信仰宗教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为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使在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宗教观,同时对宗教的本源和实质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但是,现阶段各个高校所开设的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并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予以重视,实际的授课内容中只有少量或者根本没有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校学生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及深层内涵,这使得本就迷茫的大学生群体失去了一条探寻真理的捷径。一些大学生为了填补自身精神上的迷茫、寄托自身精神上的空虚,逐渐将自己的精神寄托于神明,开始树立自己的宗教信仰。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思想的开放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对于大学生信仰宗教这一客观事实,应该引起各个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们的高度重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只是单纯地教授学生片面性、理论性知识,对于现阶段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视而不见。这一教学模式,使得在校大学生对于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缺乏系统性认识,通过所学内容也无法对宗教信仰做出理性认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无法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思维模式,对于出现在其生活中的挫折、困难等不能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易使大学生盲目地信仰、推崇宗教,从而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教育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校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和手段越来越多元化。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仍在逐年攀升,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的选择可以体现其自身价值观的某些特征。在当今E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念通过各种各样的多媒体介质进行广泛传播,进而呈现在他们眼前。在校的大学生面临这些鱼龙混杂的价值观念,有的时候也会感到不解

和迷茫。但是,通常就在这个时候其原有的价值观会被这些不明所以的外来价值观所影响,甚至改变其自身原本的价值观。这种现象,给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带来严重冲击,不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科学的价值观。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当代大学生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接收不计其数、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大学生选择的信仰,对其思想具有一定的影响。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普遍存在班型大、课时少、师资弱等显著问题,对于学生信仰的关注度极低。这使得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在思想上缺乏有效的、有组织的管理,当他们感到迷茫、踌躇时,精神就无处寄托。因此,一些学生开始寻求信仰宗教神明,希望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精神寄托。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应对策略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树立正确宗教意识

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的权利,这种权利受到宪法保护。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也主张信仰宗教是私人事件,因此当代大学生具备信仰宗教的权利。高校针对这种情况,应该积极采取解决措施。各个高校可以在原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增设有关宗教内容的课程、设置公开课、举办讲座,让在校大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宗教知识,从而对信仰宗教这件事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科学的宗教观。

(二)反省自身对学生宗教信仰的管理漏洞,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

各个高校,针对大学生信仰宗教人数逐年上升这一现象,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并且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方面,校方和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信仰宗教的权利和自由;另一方面,不能歧视有宗教信仰传统的学生,更不可对学生信仰的选择进行强制干预。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在完善对学生宗教信仰的管理漏洞时,应该端正自身态度、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意识、开展合理的宗教活动。

(三)创新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模式,提高授课教师专业素质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因其班型大、课时少等特点,对于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极少关注;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也都是如出一辙,缺少新意和针对性。基于这些问题,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修养,使自己的授课内容具备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把正确、科学的宗教意识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帮助学生理性看待宗教信仰;其次,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应该及时予以帮助。

四、结语

合理解决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任重而道远。在当今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所面临的各个方面压力正不断增加,当其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瓶颈却得不到及时疏导时,就会倾向于寻求神灵的庇护和帮助。因此,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刻不容缓。

[1]胡飒.大学生宗教信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9):30-32.

[2]常莹.宗教信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4):9-12.

[3]沈光浩.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述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

猜你喜欢

宗教观宗教信仰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论信仰
铁的信仰
直觉:爱默生超验主义改革的灵魂
波特小说中矛盾的宗教观
析哈贝马斯的“内在超越”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