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机制建设探讨
2018-01-25唐俊
唐 俊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在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中,由于其独特的合作办学方式,高职院校的发展途径较为丰富,对学生的教育也自成一格,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在其中外合作过程中,要注意引进先进的国外办学经验,将国外办学中的“糟粕”去除,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才能提高我国的高职教育办学水平。
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意义
国外的高等职业院校要比国内开始时间较早,积累了丰富的先进经验,因此,开展中外合办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相关院校的教学实力,增加一定的社会认知度。另外,由于我国家长对于国外教育具有较高的信任度,国外教育为很大一部分学生与家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机会。因此,高职院校的中外合办模式在社会上认可度较高。国外的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其在人才培养与专业对接方面具有一定的较为先进的实践经验,更加善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更好的实现就业。高职院校的教师还有国外进修的机会,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利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要比普通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合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培养更多专业对口的人才积极参与到中外合资的公司建设中去,甚至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向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为高职院校就业率的提升提供更多的保障,提升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管理较为松散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中方和外资的目的存在着分歧。中国的高职学院办学旨在增加自身的师资力量、更好的教学环境以及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文凭。然而国外参与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利益,吸引更多的学生。在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中,由于两方不能很好的协调,导致无法确定统一的管理机制,对学生的管理较为松散。
(二)中外合作办学其师资力量较弱,生源较差
由于高职学院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强人意,因此,一般来说无法顺利通过托福或者雅思考试,进而导致无法到国外的合作院校学习,国外院校无法获得更多的生源,导致中外合作办学无法顺利实施。另外,在师资力量方面,国外的教师对于汉语的掌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的实践来学习,因此,国外合作院校无法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这两方面导致中外合作办学管理陷入僵局,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三、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规范外教聘请与管理
为解决师资力量问题,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一定数量的外教,现阶段,来中国谋生的外国教师并不在少数,因此,高职院校可以直接聘请会汉语的外籍教师。但高职院校应对合同进行规范,确保外籍教师的职业素养达标。对外籍教师的统一管理可以由专人负责。另外,合同的签订应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来执行。采用国家标准合同,对外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进行明确,防止产生纠纷。对于存在问题的外籍教师,应根据情节给予一定惩罚或者解散合同。
(二)促进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多形式
为更好的促进学生就业,高职院校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办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研究性的教学模式、应用型的教学模式等。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可以设置各具特色的不同专业,进而培养适用各种职位的人才。另外,高职院校可以采用校企合作和中外合作两种模式,在教学时间上也可以采取多种模式,可以开设短时间的进修课程,也可以开设正规的职业教育。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全日制教学模式或是工读交替模式等。
(三)课程设置模式
为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应对各个社会岗位进行了解,明确各个岗位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等,将职业素质培养需要归类划分为几个大模块,如需要掌握的公共基础、专业核心、人文素养等,更好的实现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完美对接。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多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将国内外的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重视学生英语学习,开设相关的托福课程班,为学生国外进修打好基础,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四、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的出现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多样化发展,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多了的资源。在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的管理中,高职院校应对课程进行多样化设置,并增强自身的师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培养多种教学模式,以促进我国高职学院的发展。
[1]郑国强,刘露,杨小竹.新媒体技术给广告带来的巨大影响[J/OL].艺术科技,15-20+32+127(2017-11-17).
[2]贾旻,肖凤翔.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科学发展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33):25-27.
[3]张莉,周玉泉,张劲柏,张平.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中的学分互认制度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