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

2018-01-25梁祎婷

山西青年 2018年4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心理

刘 洋 梁祎婷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一、引言

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使命,所以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进行知识的传授,而且对学生个性施加影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心理健康的相关理论

(一)心理健康

在西方,《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定义是:个体内在心理与外在环境形成和谐状态,进而充分发挥个体心理潜能。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T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林崇德认为:“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

(二)教师心理健康

国内学者俞国良(2001)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教师心理健康提出如下标准:(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师工作。(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3)能正确的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4)具有教育独创性。(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三、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存在问题

(一)工作量大,导致精神负担重

由于农村生源质量较差,所以农村教师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需要教师对学生做更多的辅导。尤其一些父母外出务工留给老人管理孩子,更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精力,几乎所有的学习任务都要教师帮助才能完成,这就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延长了工作时间,甚至部分工作需要带回家完成,这就加大了农村教师的精神负担。

(二)缺少学习机会,专业发展压力大

由于农村教师工作于比较偏僻的地域,许多教师接受各种培训的机会少,进而不能很好的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发展压力大。这会导致农村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一些教师会出现心情烦躁、发怒、情绪压抑,不耐烦等心理问题。

(三)复杂的人际关系,导致内心不平和

复杂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教师日常工作中要处理与学生、同事、学生家长及领导间的关系,教师有时不能很好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校内同事间关系缺乏和谐,学校未形成良好、平等、愉快、互助的心理氛围。校外缺乏良好的尊师重教风气,教师心理不平衡。

(四)生活压力大,缺乏工作热情

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差,承受着冬冷夏热之苦。曾有人说“老师会过”,其实并非如此。教师在经济方面也承受着巨大压力,教师靠着自己微薄的工资来维持家庭生活,一系列的现实问题让很多农村教师生活得很窘迫。教师生活压力大,缺乏工作热情。

四、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教师自我提升,积极面对

农村教师应从自身角度分析问题,通过互联网或多读书来提高自身的能力。正确积极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学会调节工作压力。学会理性的看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让自己处于积极工作、努力向上的心理氛围中。

(二)学校加强管理,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学校是教师赖以生存的工作场所,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民主平等、团结温暖的环境,让教师安心舒心工作;设心理辅导室,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开展有益于教师身心的活动,调节教师工作压力。

(三)社会给予支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减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国家应加强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生活水平。社会应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让教师在付出和回报之间达到相对的平衡。教师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他们会相信付出是值得的,对缓解教师压力有一定好处,进而提高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五、总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今,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而更重要的角色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所以,要想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就必须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

[1]林小群,殷恒婵,马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综述.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55-56.

[2]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1):20-27.

[3]赵颖,桑青松,陈军.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2):80.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心理感受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