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将课前5分钟思政融入课堂的实效性
2018-01-25高娟
高 娟
(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对于高职生来说,改变以往古板的纯专业理论课课堂,融入5分钟思政课简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以直白、通俗易懂的话语贯穿其中,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们的思想认识,使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对学生未来的成长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所以课前融入5分钟思政教育非常有必要,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的时效性。
一、学习思政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手机不知不觉已经成为我们身边“形影不离”的一件产品。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原来的普通手机逐渐向智能手机转换了。功能也是越来越繁多,通话、电脑、电视、听歌、照相、发邮件等,就连学生上课,如果不将手机收上来的话,学生都难以控制不去翻看。教师平时注意鼓励学生多去看一些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新闻、书籍等。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层次的不同,如果教师一上台便就是教学理论的宣讲,难免有的学生产生厌倦感,上课之前,教师将思想政治、每天的时政、新闻,用生动、激励的言语讲给学生,以手机为载体,鼓励学生多去关注时政、思政,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纳入平时的考核评价当中。不仅能很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满正能量,同时更加激励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充分体现了学习思政的重要性。
二、90后高职生现状
新一代的青少年,大学生,他们是有理想有信念的一代,90后青少年内心充满矛盾,他们有个性、有活力,朝气蓬勃且独立。他们期望自己能够增强生活能力,独立面对成长的烦恼,与期望得到家庭、社会对自己生活上的关心相比,更是希望能够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和关怀。在这个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各种海量信息的撒播与影响,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又很容易使学生误入歧途。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对国家的一些新闻政事默然,平时所学的思政课也是不感兴趣,甚至反感觉得没意思。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教师无论是课上还课下,不要只是单纯的灌输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不断丰富他们的内心的精神生活,给于国家与社会正能量。
三、课堂教学效果及反馈情况
在高职院校,由于专业性质的不同,教师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各种各样,但是要求不仅要达到灌输知识的效果,而且还要让学生的思想教育得到升华,能让学生每节课都认认真真地听讲,但达到这种效果的很少。作为一名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也是费尽了心思,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再改革,院系里也为学生们准备了丰富的业余生活,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对于一些好动的学生来讲,尤其是班干部,甚至学生会里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就相对差一些,其他方面比如体育或者音乐方面就有很好的发挥。教师如果一味地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灌输,就会忽略了这部分其实并不差的学生,他们只是有喜欢的事情,但就是唯独对学习不感兴趣。课下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经反馈后,普遍学生觉得专业课程的学习枯燥无味,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及思想有很大的偏差,觉得没用,如果课上讲一些与专业无关的话题,则积极性便高一些。与此同时,就不得不思考专业课程如何改革,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5分钟思政融入课堂带来的实效性
借助十九大精神,经系里决定,上课前融入5分钟思政内容,这不但要求教师每天要注重时政、思政内容等理论的学习,同时要有丰富地、内涵地讲解给学生听。一开始,觉得不以为然,但是随着每一节课的坚持下来,学生们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与专业领域里的发展新事物,新形态结合起来,学生们积极性明显的高了一些,有些学生建议,以后上课过程中,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纳入平常的考核过程中。现已将这部分内容列入教学考核过程中,将以往思政课中的精华提炼出来,与所学专业有机结合,这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方法。例如,课堂上提出感恩教育话题,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充满感恩氛围的环境中,营造出充满感恩氛围的环境,并且利用各种社会资源,PPT播放也好,网络宣传也好,总之将学生平时生活中关于人际关系的情感交流作为实施感恩教育的良好素材,让学生能够受到周围感恩气氛的感染,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并结合院校本身的实际情况,丰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并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的目的。可以以一个学生作为范例,增加奖励机制,纳入考核,达到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使学生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微课或者慕课等多种方法进行宣教,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与时俱进,改变以往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关爱学生,使学生的整体的素质有所提高。
总之,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对于学生思政的教育绝对不能忽视,要让学生有正确的思想政治认识,提倡以融合为导向,使学生在思想意识形态有一个大的改变,通过思政的宣讲与宣教,解决学生本质问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思想与技术过硬的人才。
[1]赵波.初探将国学、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课融合.大众文艺,2015.
[2]李天贺,吴峰.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