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舞乐素材与当代艺术创作关系研究
2018-01-25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昭通学院
□李 玉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昭通学院
中国当代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被迫接收到主动接受的过程,基于现阶段西方艺术审美价值标准占据国际文化市场主要地位的背景,中华民族文化要想在国际中提高影响力,需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歌舞艺术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具有多样性及趣味性的特点,能够更好地进入文化产业及国际文化市场[1]。因此,民族歌舞乐素材与当代艺术创作相互结合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一、民族歌舞乐基本特征论述
(一)主要内容
民族音乐是民间的一种音乐形式,其中包含歌曲及乐曲。中国的民族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及民间特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创造出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在世界音乐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民族音乐主要包含民间歌曲、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及民间说唱。民族音乐的主要发展地区为“四大流域”,即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及珠江流域,并与外国音乐的交汇融合形成发展,继而出现了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及外国音乐。基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基础,民族音乐在题材选择、演唱方式及表演环境中展现出多样性及复杂性的特点。与此同时,每个民族中仍包含不同地区的二次划分。因此,针对民族音乐进行准确的划分较为困难。民族舞蹈的起源是人民生活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的肢体语言,通过日常生活中抽象化的肢体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及文化内涵,继而形成民族舞蹈。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形成了我国不同的民族文化,每个民族的舞蹈表现形式都存在差异性,因此我国民族舞蹈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我国民族舞蹈无论是以哪种形式展现,皆会从不同的维度展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历史及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
(二)基本形式
首先,基于民族音乐的构成来说,民族音乐是一种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形式,类似于音乐简谱中的1、2、3、4、5。其次,基于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维度分析,民族音乐较为注重音乐的横向推进,在艺术风格上更加重视对于旋律的处理,具有较强的韵味性及整体。最后,民族音乐与民族传统舞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性,音乐的表现与舞蹈之间无法割舍,且民族音乐在演唱过程中更多为真声演唱,因此较为生动且形象[3]。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民族音乐的演唱需要不断更新演唱观念,在保证民族音乐地域特色的基础上,与当代艺术文化相结合,确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及时代性。民族舞蹈主要流传于各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受民俗文化限制较为深刻,且表演风格多为即兴表演,是一种具有稳定性及自娱性的舞蹈形式。民族舞蹈在不同的民族地区中受生活环境、民族性格及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较深,因此不同民族及同一民族中不同地域的舞蹈形式及风格技巧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政府的组织倡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将民族舞蹈的“抢救”工作提上日程,积极推动民族舞蹈的现代化继承、传播和发展。
(三)重要特征
中国民族音乐在不同的地域间及民族间存在着不同的特色,但总体上民族音乐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即线条性、和谐性及意境。首先,中国民族音乐中音乐思维方式主要以线状为主,属于单音音乐形式的一种,通过对单音及旋律的处理,实现对音乐线条的美化。其次,中国民族音乐具有自然的特点,是一种伦理性、非逻辑型的和谐音乐。最后,中国民族音乐较为重视音乐的传神作用,基于虚实、传悟两个方面表现音乐的意境[4]。但在不同的地域之间,民族音乐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例如,我国的陕北名歌中能够表达出陕北人民的淳朴民风;藏族歌曲在旋律的选择中更加跌宕起伏,具有苍凉和恢宏的特征;江南水乡的民族音乐更加委婉动人,与当地的地形特征及生活习惯相互映衬。民族舞蹈具有生动活泼的主要特征,在民族舞蹈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内容,但生动丰富的表现力使得观众能够理解舞蹈的精神内涵,是我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民族舞蹈的情节设计较为生动,并且人物形象鲜明,将民间故事传说作为舞蹈的主要依据,能够更好地打动观众,如民族舞蹈《英歌》讲述的是梁山好汉的故事。我国部分地区的民族舞蹈多为即兴创作,在基本的舞蹈基础及舞蹈规范基础上,通常会进行即兴发挥,这一点在蒙古舞及藏族舞蹈中较为常见。随着建立文化自信及文化自觉理念的政策提出,创新民族音乐及民族舞蹈的形式内容备受关注,通过民族歌舞乐与当代艺术的结合,推动我国文化创新及文化产业的进步[5]。
二、民族歌舞乐素材与当代艺术创作融合的必要性
(一)建立文化自信的要求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人民群众对自身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定及肯定,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对自身的文化具有坚定的信心。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需要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与理论自信,与此同时需要以文化自信作为根本依托。我国具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人民的文化底气及文化骨气的重要方式,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为深沉的精神文化追求。民族歌舞乐素材与当代艺术创作相结合,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及路径,能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实现国家兴旺及文化兴盛的建设目标。民族歌舞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艺术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代艺术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民族歌舞乐素材与当代艺术创作的结合,能够丰富当代艺术创作的内容及形式,推动当代艺术的现代化发展及创新发展。建立文化自信中需要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民族歌舞素材的文化内涵结合至当代艺术创作中,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能够推动当代艺术的民族化、时代化及大众化的发展。通过民族歌舞乐素材与当代艺术创作的结合,为人民群众提供具有指导作用的先进文化及意识形态,树立人民群众应对错误思潮影响、侵蚀、诱惑等问题,树立我国高度的文化自信[6]。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
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国家的文化产业政策具有较强的导向性。首先,随着社会经济及生产力的进步发展,文化产业进入了新的时期。文化产业应以文化建设为核心内容,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及文化形式,并针对这些文化产品进行制造、传播及展示,实现文化作为生活产品对于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化产业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需要组织创新文化发展的合作形式,充分利用国内优秀的文化资源,提高自身的文化竞争能力。民族歌舞乐素材与当代艺术创作的融合发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少数民族歌舞乐的发展能够为当代艺术创新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实现文化联盟的“创新、合作、共赢及发展”的目标。其次,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应积极调动国内的各种文化资源及文化实力,进行文化创意、文化服务及文化开发活动,将全国范围内文化资源及文化发展工作者形成合力,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长效可持续性现代化发展。民族歌舞具有浓烈的民族性,将民族歌舞艺术结合至当代的艺术创作中,是积极调动全国范围内文化资源的重要方式。通过民族歌舞乐素材与当代艺术创作的融合,实现全国的文化资源链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建优良的社会环境,推动民族文化与文化产业的高度融合,实现文化产业整体水平提升的发展目标。
(三)创新当代文化的要求
创新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重要灵魂,是中国文化长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的主要方式为交流及传播,文化的继承发展也包含着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发展的实质要求为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文化内涵源于社会实践及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新时期社会背景下文化创新发展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根本目标,同为检验文化创新的内在标准。民族歌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及民族性,通过社会实践能够提高文化创新的升级,保证民族文化的发展动力,是我国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凝聚力的主要保障。当代文化创新应借助文化交流的过程进行传播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意义,需要以实践为基础作为主要目的。例如,在当代艺术创新过程中,结合民族歌舞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个股创新”的文化创新理念,对传统民族歌舞文化进行批判性的继承,丰富民族歌舞文化中的时代精神,推动民族歌舞文化融入时代精神。将当代艺术创作理念结合民族歌舞文化中能够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不同时期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作为文化创新的必然历程,在吸取文化的过程中,推动文化特质创新发展的历程。因此,应以优秀的文化为基础,吸取先进文化,充实传统文化。
三、民族歌舞乐素材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关系
(一)民族歌舞乐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
民族歌舞乐素材对于现代艺术的创作有着积极且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素材,增强当代艺术的民族性,以及提高当代艺术的服务性。首先,中国的国土辽阔且人口众多,具有浓厚的文化积淀,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区域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民族歌舞乐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最具代表性。歌舞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艺术形式,通过歌声及舞姿表达情感,推动社会生产力及文化的进步发展。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具有本民族独有的文化特点及生活习俗。在当代艺术创作过程中,结合民族歌舞艺术内容,能够为当代艺术的创作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例如,可将民族舞蹈划分为利益性舞蹈、宗教舞蹈、娱乐舞蹈等,多种多样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在韵律及风格中斑斓夺目,能够丰富当代艺术创作的形式及内涵。其次,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需要坚持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当代文化的创作过程中,应更多地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及价值性,提高当代艺术创作的民族性,提高我国当代文化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民族歌舞艺术作为民族文化中最具艺术性及趣味性的形式,与当代艺术相结合,能够更加具有影响力及传播性,因此民族歌舞乐对于当代艺术创作具有民族性。最后,当代艺术的创作主要面向现代社会的人民群众,社会群体的兴趣爱好及态度具有重要的价值性,这便要求当代艺术创作活动中应将社会群体的需求作为创作基础标准,提高当代艺术创作的社会服务性。歌舞艺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民族文化是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因此,将民族歌舞艺术结合至当代艺术创作中,能够提高人民群众对当代艺术的满意度,增强当代艺术创作的服务性。
(二)当代艺术创作对民族歌舞乐的影响
当代艺术创作对民族歌舞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为促进民族歌舞的继承发展、传播发展及创新发展。我国民族歌舞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经济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现阶段对于歌舞文化的需求呈现出新的趋势,但民族歌舞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的社会背景下,继承民族歌舞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首先,民族歌舞乐素材选择与当代艺术创作相结合,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完成对民族歌舞文化的继承,在借助当代艺术创作丰富民族歌舞的同时,推动民族歌舞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其次,民族歌舞乐主要存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内文化、社会经济及教育水平发展较为滞后,因此少数民族歌舞文化不进行革新将会缺少现代艺术性及现代审美性,当代艺术创作能够更好地丰富民族歌舞文化的变革,满足当代人民群众对于民族歌舞艺术的审美需求。少数民族歌舞乐素材选择中主要以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及风俗习惯为主。与此同时,当代艺术会在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少数民族歌舞乐的审美形式、观念意识及表现方式,实现少数民族歌舞乐的现代化转型发展,与当代艺术创作及艺术审美相结合是最为主要的方式。最后,当代艺术创作会推动民族歌舞乐的创新,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也在推动着艺术文化的创新,现代艺术创作代表着文明的及先进的社会文化,民族歌舞乐的素材选择与当代艺术创作相结合,能够帮助民族歌舞乐更加合理建构,形成具有创新性的民族歌舞乐,通过多种审美要素的结合及参与,在完善当代艺术审美形式的同时,推动民族歌舞乐的创新发展。
结 语
基于现阶段世界文化兼容并包、多元开放的发展背景分析,中国当代艺术应由经典化向现代化进行转变,在创新的过程中应充分借鉴西方文化的发展经验,同时坚定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歌舞乐素材与当代艺术创作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民族歌舞能够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当代艺术是促进民族歌舞创新的重要力量。因此,新时期社会背景下,民族歌舞乐素材与当代艺术创作相互融合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