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思考

2018-01-25

山西青年 2018年4期
关键词:国学思政政治

程 成

(广西大学法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一、国学的教育魅力

(一)容易引起共鸣

国学以经、史、子、集为根基,包括其延伸出来的故事、小说等形式,千百年来一直在我国流传、发展,耳濡目染之下,每个中华儿女的意识形态都受到了影响。即使在当今时代,包括小说、戏曲和影视作品等,都会出现国学的影子,或者被国学思想影响,这也是国学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运用到思政教育中,国学是一种很容易带来共鸣的教育资源。

(二)具有亲和力

国学教育的实例,往往是具备亲和力的。“仁、义、礼、智、信”既涉及到做人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范畴,又是可以落到实处的目的行动。儒家传统思想提出“修身、治国、平天下”,品德的修为要从一点一滴开始,必须扎实,一步一个脚印,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古代有很多这样的人物示例,比如孔子、诸葛亮等。这样的理论教育十分可信,也具备操作性,因而具有亲和力。

(三)演绎形式精彩

前几年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等,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主讲人的学识渊博,表达能力很强,把国学中很多的抽象内容具体化、实例化、生动化,使得国学知识被社会大众了解和认可,其教育的作用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到极致。丰富的演绎形式,也是国学教育的魅力之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国学教育的对策

(一)去粗取精,因势而变

国学毕竟是我国历史的积淀,其中有些部分肯定存在不合时宜的成分,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要求国学尽善尽美。基于此,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国学教育时,务必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对于有利的部分,充分发挥其在塑造人格和提高修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我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另外,在国学教育的运用过程中,要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时代特点,充分挖掘国学中蕴藏的丰富资源,把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年代的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合理融合,不断创新,持续丰富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增强其感召力和吸引力。

(二)精选国学教育的内容,德育为先

国学教育中的很多内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对于国学教育中的思想精华,必须深入发掘,与高校思政教育结合密切的部分,要重点关注,以促进我国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

国学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可以重点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想信念教育。屈原流放途中完成了《离骚》,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仍然留下了《孙子兵法》,因此,当代大学生要牢记圣贤们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把理想和信念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第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核心,“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都是国学中爱国主义光辉的闪耀。大学生思政教育对于国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的合理运用,能够激起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其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第三,社会关爱教育。我国传统国学思想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仁爱共济,提倡“推己及人”,立己达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继承国学中的优秀思想,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要乐于奉献、心存善念。第四,公民道德教育。在我国传统国学思想中,更加重视精神方面和道德方面的追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国学中提倡的注意品质修养和道德情操的养成、诚实守信等,正是大学思政课程的重要目标。

(三)把国学课程作为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补充

思政课程和国学课程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上有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因此,在思政教育课程中补充国学课程的内容,可以起到优化思政教育的效果。要在大学生中利用好国学教育课程,必须要有系统的教学规划,可以分专题进行,也可以从基础常识学起,逐渐深入。对于教学计划,每年要进行反思和修改,确保内容的实效性和合理性。以清华大学为例,结合学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以“厚德大讲堂”作为学校一档打造人文素养,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的一台节目,自2014年10月成功举办以来,至今为止仍然有很高的人气。作为工科学校的龙头,这样的国学教育活动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加具有吸引力。

总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国学教育时,要注意抓住国学深厚的文化基础,对于几个重要方面要牢牢把握,把国学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展现给学生,把思政教育深入到国学的土壤中,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进步和成长。

[1]朱林.新时期大学生国学教育研究[J].文教资料,2017(16).

[2]庞阳.论国学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可结合性[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

猜你喜欢

国学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垂”改成“掉”,好不好?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