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在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初探
2018-01-25杨清强
杨清强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在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合唱属于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各种类型演出中的常见音乐表现形式。合唱属于一门团队艺术,不但能够提升学生间的凝聚力,增强团队意识,而且还能够通过歌唱比赛的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现阶段,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学校尽快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采用“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创新。
一、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不足
学生合唱与指挥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但能够使其指挥技能和合唱组织能力得到显著增强,而且还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现场表演时的心理素质。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只是单纯注重对学生进行技能上的培养,轻视其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日后步入工作后由于实践能力较差而影响工作效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高校组建学生合唱团,但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率”和“高水准”,专任音乐教师往往越俎代庖,自己上台指挥会学生合唱团,学生在合唱团的角色就是做好某个声部的合唱团员,至于上台指挥几乎是想都不敢想的;即使学生在一些层次较低的班级文艺晚会可能有上台指挥的机会,此时的合唱也就随即变成了以单一、两个声部的简单合唱为主,能演唱真正混声四部合唱的少之又少;指挥充其量就是画拍子画指挥图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校对学生合唱与指挥方面的实践能力重视程度不足而导致的。
(二)合唱与指挥教学体系缺失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大部分院校的音乐专业中,将合唱与指挥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进行讲授。但是,各高校在合唱与指挥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部分学校将合唱与指挥课划分为两个学年,每星期一次课,每课分两个课时,保证学生在两个学年共计120个课时;部分学校将该门课程设置为一个学年,每星期一次课,每课分两个课时,这样一学年下来学生只能够上60课时;部分学校将合唱与指挥课程作为两门功课分开来上,等等。对于上述不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时长,体现出统一的、规范的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在体系方面的缺失,以及部分高校对合唱指挥方面的教育的重视不足。
(三)学生对合唱与指挥课程学习的热情不足
合唱作为一种美好、和谐的声音,拥有任何乐器都难以替代的魔力,能够激发听众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利用自身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示出不同的意境美。但是,由于传统上审美教育的缺失和审美习惯的差异,使得部分院校学生对这种天籁之音的合唱不太感兴趣,觉得合唱枯燥无味,加上社会功利心理的影响,不少学生错误地认为,与其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大合唱这种集体项目上,不如把精力和时间花在体现个人能力和水平的声乐、钢琴等个人项目方面更实在;加上指挥对个人的艺术修养、音乐综合表现能力甚至身体协调性等的要求都较高,合唱团指挥这种角色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似乎还是遥不可及的。因此,学生对待合唱与指挥课程的学习态度较为消极,对教师讲授的合唱美感、情感及指挥技巧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热情不足。
二、“项目学习”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项目学习”属于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对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学习掌握。“项目学习”能够使学生热情主动的投入到“项目”探究与学习当中,使学生根据特定的目标研究真实问题,并且从中获取经验,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将此种教学方式应用到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可行性。
(一)符合合唱人才培养需求
无论是音乐院校、艺术院校、师范类院校还是高职高专类型高校毕业的学生,在毕业步入社会以后,都会无一例外地遇到需要自己去组织歌咏、合唱活动的情况,高校将“项目学习”的方式融入到教学当中,能够使学生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充分认识到合唱指挥专业对于人才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为社会培养出所需的专业人才,在提升就业率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
(二)符合合唱活动发展需求
近年来,我国对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合唱艺术也进入了发展的高潮期,企业、各大学校、事业单位等都积极开展合唱活动,在社会上掀起了合唱热潮。在此背景下,社会上急需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合唱指挥人才,使合唱活动能够走上更加标准化、系统化的道路。但事实上,合唱专业人才的培养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存在较大的缺口与不足。因此,需要采用教学改革的方式,将“项目学习”的方式融入到教学当中,使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以此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满足当今社会对此方面的需求,这同样是合唱活动未来发展的需求。
(三)符合学生就业需求
随着各大高校扩招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想,与此同时,就业难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现阶段,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他们所希望招聘到的人才,是能够在其毕业后与社会无缝接轨的人才,也就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实践积累,在毕业以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企业的工作需求。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校中仍然存在着以往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错误思想。而将“项目学习”的方式融入到教学当中,使音乐专业学生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培养出更多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高超实践能力的学生,并且能够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学以致用,符合当今时代的就业需求,获得更加良好广阔的发展空间。[4]
三、“项目学习”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一)明确学习小组与探究项目
在合唱与指挥项目学习中,涉及到声乐、指挥、伴奏等多方面内容,教师应根据所学内容与项目完成实际需求确定小组的成员与人数,从而科学合理的划分出项目学习小组。小组划分的类型为两种:一种为实战型小组;另一种为研究型小组,对于实战型小组来说,主要是进行作品处理、声乐训练、钢琴演奏等方面的综合训练,依靠小组整体的力量与指挥来完成;而研究型小组则是由教师选取曲目后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围绕着问题进行模拟实战项目学习,能够对学生的技能、思维、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锻炼和提升。
在探究项目的选择方面,古今中外的合唱曲目浩如烟海,只有选择适当的曲目进行项目研究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与后续学生的排练效果与演唱热情等有较大的关联。因此,在项目的选择上应与合唱团的演唱基础相结合,并且与表演主题相适应,使学生们能够热情饱满地投入到项目学习和探索当中。
(二)阅读总谱,案头分析
在明确项目学习曲目以后,需要对总谱进行阅读和案头分析。学生应在充分把握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从单声部开始对总谱进行横向了解。用钢琴弹奏单声部并视唱,通过感受作品了解到力度、气口、乐句等艺术特征;然后,通过多角度对乐谱进行全面把握,在视唱的过程中用钢琴弹出其他声部,以此来感受合唱多声部纵向特征。另外,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采用多声部演唱的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合唱作品,使项目学习的效果更加直观形象。
(三)设计图式,拟定计划
当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需要进行图式、动作的设计,使作品的情感得到更加准确的表达。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可以通过指挥动作来展现,小组成员对于合唱音乐的理解程度与指挥能力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因此,学生应坚持“准、省、美”的原则,与合唱作品特性相结合,对各种基本拍子与图式、线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且将这些因素与自身的指挥能力相结合,在具体指挥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图式内容,注重音乐形象与复调之间的技巧与方法。例如,学生在项目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应注重音乐力度、和声色彩等对音乐形象产生的影响,并且注重情绪上的变化,凸显情绪调动作用等。总而言之,指挥属于音乐合唱的形式,作品为内容,学生应采取积极措施使形式充分地为内容服务。
(四)项目学习成果展现
在项目学习的模式下,主要是以完成最终合唱成果为目标而展开的,在成果展示阶段,学生将在舞台上将他们的项目学习成果进行展现。学生为了完成这个“产品”,运用了自身所学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融入了大量自己的智慧与思考,因此,在对学生项目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之时,教师应亲自到场指导,针对项目学习过程、综合素质、参与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对项目学习中产生的分歧进行评价,提出提升合唱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案,并且对训练技巧进行总结和指导;对于一些具有代表的案例还可以制作成视频,采用内部交流、直接链接等方式,与互联网设备相结合,通过QQ空间、微博、微信等现代交流方式与其他小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不但能够将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能够通过学生们的亲身体验,深刻地感受到艺术教学的魅力,实现目标与兴趣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技能与素质得到有效的增强。
综上所述,在音乐学专业教学中,应将“项目学习”教学方式应用到合唱与指挥教学中,教师充当“导演”,学生担任“主演”,由师生共同完成精彩的合唱节目。另外,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理念,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与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意识,使其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进而成为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专业型音乐合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