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南黑色岩系含矿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获突破
2018-01-25
中国矿山工程 2018年5期
河南省地调院承担的“豫西南黑色岩系含矿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在区域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矿床成因、岩系含矿特征及远景找矿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该项目是2013年河南省两权价款科研项目。项目组通过对黑色岩系基础地质、典型矿床进行地质调查、剖面测量、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对其沉积环境、古气候环境和物源有了较系统的认识,为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项目工作区内黑色岩系主要涉及河南省中元古界官道口群白术沟组、新元古界栾川群煤窑沟组和寒武系水沟口组等地层系统。在典型矿床研究方面,该院通过对张家山铁矿典型矿床研究,对矿床成因及成矿过程有了新的认识,认定该矿床是在沉积—风化淋滤作用下形成的,提出了海相沉积—风化淋滤的两阶段成矿模式;通过对水沟口组余家庄钒矿典型矿床研究,确定该矿床为缺氧—贫氧环境下的正常海水沉积而成,其中古生物在矿床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对水沟口组、白术沟组、煤窑沟组、东坡组等各黑色岩系地层进行了取样分析,确定了该岩系元素含矿特征,进一步明确了地质找矿方向;以卢氏地区为范例,开展黑色岩系找矿方向研究,确定了该区黑色岩系矿床为张家山式沉积—风化淋滤型铁矿、碳硅泥质型铀矿、海相沉积型钒矿,并进行了找矿预测工作,圈出找矿远景区2个:张家山铁、锌、钼、镉、铀、镍、硒找矿远景区和波菜沟铁、钒、钼、锌、镉、硒找矿远景区,为继续开展详查勘探工作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地质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