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取向与资源整合分析

2018-01-25陈敏婧

山西青年 2018年4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心理

陈敏婧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一、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的重要性

(一)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在推行新课改之后,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教育也开始重视起来,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要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学校的育人作用,更好地促进各方面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是“育人”。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上,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面对事物不急不躁的情操,努力使学生成为具有道德情操、文化素质、正确的审美情趣的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核心素养中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

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基本点。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中,在整个发展中,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信乐观、健康向上、认真仔细、不屈不挠的新一代的社会接班人。在心理健康的培养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从容地面对,对于生活中和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地求助教师和家长,尽可能地让学生有新的发展和见解。在生活中,健全人格是最基本的要求。具有完备的人格有以下的特点:在心理方面健康协调的发展,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看法能够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观,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在生活中,兴趣爱好、智慧才能以及理想信念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对自己的行为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协调自己的心理和身体的一致性,能够及时地调整与外界的关系。

(三)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

教育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有具体的要求,总体的目标是:在提高学生总体心理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地对学生的潜力进行开发,并且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信自尊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进行推动,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在对学生培养的具体目标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对自己的人生观不断地进行完善,并且能够不断加强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的抗压能力和受挫能力,快速地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于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关照,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快速走出心理困境,建立自我,完善自我人格。在整个教育阶段,主要通过课程资源的利用进行心理健康的完善和提升,所以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利用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

二、积极心理教育的资源整合建议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

首先加强基础心理课程的建设和完善,基础的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心理健康培养作用的课程主要是思想品德这一课程,作为中小学的基础课程,专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讲解,但是常常看到的现象是,作为非主要课程,教师一般都是兼任,一般就是语文老师教思想品德课,对于这个科目只是简单地进行学习,老师并不会注意到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在讲解时因为不重视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忽略,从而造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错失。所以应该加强对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重视,在课程的讲解中,对相关的知识和教科书相关的内容进行实际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尤其是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上,应该专门设置课程有关的活动,完成学生课上课下的心理健康指导。

(二)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课程的拓展

在进行课程的拓展时,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进行完善。课程的拓展主要包括知识拓展和实践活动的拓展。对于知识拓展,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再次的教育,对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心理健康的正常现象进行讲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座,对情绪的控制以及如何处理情绪的多样化,在平常的生活中进行交流的意义,与同学矛盾的处理都可以进行讲解,保证学生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处理身边的问题,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的培养。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实践活动的进行,一般是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和测试,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活动,一般可以通过演讲和游戏聚餐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观察学生心理健康的程度,不断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提升。

(三)对课程的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测定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可以通过课后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检查,观察学生在学习完成之后的表现情况,是否有积极的改善情况。还可以利用情景的代入进行评价,利用真实的生活场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从而完成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

[1]王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建设审视:管理与评价视角[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7):4-7.

[2]董书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2015(20):158-159.

[3]裴娣娜.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新视域[J].课程.教材.教法,2015,25(1):3-8.

[4]唐华生,叶怀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策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6,22(5):111-113.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感受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