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水禽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2018-01-25侯水生

中国畜牧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水禽养殖产品

侯水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水禽研究与发展中心,北京 100193)

我国水禽产业在2017年出现较大震荡,肉鸭出栏量大幅缩减,水禽产业总产值下降。根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对全国22个水禽主产省(市、区)2017年水禽生产情况的调查统计,全年商品肉鸭出栏31.78亿只,较2016年减少1.46%;肉鸭总产值880.25亿元,较2016年提高18.05%。出栏商品肉鸭包括白羽肉鸭25.24亿只、麻羽肉鸭3.71亿只、番鸭与半番鸭1.83亿只、淘汰蛋鸭0.995亿只。蛋鸭存栏1.89亿只,较2016年减少18.33%;鸭蛋产量为319.04万t,较2016年下降18.30%;蛋鸭总产值为307.57亿元,较2016年下降24.61%。商品鹅出栏5.44亿只,较2016年增长4.99%,肉鹅产值为447.21亿元,较2016年增长22.82%。2017年水禽产业总产值为1 422.80亿元,较2016年下降6.25%。本文从水禽产业生产与贸易概况、产业技术研究进展、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等方面作一综述。

1 2017年水禽生产与贸易概况

1.1 国际方面

1.1.1 生产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世界粮农组织(FAO)数据以及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的统计,2017年全球肉鸭出栏量约为46.8亿只。其中,亚洲占84%,欧洲占12%,美洲与非洲占4%,而中国肉鸭出栏量约占全球总量的74.2%。全球肉鸭出栏量排名前10的国家依次是中国、越南、缅甸、法国、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韩国和埃及。2017年全球肉鹅出栏量维持在6.2亿只左右。其中,亚洲占95.1%,欧洲占2.8%,美洲与非洲占2.1%。根据FAO数据推算,中国肉鹅出栏量占全球的93.2%,其次是埃及和匈牙利。目前,全球禁止生产鹅肥肝的国家有阿根廷、捷克、丹麦、芬兰、德国、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波兰、瑞典、瑞士和英国,但禁止生产,并不禁止销售。印度是全球唯一全面禁止鹅肝生产和销售的国家。

1.1.2 贸易 根据FAO和海关总署的数据估算,2017年主要进口国鸭肉及鸭肝进口总量为29.2万t,鹅肉及相关产品进口总量为6.5万t,进口活鸭约4 900万只。中国是全球鸭肉进口量最大的国家,进口量达4万t以上,其次是德国、沙特阿拉伯、法国、英国、捷克、丹麦、俄罗斯、西班牙、比利时和日本。鹅肉进口量前10的国家分别是德国、中国、法国、俄罗斯、捷克、奥地利、贝林、丹麦、斯洛伐克、意大利。主要进口国在2017年同时出口的鸭肉和鸭肝总量为37.4万t,鹅肉及相关产品出口总量为6.5万t,出口活鸭2 900万只左右。中国是全球鸭肉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其次是匈牙利、法国。鹅肉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是波兰,其次是匈牙利和中国。活鸭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是捷克,其次是马来西亚和法国。

疫病对水禽产品贸易影响极大。2017年1月法国西南部家禽遭遇H5N8禽流感袭击,当地的鹅肝酱销量几乎全部停滞。2017年10月韩国禽流感疫情爆发,11月德国下萨克森州发生H5N2低致病性禽流感疫情。2017年年初至今,意大利全国范围共爆发76次禽流感。疫情疫病的发生导致这些国家的水禽产品进出口贸易受到严重阻滞。2017年由于美国禽流感爆发,中国禁止了从美国进口禽肉。

1.2 国内方面

1.2.1 生产 由于政府出台严格的限养政策,大量养鸭棚舍被强行拆除,肉鸭出栏量大幅缩减,鸭蛋产量显著下降,导致我国水禽产业在2017年出现较大震荡。但与此同时,养鸭业转型升级加快,在健康养殖、标准化与生态养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肉鹅出栏量与产值双增,其产业规模仍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从水禽产品价格来看,2017年上半年,鸭肉产品价格异常低迷,商品代白羽肉鸭雏的供应量为16.13亿只,平均价格为1.45元/只,同比下降33.05%,而种鸭场的雏鸭生产成本大约为2元/只,行业亏损严重。肉鸭产品价格从第3季度开始迅速回升,并持续上涨。7月市场鸭苗价为2.17元/只,8月为3.16元/只,直到12月底,雏鸭价格一直维持在3.5元/只左右,种鸭场全年盈利。毛鸭价格在2017年上半年非常低迷,均价为5.93元/kg,同比降低8.06%,而2016年毛鸭盈亏平衡点为7.2元/kg。2017年下半年大量养殖户鸭舍被强拆,产业迅速萎缩,导致鸭分割产品综合售价达10 179元/t,时隔5年再度突破万元大关。

1.2.2 贸易 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出口鸭肉和鸭肝10.56 万t,出口鹅肉1.96 万t。我国出口的水禽产品中70%~90% 面向日本、中国香港和澳门、韩国市场,对欧美出口较小。鹅肉的主要出口对象是中国香港和澳门。鸭绒、鹅绒的出口量近年增长较快,2017年我国出口原毛47 332 t,出口额达5.23亿美元;羽绒及制品出口总额为32.91亿美元。中国羽绒主要出口对象是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2017年世贸组织认定欧盟对鸭肉产品采用的关税配额分配方法违反世贸规则,限制了鸭肉产品的自由贸易。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是全球水禽第一生产大国,也是水禽产品的第一消费大国。我国每年从美国和韩国进口少量鸭肉,从匈牙利和波兰进口少量鹅肉。由于法国H5N1禽流感的侵袭,中国已禁止从法国进口鹅肝。2017年,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要求,我国暂停进口波兰和智利的禽产品,禽肉进口量下降。以天津口岸为例,2017年5月禽肉产品进口量下降到370 t,月均进口量约为700 t,而2016年月均进口量近3 000 t,单月进口量2次突破5 000 t。多米尼加共和国2017年10月爆发低致病性H5N2禽流感,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及时暂停从该国进口禽肉及禽类产品。

2 水禽产业技术研究进展

2.1 遗传育种技术 国际方面,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基因定位与功能鉴定、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与抗病性能一直是遗传育种领域的重要课题。发达国家的育种技术研发、新品种培育研究已经从大学、科研单位转向企业,但家禽育种技术进展缓慢,由常规育种向“全基因组选择”遇到了无适宜性状可选的“障碍”。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是研究热点,但有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却不多见。

国内在遗传育种方面取得的成果包括:①采用重测序技术研究肉鸭的饲料转化率和胸肌重、蛋鸭的饲料转化率和青壳性状、肉鹅就巢性、脂肪沉积、豁眼等性状的主效基因,发现了多个与上述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或致因突变位点;同时开展了基因功能研究,揭示了水禽在生长发育、脂肪代谢、羽绒生长等方面的遗传特性。②探明了鸭蛋壳超微结构与蛋壳强度的关系,建立了蛋鸭抗逆、肉鹅肉品质等性状多指标评价模型。③建立了4个瘦肉型北京鸭配套系、2个肉脂型北京鸭配套系、4个小体型肉鸭配套系、2个蛋鸭配套系、3个肉鹅配套系、3个番鸭与半番鸭配套系,并在全国主要水禽产区进行中试推广。

2.2 营养饲料方面 国内在营养与饲料技术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①开展了20多种饲料营养价值评价和利用技术研究;评估了酶水解能与鹅、鸭代谢能的关系,建立了酶解能仿生消化测定方法和测定技术规程,测定了10种鹅常用饲料原料的酶水解能,为水禽酶解能数据库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②开展了麻鸭、番鸭代谢能和蛋白质需要量研究;评价了商品代北京鸭胆碱和赖氨酸需要量,比较了鸭DL-蛋氨酸与L-蛋氨酸的相对生物学效价;研究了能量摄入量对种鸭育成期生长性能及卵巢发育的影响。③初步研究了成年蛋公鸭能量、氨基酸、钙和磷利用率;开展了鹅烟酸、维生素K3、碘和亚油酸营养需要量研究;制定了《商品肉鹅营养需要量》地方标准。

2.3 疫病防控 国际方面,世界上第一款家禽基因芯片在新加坡问世,可同时检测9种主要家禽疾病;并发现炎性细胞因子与鸭疫里默氏杆菌(RA)感染有密切联系。

国内方面:①明确了各疾病病原的血清型或基因型分布情况和病原变异情况,形成了我国肉鸭、蛋鸭和肉鹅疫病流行趋势和防控技术建议报告,充实了《水禽疫病病原与流行数据库》。②制备了坦布苏病毒、鸭甲肝病毒、鸭星状病毒的单抗,研制了坦布苏病毒的胶体金试纸条及抗体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诊断试剂盒,建立了鹅细小病毒的胶体金检测方法、新型鹅细小病毒的ELISA 检测方法。③构建了坦布苏病毒和细小病毒的感染性克隆,分析了突变的生物学效应。

2.4 养殖与环境控制方面 在养殖技术方面,美国研发了家禽养殖设施与通风系统,叠层笼养最高可达12层,每个禽舍都有大型通风设备,在禽笼之间有小的管道送风,环境控制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此外,蛋禽栖架饲养模式、荷兰家庭牧场蛋禽散养模式等福利养殖方式在欧洲发展迅速。

而在环境控制方面,国外已经实现了在家禽舍严格控制光照、温度和粉尘。最新研究表明,间歇光照可能比16 h持续光照效果更好;国外禽舍内温度波动一般不超过2℃;此外,发达国家开发了“新型微酸性电解水”高效消毒工艺与设备,以自来水为主要原料,加稀盐酸电解使用,设备制造和生产运行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新型微酸性电解水高效、广谱、杀菌效果稳定,且杀菌后还原为普通水,无任何残留和污染。

国内在环境控制技术方面:①创新了肉鸭舍卷帘通风和管道通风系统,建立了蛋鸭规模笼养、网上养殖、全网床圈养技术和鹅集约化生产关键技术。②研究了杂粕酶、混合糠、椰子粕、植酸酶和青贮苎麻使用技术。③观察了笼养条件下蛋鸭的生理反应和生产性能。④开展了鹅繁殖调控技术研究,实现了扬州鹅和浙东白鹅繁殖季节同步化。

2.5 加工技术方面 国内水禽产业在加工技术方面取得进展包括:①探索了咸蛋盐分改良、破损蛋腌制咸蛋黄、咸蛋腌制液净化、鸭蛋孵化副产物发酵利用等工艺技术方案与参数,鉴定分析了皮蛋松花成分与结构,开发了咸鸭蛋系列饼干和方便皮蛋肉糜粥等新产品;②研发出4℃下保质期可达10~12 d的冰鲜鸭肉和鹅肉,开发出鸭鹅肉新产品10 余种,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加工工艺与配方,使产品保有良好的色香味食用品质,同时又显著降低了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抑制了组胺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及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

3 2017年水禽产业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

3.1 产业现状

3.1.1 生产方式转型取得新成效,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由于政府限养政策出台,许多散养户的鸭舍、鹅舍被强制拆除,养殖户遭受巨大损失,但水禽养殖技术和养殖方式得到了促进和升级,水禽离水旱养成为必然趋势。大型企业在2017年围绕肉鸭健康养殖、标准化与生态养殖、零排放等问题开展了大量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肉鸭、蛋鸭生物床饲养、多层网上、网床与生物床结合饲养等多种环保型饲养方式迅速发展,带动了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推进“产、加、销”一体化有效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推进了水禽产业稳步发展。

3.1.2 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日益增强 经过近10年的技术输入和产业结构布局优化,水禽产业的规模日趋稳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日益增强。2017年初,受H7N9影响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活禽市场的管控,水禽产品终端消费恐慌,各地市场普遍萎缩,水禽产品市场价格在5—6月跌至谷底。但由于养殖规模的及时调整与消费旺季来临,水禽产品供需格局在下半年步入良性轨道,价格不断攀升。同时,由于环保禁养和强拆行动,使供给端产能进一步缩小,水禽产品价格持续维持高位。

3.1.3 消费结构多元化推进产业多元化逐步发展 我国水禽产品消费具有多元化特点,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多元化特点更加突出,人们对水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更加关注。同时,分割产品、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消费方式、消费渠道也更加多样化,从而催生了“互联网+水禽产业”、水禽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实现了互联网与水禽产业的深度融合。

3.1.4 技术创新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水禽产业技术研发工作在遗传改良、疫病防控、营养与饲料、生产与环境控制、产品加工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驱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研发逐渐成为主流,片面追求料肉比、过分强调产量的技术将逐渐被追求质量与安全、追求口味与特色的技术所替代。同时,产学研紧密联合,多个肉鸭、蛋鸭、肉鹅新品种与养殖新技术已经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3.2 存在问题

3.2.1 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竞争力下降 由于提倡绿色发展,国家对产业发展中的环境控制越来越严,政府及社会给予水禽产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在治污减排成本高、政府环保政策补贴不到位、市场对环保产品价格不认同的形势下,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加,直接影响了水禽产业发展。在水禽粪便的利用价值和健康养殖的产品价值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污染处理的高额支出已经成为制约水禽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3.2.2 市场供需矛盾问题突出 在供给侧结构调整进展慢的背景下,水禽产品供需矛盾已从原来的数量矛盾转化为质量矛盾,新的供需矛盾凸显,主要体现在:①水禽产品市场供应量日益增多、市场价格日益走低;②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质量信誉高、风味难替代的产品少,竞争力差;③产能过剩,地方性、特色性产品缺失,生产结构不适应消费需求变化。

3.2.3 饲养方式快速升级引发产业震荡 外部环境对水禽产业发展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需迅速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技术,转变养殖方式。

3.2.4 品牌建设需要加强 我国水禽品种、养殖规模、养殖技术、产品品质已达国际先进水平,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品质不容置疑,但品牌建设力度不足影响了产业快速发展与行业进步,特别是水禽产品消费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导致大多数水禽品牌产品只是地方性区域性品牌,市场全覆盖能力弱,占有率低。

4 水禽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4.1 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进程加速 目前,我国水禽业发展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地方政府对农户的养鸭棚舍、养鸭场采取强拆,在此背景下,小规模散养农户迅速退出行业,集中养殖区和规模化养殖企业迅速壮大,呈现出水禽养殖密度和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空间集聚状况日益明显;另外,行业标准逐步建立、产业准入制度不断完善,推动水禽生产方式迅速转向集约化和标准化,养殖规模也逐步趋向稳定化。

4.2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涌现 随着畜禽产品供给过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水禽加工产品价格低廉的竞争优势已不复存在,以特色、质量为核心的品牌竞争初步展现。为适应这一局势,许多水禽一体化经营企业开始延长产业链、跻身于精深加工和产品出口,使产品加工深度化、产品种类多样化、品牌化成为一种趋势。不仅如此,“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的分工合作模式以及“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等正逐步成为水禽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4.3 节本增效、提质增效的绿色健康养殖将成为技术研发主体 技术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开始为水禽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动能。以节本增效、提质增效为主要内涵的绿色健康养殖已经成为新技术的主体。养殖环境控制、成本控制、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饲料效率提升、繁殖性能加强、防控与疫苗减量、肉蛋加工新产品等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水禽产业集约化、自动化、零排放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和源动力。

4.4 水禽产品消费趋向多样化和精细化 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以及居民收入快速提高,消费者对水禽产品的品质、营养价值、口感味道以及健康安全和便捷化、功能性、休闲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越来越多的水禽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并通过精深加工生产冷鲜肉、半成品肉、冷冻肉、熟肉制品等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提高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5 2018年水禽产业发展建议

5.1 推进产业科技进步与竞争力 坚持技术研发的需求导向,育种方面应加强地方性优质品种的培育,以满足消费者对地方名、特、优水禽产品的需求;营养与饲料研究方面,从追求料肉比转向追求成本收益率,发展优质、高效的水禽养殖、加工产业;疫病防控与养殖技术结合,改善动物生长发育、生产的环境条件,降低疾病发生率;调整饲喂方案和饲料组成,实施精准饲喂,提质增效。强化屠宰、贮藏及深加工环节的技术进步,重视水禽产品多样化研发。依靠养殖加工技术创新,生产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受市场欢迎的水禽产品,以适应消费需求多样化的市场发展趋势。

5.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销平衡 通过跟踪观测水禽产品市场销售状况,掌握市场需求动态;根据市场需求导向,调整技术结构和产品布局,推动水禽产业结构优化。通过产品市场细分与结构调整升级,提高水禽产品供给与消费者需求的匹配度。通过实施水禽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推动水禽供给品种和质量与消费需求更加契合。

5.3 推进品牌建设 倡导和引导水禽企业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意识,通过完善水禽产品质量体系,不断创造新的水禽产品品牌,用品牌带动水禽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水禽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经营模式转换全产业链布局,使水禽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发展迈向新台阶。

5.4 调整产业布局,加快开拓农村市场 面对农村日益增长的肉类消费需求,相关水禽养殖加工企业应积极调整生产加工布局,加大对冷链物流体系的投入力度,使冷鲜肉跨地区供应更加便利,以便适应消费者的鲜肉消费习惯,降低活禽跨地区运输引起的疫病传播风险。

猜你喜欢

水禽养殖产品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精彩绝伦的“水禽秀”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水禽耳边有枪声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秦始皇帝陵青铜水禽坑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