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8-12-25王南杰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
□王南杰 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专注于听与讲,学生获得更多的是理论知识,在实际动手能力上,缺乏训练和系统培养。同时,因为没有营造设计制作的场所与环境,没有实际的设计项目和教学任务与目的相对接,造成大多数艺术设计院校的毕业生无法掌握必要的设计技巧和工作经验去面对实际工作的需要。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建设,能够缓解这种矛盾,解决现实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工作室制的教学成为传统主体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
“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1]在艺术设计教育中采用工作室制(workshop)教学模式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包豪斯(Bauhaus),这是一所由德国建筑设计师、设计理论家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创办的设计学院,其办学思想的核心是坚持艺术与手工艺、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统一。教学结构上实行了手工艺传授的师徒制与艺术训练的结合,诞生了最早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作坊式教学模式。包豪斯认为艺术是教不会的,但是工艺与手工技巧是能教得会的[1]。学生在作坊中通过手工技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材料、工艺、肌理等技术和工艺的关系。
艺术设计是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社会的需求也就是教学的任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专业技术能力的学生,围绕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展开和进行,实现所学知识及能力培养与企业和岗位要求的“零距离、零对接”。工作室教学模式是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质性探索,对促进学科发展和改革,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及提高就业率都具有现实意义。
一、建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工作室
(一)“学习工作化”的硬件设施
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的建设紧紧围绕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工作室仿真空间环境、实验设备的建设,还是实训项目、学习任务,都与动手相联系。工作台、计算机设备等代表专业特色的工作室教学环境,突破了讲台和课桌的形式,改变了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以印刷设计工作室为例,印刷设计和制作过程所需的印前、印中、印后设备离不开打印机、装订机、切纸机、晒片机、印刷机等计算机设计所需要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以动画工作室为例,离不开苹果机房、复制台、工作站、影棚等。以环艺工作室为例,离不开材料工具室、模型制作间等。以服装工作室为例,离不开材料样板间、打版间、裁剪制衣间、成衣间等。受工作室空间和经费开支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容纳所有的设备,放置必要和可行的几台设备、设施,以保证工作室基本运转。大型和特种设备及相关设施就依靠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合作。逼真的企业化场景让学生提前进入实战状态,通过岗位和任务的实际锻炼,既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培养了专业精神,提高学生的设计技巧与制作方法,掌握先进工艺和新技术。
(二)“工作学习化”的专业氛围
工作室的艺术设计氛围营造首先要着眼于文化性。把艺术设计的文化特质贯穿于实训活动的整体,包括计划、组织、空间场所的各个方面,注重艺术设计氛围的规划与营造,明确设计实训场所是教、学、做的关键环节和平台。现场环境的布置、管理都根据实训场所的特点和教育宗旨进行设计。挖掘设计文化内涵,注重多学科的交融,研究人文与艺术设计的关系,探索艺术设计的新价值,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交融塑造新概念,进一步拓展艺术设计的创新能力培养,有利于塑造特色区域文化下企业和产品的市场观念,提升艺术设计品质。
工作室基于企业环境的真实营造,以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打造。工作室不仅要完成和达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主要目标,同时也必须深化和挖掘自身的潜力,在承接企业项目和研发创意产品的同时,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参加比赛和竞标,与企业和社会各方多方面、多渠道地横向联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结合。
工作室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专业技术能力的学生,围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展开和进行。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也可以掌握过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教学体系
(一)设计教学模块
图1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在明确目标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在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中突出构建以“工作过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着重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四年里修满的总学分与学校规定一致。除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拓展课的学习,也将在工作室中对应具体项目进行其他专业课的学习,项目规划如图2所示。
图2 项目规划
同时,将项目课细分为几块专业能力模块,如基础造型能力、设计造型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市场先创能力、理论应用能力等。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后,明确每一块能力的具体培养目标及对应的课程,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内容,针对专业课教学提炼出每个课程的重点知识学分。为了便于组织管理,项目课程设置可根据各工作室的特点划分出一定比例的设计模块,然后将各具体项目课程纳入相应的模块中。不同模块间并无固定学分和前后顺序。每模块中规定的重点知识学分必须要在项目组合课内完成。
(二)导师领衔负责制的团队合作式
导师负责制是导师作为工作室的核心,发挥着引领示范、凝聚与创新的作用。导师领衔拥有荣誉、号召力和影响力,对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导师的设计素养和教育理念,设计经历和体验都直接关系到工作室的筹划、设计和推动。根据项目的内容目标、成果和专业要求,在导师的引导下,构建由专业方向负责人、骨干教师、企业专家、设计师、工程师、项目经理共同组成的工作室教学团队。学生们依专业年级的情况,分配人员,组建项目小组,搭班组合协同作业会使学生在团队协作、开拓创新、实践技能等方面得到锻炼与提升,更为深入地感受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组建一个合适的优秀的团队,能带来更多更好的创意,切实去贯彻方案的执行,使工作室高效运转。
导师制可以说是现代的工匠手艺师徒制,导师负责制中的指导教师可以是学校的专业教师,也可以是来自校外的专业人员。特别可以引进大师进驻工作室,为工作室增加活力特色、更好地发挥效力。依据工作室的不同定位和专业要求,引进行业领军人物、专家,大师领衔作为工作室的设计指导和专职教师,约定明确职责和义务,保证工作室有序开展,良性循环。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云锦非遗传人金文先生,一方面不断探究云锦各种发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积极与校方合作,在培养云锦传人上下足了功夫。特别是在云锦的推陈出新和发扬光大方面,金文大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让云锦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前提下,有了众多接地气,引领时尚的佳作。金文先生精心挑选项目与课题,与校内指导教师一起,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每个阶段的研究设计和实践任务。云锦服饰有方巾、披肩、手帕、挎包、手提包等,云锦装饰有桌布、杯垫、挂毯、装饰画等。在开发云锦的创意品种中有计算机贴膜、手机贴膜、笔筒、文具盒等一系列创意产品、文化产品、组合礼品。驻点大师以自己的设计创作经验、经典案例进行现场教学,直观、有效。
高淳陶瓷是一家创建于1958年,拥有60年历史的中国陶瓷行业杰出企业,一直是北美地区最大的陶瓷餐具供应商,是国家出口免验企业和中国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在2014年APEC峰会的盛大国宴上,由江苏高淳陶瓷独家定制的国宴用瓷流光溢彩,精美绝伦,令人惊叹。高淳陶瓷厂因此名声大震。从知名的老牌加工企业,一跃成为以艺术设计为创新的现代企业,借助的是文化的力量、传统工艺美术的力量。作为我院的合作实习基地,在长期的合作中,已有几届学生在此熏陶过、磨炼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得到经验和技能的掌握与提升。企业陶瓷艺术家兰亭等高级工程师定期来工作室指导。陶瓷艺术家丁南洋作为校外指导教授,亲自指导具体的制作过程,学生们也带着项目到大师的工作室,亲眼目睹大师工作、创作。
工作室有了大师引领,可谓事半功倍,学生受益匪浅。将传统文化精神、工艺技艺传承创新,为培养特殊的设计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院校作为现代设计、工艺美术重要的新生力量,也被行业所看重。
三、推行“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方法
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实行项目化教学。以课题教学代替课程教学,由一个或几个课题将设计所需的知识系统化地教授给学生,并使其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得以消化和吸收,以实现实践化教学,培养专业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目的。工作室通过实际的项目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熟悉并掌握设计和制作的流程,以及工艺技术环节,获得直接的感受和经验。学生在项目的实践运作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设计与制作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工作室教学模式从根本上避免纸上谈兵,解决生产实际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流程设计:工作室项目化教学方法的任务驱动
教学管理上实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管理要求按照日常教学管理的规定进行,项目课的教学管理则根据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另行制订。规定每个工作室由一名负责人及相应的教师成员和管理人员组成。负责人具体负责项目任务的落实及教学组织,如项目课程计划的制订、课程内容的安排落实、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检查,以及与企业的联系等。
项目任务从开始到结束的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项目任务流程
每个项目结束后给出相应成绩,评分由任课教师结合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具体表现,并参考企业评价给出。每门项目课程的成果作品都将进行公开展示、评议和交流。每学期结束后由教务处、学院学术委员会和企业联合进行期末评估。
以青奥会礼品(纪念品)设计项目为例,涉及礼品的产品创意、文化创意。按照组委会对礼品的特殊性要求,先期安排一部分学生调研南京本土历史文化渊源及典故、地方特色,另一部分学生收集整理市场上各种类别、形式的礼品和文化产品。两组学生汇合形成总体调研报告,确定设计方向和思路,制定设计策略、工作框架和实施结果。礼品设计和礼品包装设计同时进行。工业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主攻礼品造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服装、纺织品设计专业的学生主攻包装。实验室因为项目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各实验室的用途、特色显而易见。设计在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小组里有条不紊地穿插交错进行,形成多种形式与风格的构思与创意。最后,礼品定稿成品以手绘南京地图结合民俗风情装饰画,六朝古都名胜遗迹结合现代城市风貌景观的画面,结合镂刻、透叠、错位、穿插的具体设计技法处理,以册页手卷的形式构成。外包装选用布袋,以云锦作为主纹样,通过拼贴、压线、缝制而成。礼品既彰显南京地域性文化特点,又强调突出了青奥会的主旨意图。完成了以项目为驱动,从概念出发,展开设计创意思路,到最终作品完稿实施的全过程,不仅获得了组委会的好评,更是一次锻炼和实战的好机会。
(二)创新与实践:工作室项目化教学方法的行动导向
工作室建设和运作成功与否,学生能否练就真功夫,目标导向是关键。设计与工作室实际工作相关联的教学情境与学习目标,设计互动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工作室等实训条件的优势,满足教学所需的实践工作条件,指导学生学习型工作任务,以此实现企业项目任务与课程教学任务的对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工作室的行动导向。
其实,这个行动导向是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的。西方学者关于生涯的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生涯就是一个人保持发展和连贯状态的工作经历”[2],以及“生涯就是与个人受雇职位相关的具有前后发展次序关系的角色、活动和经历”[3]。从过程来看,职业生涯包括教育、职业进入、职业发展策略、职业流动与升迁和最终的职业位置;从结构来看,职业生涯是人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占有的社会位置[4]。让学生乐学、会学,在自主创新中得到发展,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
以项目为载体,一般以一个学期为时间跨度,形成一个实施周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周期性循环推进。项目的遴选与实施,由导师和学生双选确定。工作室是“产、学、研”结合的最佳场所和实验基地,注重与企业的合作、课题研究和产品研发。工作室所培训的项目大都来源于合作企业。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与企业横向联合,为企业解决问题能够获得相应的报酬,通过运作企业的实际项目,既可以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还可以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
南京历史街区高淳老街文化创意设计项目,力主老街的风土人情、吃喝玩乐。根据项目的内容,涉及老街传统历史文化、景观设计、商业设计、广告设计、产品开发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等。项目不仅特意安排了工艺民俗方面的指导教师配合,还专门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为此举办讲座指导。在实地考察中,寻访古村落和古商业街,进驻高淳陶瓷厂,深入铁画发源地,近距离观察土特产的作坊、前店后厂的街区。收集或影像纪录诸如羽毛扇(鹅毛扇)、土布鞋、泥玩具、方片糕等代表性商品。该项目带动了调研——田野考察、市场考察,学生直接面对第一设计现场,直接接触设计对象、设计环境、设计实物,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联合和调动了学院各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齐聚现场,协同作战。工作室互通有无,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项。原始朴实的老街——一街一景、一器一具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意激情和工作积极性。
本院系主办的南京金箔设计大赛、承办的云锦设计大赛更是得到“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作为东道主,把此项目作为实验室合作的重点项目严格执行和有序推进。把国内外各类大赛作为实验室的必备候选项目,选择最具代表性、影响力和号召力,且久负盛名的赛事,选择行业、政府组织的反映专业新标杆、新动态、新方向的赛事。通过比赛和竞技提高并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及实际动手能力。
结 语
在探索中不断改进和提高的产学合作,共同培养模式的工作室制,真实地反映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质性和根本性。工作室建设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中心。依照不同的学科和研究方向,以及从艺术设计风格的角度设立工作室,把教室改变成设计工作与实习、实验场所,分门别类地进行实验式教学。
工作室制带来的效果很明显,随着工作室设施建设的完善,以及作业方式的科学化,学生的才智得以发挥显现。接近实物,逼真化的作业被企业采用和实施,增加了学生研究和创作的兴趣和成就感。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联合了校外工厂、实训基地,以及对设计程序和流程的全面掌控,更有利于对专业化、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既可解决行业人才所需师傅带徒弟的出路和困境、发挥院校理论研究的优势,又可迅速引进企业、行业尖端人才,带来前沿科技和最新成果,推动艺术设计的教育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