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研究探析
——榆林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启示
2018-01-25雷国栋
雷国栋
(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2005年,团中央、教育部共同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将学生社团界定为:大学生社团是依据学生爱好兴趣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2007年团中央在北京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之后全国高校迅速掀起了相应的学习热潮、培训热潮,在此背景下,榆林学院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简称“青马学社”。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取得一定成就,表现为种类多、数量大、规模广,但相应的如经费不足、秩序混乱等问题也十分突出。社团管理涉及社团内外两个横向发展和校内外纵向发展,结合青马学社发展,学生社团发展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一、坚定理想信念、担当高校育人理念
学生社团的发展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方向,符合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符合学校特色文化育人理念。学生社团是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地,是校训精神的直接体现。每个学生社团根据其不同的文化特性和具体的组织建设提出鲜明的宗旨和口号,以此反映不同的文化理念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建设。青马学社坚定“学习经典理论,探求科学真理。弘扬实践精神,塑造有志青年”的社训,坚持“榆院奋进,青马先行”的口号。
只有有了理想信念,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共同理想,共同意识,才能完成社团伟大建设,提高社团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不在任何时候成为一盘散沙,遇到困难就分道扬镳,从而削减社团的力量。
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学生社团也在立德树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共同的兴趣爱好之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文化氛围,必然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在通过社团培养学生对事物进一步认识把握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能够明确社团建设目标,对进一步提升社团协调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
二、刻苦钻研,铸就品牌文化
学生社团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生社团建立的初衷是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凝聚在一起以此获得更多的发展,因此社团发展第一性就是学习性、知识性。学生的初心便是学习,以社团为载体来获得知识。社团应努力铸就品牌文化,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和当地特有资源,以此充实巩固自己[2]。经常举办学术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和地方性突出人才进行讲座,开展学习性、实践性活动。青马学社以马列经典理论著作为主,以社科人文著作为辅开展读书沙龙并进行探讨。结合榆林地方特色资源,学社每年开展“重走转战路,服务黄土地”主题实践活动,在充分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同时助力脱贫攻坚,把先进的科技知识、教育方法等送给贫困的地区,对学生感悟革命精神提高思想建设和推动高校思政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
三、薪火相传,民主开放
学社本身就有很大的松散性,在社团交接时很容易出现空挡,出现无人接替或者单纯挂职现象,这样社团只会走向解散,实践证明只有民主开放式的管理才能取得成就。社团交接像交接棒一样传递一棒又一棒,才能保障社团的正常有序发展,而不是为了当某个职位相互掐陷。青马学社已经走过九年的时间,每一届的交接都是老师建议、社员推选、上下沟通这样的方式来确保社长级各部门骨干人选。
社团发展一定要坚持民主开放。把竞争机制引入社团,对于在纳新没有正式录取的学生,可予以“旁听”的方式暂纳入社团管理体系,依据考核标准决定是否入社,对社团内部考核不合格的予以在社团委员会决议下决定是否保留其会员资格等。社团要与其他社团形成强强联合,共同举办活动,双方社团在进一步接触磨合中互相学习借鉴。
四、完善建设,激发组织活力
社团的良好发展必须做好内外两个建设,才能确保组织有活力。(一)活动场地建设。社团是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搭建的学生平台,必然要有专用的活动场所。调查显示榆林学院目前只有青马学社有专用活动场地,其余社团均无专用场地。社团活动的开展只能去教务处申请教室的使用,而整个流程又非常复杂,这将会导致部分社团有活动也不愿开展的状况。(二)经费资金建设。调查显示很多社团活动办了,经费大半年才能报销甚至部分没办法报销。社团自筹经费困难又很大,一些好的活动只能胎死腹中。(三)教师指导建设。社团虽是学生自我管理,但事实证明学生自我管理的盲目性、松散性很容易造成社团的放任自流,加强教师针对性指导的社团发展态势会良好[4]。(四)加强干部培训建设。社团发展依靠的是全体社员中的社团骨干领导,在具体事情的落实上以干部协同处理。只有社团干部领导有力一个社团才能发挥巨大作用。进一步加强社团干部组织管理培训工作。
[1]白凌婷.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J].知识经济,2014(03):150-151.
[2]董兴.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研究探析[D].山东大学,2008.
[3]赵慧.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以榆林学院“重走转战路 服务黄土地”为例[J].新课程学习(下),2013(09):137.
[4]韩亚平,马腾.提高大学生社团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影响和作用研究——以榆林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17):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