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刍议

2018-01-25新余学院

艺术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优势物质

□周 君 新余学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创造的非物质文化正在濒临消亡,因此地方高校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课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应当自觉地肩负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重大使命。

一、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一)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提供专业人才

由于非物质文化具有无形这一特点,一旦了解物质文化的人死亡,那么这一文化也会随之消失,因此只有地方高校积极做好本土非物质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才能够保证非物质文化的流传,而地方高校作为知识产业的重要基地,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人们对于历史的崇敬,对于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具有十分深刻的文化意义。因此,高校在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通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专业的人才,不断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内容融合于高校课程创新之中。

(二)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作为地方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及人才优势,通过加强对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形态及文化环境,从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表达的价值观。作为高校,应当不断地探究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及相应措施,只有通过调查梳理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够不断地推动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三)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提供调查依据

由于非物质文化有其形态的特殊性,它不像其他文化遗产那样有固定的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工作需要高校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其传承时间、周围环境等,而为了保证调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高校需要派遣专业人才进行跟踪调查,与此同时,还应当配备专业的技术和设备。这些方面的优势都是地方政府所不具备的。因此,地方高校在传承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既具备了地理优势,又具备了人才优势,有利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传的相关调查,节约社会成本。

二、地方高校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

(一)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专业

地方高校在开展课程教育时,应当注重社会经济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在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文化个性,从而促进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课题融入各个学科并进行专业指导,来培养该方面的人才。高校教师应当开展实践教学,不断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并且成立专家组编写教学材料。在学校配备完整的教学体系及教学教材之后,应当安排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的实地培训,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两者相结合。通过高校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特色专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如今人才缺乏的状况。

(二)利用高校平台宣传非遗文化

通过利用校园文化的宣传平台,来营造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共享,学生也可以在线下进行讨论及交流,阐述自身的观点。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公共场所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宣传,营造良好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

(三)运用图书馆筹建资源库

高校可以充分运用图书馆资源来建立数据库,从而推动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数字化的体现。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形性,因此通过文字记录很难进行准确的描述。我们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来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高校拥有经验丰富的图书管理员,并且具有专业的人才,通过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成立专门的团队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录入、推广工作,通过实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形式,实现资源的共享,也为研究人员查询资料提供便利。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应当充分运用本土资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使得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优势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矮的优势
画与话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