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CAD布局空间的操作应用
2018-01-25左亮亮
左亮亮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快速推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提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工程图绘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是促进工程正常实施,保证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而且它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但是其实际绘制过程中,人们往往在应用CAD软件中忽略布局空间的问题,导致其绘图工作的工作效率地下等情况发生。如何针对这问题,促进布局空间的详细应用,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布局空间
布局空间,是工程图中的主要内容,它的应用需要视口的支持。因为它是保证我们看见布局空间内容的主要依据。而视口,就像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拿到的手绘图纸一样,需要我们先在图纸上将图样进行绘画,然后在其上面覆盖上相应的白纸。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想保证在白纸上将下面的图样进行看清,就需要我们在白纸上裁剪出一个窗口,从而对图样进行查看。而在布局空间中,相应的视口都是同样的道理,其所显示的图样就是窗口框内的范围。而我们则将上面的白纸沿着其垂直平行的方向和其下面的图纸拉开一定的距离。这就会使得其在距离被逐渐拉开的过程中,为我们展示更多的内容。但是与此同时,对图框所展示的图样也将越变越小。在将这样的工作原理应用在CAD绘图过程中时,其CAD的模型空间和其所绘制出来的图样,就是其下面所对应的图纸图样。而上面的白纸,则表示了CAD的布局空间,而在白纸上所裁剪的窗口,正是布局空间的视口。它与手绘图纸存在一定的不同,其中所具有的图样均是以1:1的比例在具体的模型空间中进行绘制和建立的。一旦需要将其布局空间进行转换,从另一个视角对图样进行观察时,就需要对视口所进行显示的图样比例进行调节,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样类型和内容。
二、实际的操作应用
(一)在视口方面
在CAD布局空间中,视口是相对重要的。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视口进行操作。这是一个相对灵活且方便的过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进入到布局空间后,都能看到一个视口是已经存在的状态。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其主要需要从三方面进行入手。第一,要建立一个新的视口,这样的视口需要被具体的建立在标准的图幅框架内,可以选择一个到四个矩形视口,也可以是一个多边形的视口。其所对应的操作步骤是相对简单的,在视图的菜单栏中选择视口,对视口的数量和种类进行确定。如果要建立一些较为特殊的形状,则需要将绘图命令所具有的图形进行绘制,然后在视口中选择对象,促进其转化为视口[1]。第二,需要对视口进行编辑,根据相关的命令,促进其进行移动,旋转,删除和拉伸等操作。也可以通过对编辑视口线夹点的调整过程,来实现对视口的大小和形状进行调整的过程。三,要对视口中现有的图样和比例进行控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先在视口内进行双击,将视口进行激活,然后实现对视口图样的比例调整。其中,比例的设置一般有两种,一个是在工具栏中进行设定,另一个是在键盘中进行输入设定。四是对视口进行锁定。在通常情况下,在对图样中的比例进行设定之后,都需要快速的退出视口,然后选择锁定。着能够有效避免因为操作失误等情况导致图样比例的改变。五则是对视口的线性比例进行调控,这主要是针对图纸绘制过程中存在虚线和点化线等问题,在经过调整之后,会在布局空间中显示为实线。这就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最后,则是对图层进行冻结[3]。在布局空间中对图层进行冻结,需要将不需要看到的图层进行关闭,先将视口进行激活,然后在图层的特性管理器中进行打开,选择冻结,促进操作的完成。
(二)在图元绘制方面
在进行布局空间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些尺寸,文字和各种符号等具有注释性的图元进行绘制。其主要需要从三方面进行入手。首先,是对尺寸进行标注。着需要在进行布局空间的过程中对相关内容的尺寸进行标注,建立一个标注样式,并对其中的参数进行设置,然后对对话框中随具有的线和箭头,文字等内容进行数据的重新设计,将其尺寸界限栏中的超出尺寸线和相应的起点进行偏移,箭头的形式为建筑的标记,而箭头的大小要保持在1[2]。其次,是对文字进行注释,在布局空间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在其中输入相应的文字,根据其汉子的递增变化规律,将其字体高度等进行设置。最后,要对各种符号进行绘制,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对这些符号进行设定,从而保证其符合相关要求。
三、结语
在建筑CAD软件中进行工程图纸的绘制,需要将布局空间操作进行应用。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首先需要人员对其自身性质和特点等进行明确,然后根据具体的绘制需求,对视口和相关的图元绘制操作进行明确,并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实际操作,保证工程图纸绘制准确性的提高,为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娄开伦.建筑CAD布局空间的操作应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04):49-53.
[2]张旭.住宅小区建筑层级优化布局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3]魏士龙.基于5W1H分析法的教学设计探究[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7(1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