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应用型人才建设 探索高校共青团改革*
——以合肥学院为例

2018-01-25万昭莹

山西青年 2018年5期
关键词:团支部团干部合肥

杜 娟 丁 婧 万昭莹

(合肥学院团委,安徽 合肥 230601)

一、充分调研,制定合肥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学校坚持服务青年,问计青年,多次组织校内党政部门、校系团干部、各学生组织和社团、团支部等层面的座谈会,充分调研,梳理问题,并听取青年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改革实施方案提纲,于2016年12月,形成《合肥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组织部、人事处、工会、各院系等校系党政领导、青年教师、基层团干部、团员青年等各个层面广泛征求意见,校系团干部以多种形式在团支部中宣传改革精神,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进行统一思想、剖析问题、集思广益。

二、把准脉搏,构建符合校情的共青团工作格局

学校党委在梳理以往共青团工作基础上,把准脉搏,对症下药,结合“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构建起符合合肥学院发展实际的共青团工作体系。结合共青团的根本属性和“四维”工作格局,围绕一个核心任务,提出四个坚持,打造四大工程建设,制定四个改革目标。从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强基固本、方法创新、从严治团、工作保障等六大方面提出15条改革机制的具体举措,整体部署,共同发力,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三、彰显特色,聚集师生对共青团改革的共识

(一)统筹推进,落实四大工程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从严治团的规定出台。学校党委将思政会精神和从严治团精神融入改革实施方案,以四大工程为抓手来以推进方案落实。

一是青春知行工程,坚持立德树人,注重知行统一,强化共青团育人工程建设。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在服务青年成长中提升政治引领的实效。推进主渠道与主阵地紧密结合,实施特色活动,把志愿精神纳入思政课教育教学,思政课老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所有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配备思政课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引导青年学生养成优良品格和服务社会意识。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统揽,推进共青团服务引领的“供给侧”改革,加强美育德育,在服务青年成长中加上思想政治工作的“盐”,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形式做好思想引领。

二是青年红网工程。结合高校思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加强互联网思政工作,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和制高点,力争使互联网成为思想引领的新媒体、组织动员的新途径、服务学生的新工具、开展工作的新平台,在全院各级团组织中实施“青年红网工程”。以青年之声和南艳青年新媒体中心为平台,打造“两微一端”新媒体体阵地集群。积极开展网上主题活动,建立团学工作资料库和“慕课”资源库,研发网络文化产品,线上线下联动,回应学生诉求,引领学生成长。

三是青马培训工程。深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展校系两级青马工程培训,校级目前已经开展19期,培训学员8539人,对新生骨干和社团骨干分类培训,每学期制定培训方案,明确主题项目,实施理论培训与社会调研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把青马培训工程融贯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同时加强团干培训工作,结合线上线下,开展各类专项培训。

四是协同育人工程。学校构建“大思政”协同育人工程建设,团委与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关工委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协同配合,统筹推进,上下联动,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举措,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

(二)做好传承,不断完善创新机制

继承工作传统中形成的优秀做法和校园品牌,融合学校多方面力量,重新梳理校团委部门设置,打造扁平化结构,实行项目制机构管理,下设秘书处、南艳青年新媒体中心、网络舆情分析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大学生行知实践中心、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1+5)工作结构设置模式。优选配强专职团干部,设立“团干学习坊”,“团团加油站”,打造学习型团组织。夯实团支部建设,开展“活力团支部”提升工程。探索“班团一体化”系部试点建设和社团建团,宿舍建团,网络建团,完善“一心双环”,推进“班团一体化”组织建设。

(三)当好桥梁,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在密切联系青年上,校团干施行“1+1+2+100”制度,(即1名专职团干部直接联系服务1个学生组织(社团)、1个学生团支部、2名学生团干、100名团员青年)。建立青年教师联系学生团支部、学生组织和社团的机制。健全学生权益工作机制,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饮食管理委员会、寝室管理委员会等学生组织的执能,团支部设立权益委员,完善“我与物业经理面对面”“我与宿管阿姨谈谈心”等校内团员青年座谈会、调研活动,维护学生权益。在项目申报、评先评优、民主评议、推优入党等方面,充分听取团员青年想法,实施以青年为主体的评选机制。

(四)引领学风,筑牢共青团育人工程

在改革中,学校强化共青团育人工程建设。一是推进“阳光合院”工程,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着力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打造阳光向上的校园正能量。结合合肥学院公体俱乐部改革和“三走”活动,以学生兴趣为指引,推进学生的“健康体能工程”。二是打造“兴趣超市”。发挥兴趣社团在促进学生协作创新、善思致用,营造良好校风学风中的作用,打造社团“兴趣超市”,鼓励学生以兴趣为导向,化热爱为动力,培育学生的美育、智育和德育。

在人才培育上,学校先行先试,率先探索,进行了多方面改革探索,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美育改革、通识教育探索、法治教育培养探索、兴趣导向的学风建设、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

(五)加强规划,强有力推进改革实施

学校党委推动共青团先行先试,探索青年育人机制的方法创新。同时,做好团组织的机制规划,一是规范基层团支部建设。目前已颁布《合肥学院团支部基层建设细则》、《合肥学院团费收缴办法》等文件,制定《合肥学院团支部工作手册》,严格团内政治生活,扎实执行三会两制一课等制度。二是推行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开展“1+1+2+100”及“4个一工程”,团干部每个月参与一次所联系支部(社团)的活动,每学期为所联系支部讲一次团课,每年撰写一篇工作总结和调研报告。

合肥学院作为全国应用型高校排头兵,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在当前全面推进共青团改革的背景下,我校主动作为,积极开拓新的思路,积极探索与应用型高校共青团改革符合的道路。

[1]李明秋,赵志萍,郭艳玲,禹凤兰.论高等学校党建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契合路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2]陈前明.基于“高徒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基层党建工作研究——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1).

[3]王赢.基于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党建工作的探讨[J].前沿,2014(Z1).

猜你喜欢

团支部团干部合肥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合肥井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严管优出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