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的歌唱性浅析
2018-01-25张慧聪
张 慧 聪
(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
在社会经济大放异彩的当下,学习弹钢琴不再是少数学生的特权,它已掀起一股浪潮,这样我们更应该注重正确的弹奏方法,从而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旋律,但是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普遍出现僵硬弹琴状态,甚至有砸琴,敲琴,导致弹出的声音都是噪音,极其的难听,钢琴本来的音色是非常好听的,所以我们弹琴应该放松地歌唱性地弹奏,钢琴本身是不能发出声音的,但如果使它的演奏达到真正的情感抒发,首先应该具备的就是歌唱性。钢琴本身是死的,但是我们有能动的驾驭,那就是我们演奏者的弹奏技巧和情感的娴熟运用,把我们自己内心的情感融入到琴中来,这样便于我们更好的领悟它、运用它。
一、歌唱性及钢琴的发声原理
我们唱歌时内心的乐感、美感包括情绪就是歌唱性,也就是说,歌唱性就是我们通过手指弹奏钢琴抒发我们内心的歌唱,而不是仅仅张大嘴巴歌唱。任何钢琴曲都由旋律、句法、呼吸组成,这些都要求歌唱性。也有专指抒情如歌的钢琴曲,或者是抒情如歌的部分段落。对于初学钢琴的少年儿童,他们从学习弹奏第一个简单的曲调开始就应该注重歌唱性的表达,把自己内心的歌唱感触通过手指抒发出来,这才称得上迈向真正的艺术之路。
钢琴音色动听,但是相比其他乐器来说,钢琴音色缺乏延续性,所以为了更好的表达演奏旋律,弹出线条的强弱变化,就要求运用技术表达内心的情感,歌唱性地演奏,让整个曲子流畅起来。音色是由发音物体的内在属性、外在形态以及其产生泛音数量的差异而形成差异化声音,也就是音的特点与色彩。婉转动听的音色是表演者至高无上的追求。唯有弹奏出动听的歌曲,才能赢得观众的心,实现音乐感人肺腑之功能行歌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钢琴的声音是由琴槌击弦产生的,所以钢琴拥有独特的颗粒性声音,这恰恰是这门乐器的特长。跳音及连奏的演奏可以让钢琴的优势得到最大化发挥。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同时充满活力,而更重要的则是表现出张弛有力的颗粒性。所以我们要把曲子连贯地有旋律地弹奏下来,就少不了歌唱。
歌唱能够表达大家的各种心情、需求与创造力,歌唱的气息悠长细腻,歌唱的韵律流畅自如。少了歌唱,曲子就会显的呆板,机械,僵硬,没有感情,从而会使曲子听起来给人不好的感觉,所以要把内心对整首曲子的感情歌唱出来,通过手指抒发出来,歌唱性是钢琴演奏最为关注的地方,毫无夸张的说,要想学好钢琴,就必须解决这一根本任务。其歌唱性指的是每个连贯自如的不间断因相互连接而产生的具有方向性的乐句,将我们从音符中切身感受到的东西,通过手指轻轻触击键盘以乐音的方式表达出来。总体俩说,是依靠音乐进行内心情感的抒发。内心要有对音乐有感受和理解,并且这种领悟和感受越深刻,演奏也就越饱满动人。假如内心毫无感受,空空的,那么演奏出的只能是单纯具有一定手段的专业人员也不一定能弹出充分歌唱的音乐。只说明钢琴上的歌唱性有他特殊的困难的音符,缺乏感染力。
二、歌唱性弹奏的基本方法
首先内心要歌唱,耳朵要聆听。弹奏者应切切实实感受到演奏的乐曲是优美动听的音乐。要善于发现乐句中的歌唱性。弹奏每一句曲调时都要注重歌唱,要用钢琴表达自己内心的歌唱。优美的音色离不开好的听觉,尽管说音色的好坏与技术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继续深究下去会发现,技术训练的本质其实就是声音训练。
要想演奏出动听音色,就要分辨出什么样的音色是动听的,如果听不出来肯定是不会演奏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部分人对音色的辨识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然而在钢琴学习者中具有天赋之人毕竟占少数,天生不具备优异的音色观念是能够依靠后天努力来进行提高的,最终可能比那些天赋者表现的还要突出。
其次,应对旋律体现的“语气”线条引起高度重视。在音乐中,旋律这部分最具表现力,它在作品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地位。每一句旋律都应呼吸恰当,如同在说话或是唱歌,它的情感波动与音色变换正是乐曲内在属性的具体表现。无论哪首乐曲,其组成都离不开乐句、乐段。全曲有总的情感基调,每个乐句或乐段均表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兼具高潮与低谷,铺垫发展与委婉过渡,它们既是独立的,又是关联的。演奏之初需要对乐曲构架进行全面细致的剖析,结合乐曲情感的波动起伏,合理妥善地分配乐句、乐段演奏的力度、情绪转变及音色明暗,让乐曲表达更加丰厚饱满的内容。另外就是演奏者的呼吸,无论谁只要说话或唱歌都离不开呼吸,钢琴演奏同样如此。我们经常说钢琴演奏也应如歌唱般优美动听,那么呼吸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通常情况下,呼吸是遵从乐曲的情感变化来改变的,有时急促,有时缓慢。在休止符处,往往忽视了“吸”,而它恰恰是作曲家为表露某种情感转变而安排的。在演奏中,演奏者的呼吸及肢体动作要配合乐句的“呼吸”,使得两者高度协调匹配。假如在演奏中没能把握好呼吸的配合,就难以让音乐作品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是踏板的运用。在演奏歌唱性旋律期间,适度的借用踏板会让音乐锦上添花,这个时候通常采用延音踏板,以便确保声音久久荡漾并引起共鸣。踏板踩放应选择正确的时间点,且换的干净利落。结合音乐色彩的改变,右踏板踩的时间与力度强弱也同步发生变化,若是要求旋律铿锵有力、和声饱满时,采用全踏板;而在伴奏音紧凑且要保持延留性时,可用半踏板或四分之一踏板;在和声高频次转换、音符紧凑时,可采用抖踏板;当音色需要转向朦胧、柔和时,可用左踏板配合适当的右踏板。
总体来讲,歌唱性并不是狭义的连奏,更重要的是对乐句的处理,是声音产生细致变化和听觉的连贯。好的演奏看似信手拈来,实际是有科学的分析、周密的设计、恰当的处理,弹奏出的抑扬顿挫、优美如歌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刻苦练习和精心设计的包括对作家、对作品的深入研究上,也包括作家生活的时代,作家的生平、创作特征,作品的社会背景,作品的内容、曲式、技法等。
三、歌唱性的实际运用
我们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可以凭借手指轻轻触击键就能发出一种我们期待的声音,这种声音可以是柔和的,也可以是忧伤的,欢快的,抒情的,或是具有一定的美感,当人们听到此般音乐时会陶醉其中,这就说明该音乐具备歌唱性,而多数钢琴教育中往往轻视了“歌唱”的地位。我们在最初的钢琴学习中就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歌唱是什么及如何进行歌唱,要突出歌唱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需建立并巩固技术服从音乐的理念。这样我们才能弹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充分体现出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和意义。
德尔松是浪漫主义盛行时期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他的《无词歌》是钢琴小品体裁的先导,对于学习钢琴的人来说,这首曲是对浪漫主义音乐的感悟与体验,知晓歌唱性奏法的最佳教材,所谓“无词歌”就是缺乏词的歌,换而言之,即性质与歌曲相同,但看不到歌词。《无词歌》作为抒发浪漫主义色彩的钢琴作品借用乐器这种形式表现是对声乐的一种突破创新,每首作品占较小篇幅,但当中情感的细腻与起伏,富有浓厚抒情性与歌唱性的旋律,具有卓越的音乐感召力。
总之,演奏钢琴不仅需要一定的基本理论技巧而且更需要我们融入音乐歌唱,这就是钢琴演奏的歌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