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北民间音乐的民族性和多样性
2018-01-25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冀 辰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源远流长的河北民间音乐在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呈现出了一定的民族性和多样性。这些艺术特征造就了河北不同区域内民间音乐的独特性,也成就了河北民间音乐的瑰丽多姿。因而,对河北民间音乐民族性和多样性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开拓学术视野,从多层次和多视角去探寻河北民间音乐的博大精深。
一、河北民间音乐特有的民族性
河北地区疆土辽阔,广袤的土地上生存了多民族的群众。汉族与满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在燕赵大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绚烂的多元文化。河北地区多民族的文化特征加强了民族音乐的不断交流和融合,也为民间音乐艺术在形成和流变的过程,注入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元素,为精彩纷呈的燕赵音乐文化体系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个地区的历史有多悠久,它的文化底蕴就有多深厚,因而也在无形中赋予了该地区音乐形式更显著的艺术特征。尤其在河北地区的东部和西北部,由于在地域上与山西和内蒙古、东北地区相连,与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更为频繁,因而在民间音乐的形式上有更加鲜明的民族音乐痕迹。
比如,在承德的宽城、唐山的滦县等地区,这里向来都是满族群众的聚集之地,因而此地的民间音乐无论是在舞蹈形式,还是在器乐演奏等方面,都融合了满族音乐的鲜明特征。比如,在张家口的坝上地区,民间音乐的形成也被该地区特有的文化风貌所浸润。由于张家口距离山西和内蒙古较近,曾经还是察哈尔的省会,无论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来看,该地区都是非常重要的区域。在民族交融和文化发展中,张家口地区的民间音乐也呈现出了显著的民族性。比如,在民歌方面,无论是结构设置,还是咬字处理,都深受山西民歌和内蒙古民歌的深刻影响。漫瀚调、爬山调的腔韵在张家口的民间音乐中风格浓郁,碰撞出了别样的艺术花火。在舞蹈方面,康保坝上地区的霸王鞭,豪放潇洒,在变幻的舞蹈姿态中,透露出了蒙古族舞蹈的韵律和风格。显然,地域特征、文化底蕴的渗透,以及音乐活动的广泛交流,都对河北民间音乐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其显著的民族性特征的主要成因。所以,从河北省整体的民间音乐构成来看,民族特点也是成就其种类多样、精彩纷呈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河北民间音乐种类的多样性
从上述河北不同地区民间音乐的民族性特点的分析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河北民间音乐庞大的体系构成,这成就了其音乐种类的多样性。河北地区散落着种类繁多的民间音乐形式,这都构成了独具魅力的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体系,展现了别有生趣的河北民间音乐特色。不管是冀东区的冀东民歌,还是冀中区的井陉拉花,抑或是冀西北区的坝上二人台,还是冀南区的扇鼓等,精彩多样的民间音乐形式,无不彰显出河北民间音乐多元化的艺术特征。对于河北民间音乐而言,它并不是单纯的几类,而是涉及各个方面、各种类型。在燕赵大地,活跃着各种各样的歌舞演出,丰富多彩的器乐演奏,铿锵有力的戏曲表演,等等。文化底蕴深厚的民间沃土,滋养了成百上千种民间音乐,在河北大地生生不息,传承发展。
河北地区的民间音乐类型多样,但也风格各异。比如,河北地区的民间歌曲风格明快、爽朗,音乐旋律舒缓流畅,节奏也宽疏规整,在演唱过程中咬字自然,行腔平缓,体现了民间歌曲丰富的叙事性和抒情性。河北民歌在曲式创作上,都以五声民族调式为基础,徵调式、宫调式使用得最多,因而也使河北民歌呈现出了特有的婉转多情。此外,河北民间舞蹈也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河北民间舞蹈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吸收了不同地区的舞蹈元素和表演风格,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色彩。据笔者调查,在河北境内,民间舞蹈的种类是非常多的,大约有一百四十种,可见其表演形式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在河北的不同区域,都有本地区的代表舞种,精彩纷呈、形式各异的民间舞蹈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河北民间舞蹈体系,将深厚的文化底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总而言之,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河北民间音乐展现了燕赵音乐的深厚底蕴。河北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虽然各有千秋,但是从其整体特色来看,这些民间音乐艺术也存在显著的共性,那就是民族性。这些珍贵的、精彩的民间音乐形式,不仅体现了河北地区的人民群众自古以来对生活的乐观和热爱,还展现了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审美。他们借助民间音乐质朴的表演形式,表达真挚的情意,寓意美好的愿景,赋予了民间音乐更加深刻的艺术特色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