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曲《解放区的天》的情感表达和演奏技巧

2018-12-25刘宇晴空降兵训练基地

艺术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解放区触键陕北

□刘宇晴 空降兵训练基地

钢琴曲《解放区的天》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储望华先生于1963年根据陈志昂作曲的同名歌曲以及陕北民歌《咱们的领袖毛主席》改编而成的,本文从技术和艺术两个角度,分析该曲的曲式,挖掘乐曲的技术和情感表达。

一、《解放区的天》创作背景

《解放区的天》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储望华先生于1963年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成的,以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的曲调为基础加工的。这首曲子以鹤岗矿区的解放历史为背景,歌颂了中国煤矿工人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描绘了解放区的美好生活。它旋律优美动人,曲调明亮宽广,不仅唱出了人民群众对解放军那份真挚的情感,改编成钢琴曲后仍然完好地保存了原民歌的风格特点,更是丰满地展示了一幅动人的陕北人民革命生活的图画。

二、《解放区的天》作品分析

《解放区的天》是储望华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探索实践中的一部杰出作品,时至今日仍然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和演奏中。改编后的《解放区的天》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作品比较完整地再现了原歌曲的旋律,具有浓郁的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

作品曲式图如下:

在第一部分的旋律创作中,作品基本上引用了原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整段音乐的风格是欢快明朗的,展现了解放区欢庆的场面;第二部分引用了一段陕北民歌《咱们的领袖毛主席》,并在这一部分中采用了中速,在速度、调性和感情色彩上较之第一部分更加能抒发质朴的情怀,在情绪上也对第一部分的欢庆场面进行了升华,体现出的是在解放区自由的天空下对党的领导的由衷感谢和赞扬;第三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作品先是对第一部分进行了完整再现,然后再对其进行变奏,在节奏和音型上都做了改变,情绪相对于前两部分更加明朗。这首作品通过钢琴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展现出了解放区人民身处在欢天喜地的热闹场景之中,描述了英雄儿女用血泪换来了解放区明朗的天空。

在演奏技术上,乐曲有它的特点。在开头引子部分,作品选用了原歌曲《解放区的天》中最后的四个音作为一个素材动机,在不同音区上进行反复展衍,使之节奏欢快,而触键的力度在演奏时更是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热烈的气氛。在演奏大跳部分时,力度上要像演唱陕北民歌甩腔一样,注意轻重结合,并且处理好高音的音色和触键力度。在5-14小节时,节奏紧凑,弹奏时注意力度的变化。乐曲进入主题时,嘹亮高亢的原曲曲调使人耳目一新,节奏保持稳定而准确,在这个充满动力性的乐句中,弹奏不仅要使旋律明亮清新,还要具有颗粒感,每个乐句结束时要弱下来。在第一部分的改编中,作者两次在不同的音区引用原歌曲的旋律,主和弦终止后,高八度地重复弹奏,在弹奏力度上要加强,表达出喜庆的气氛。行至中部引用了一段陕北民歌《咱们的领袖毛主席》,在演奏速度上比第一部分稍慢,在情绪上对第一部分进行了生华,突出明朗的感觉。在演奏上,是区别于第一部分“颗粒感”的触键来表达的欢快的气氛;在这个抒情的乐段中,触键要柔和些,突出主旋律,左手伴奏力度减弱,当主旋律在左手部分时,控制好左手的力度,保持旋律的线条性,右手弹奏分解和旋时力度要稍弱。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的连接部分采用了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在力度上要突出强弱的对比,左手八分音符弹得清脆而富有弹性,演奏者要积蓄力量以极大的爆发力进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再现和变奏。作品先是对第一部分进行了完整再现,然后对其进行了变奏。再现部分主旋律音域更高,提高一个八度,采用了八度的大跳,左手由宏伟、辉煌的和弦组成,右手必须在力度上下一定功夫。指尖触键要迅速而有力,前臂要放松,弹奏八度时通过手腕的摆动完成,左手的分解和弦要弹得丰厚饱满。

在乐曲的开始,音乐表现的是欢快热烈的场面。部分模仿鼓声,报晓革命即将胜利,表明解放区人民喜悦的心情。主题音乐明朗,表现出陕北人民粗犷爽朗的性格特点。第一部分充分展现了解放区的欢快场面;第二部分的音乐抒情亲切,速度中速,自然流畅的音乐表达了淳朴的边区人民感激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心情;第三部分则是再现了主题曲。这部作品通过各种钢琴技法,展现出解放区人民欢天喜地的热闹场景,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感慨与热爱。

猜你喜欢

解放区触键陕北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解放区的天
钢琴触键技术对于音乐表现的意义探究
刘文西陕北过大年
郭沫若作序推荐的解放区作品书影
党建地图·陕北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研究
浅谈钢琴演奏中歌唱性触键
浅析钢琴触键技巧对音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