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 新思想 新矛盾 新征程

2018-01-25安徽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8年1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发展

安徽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胜利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重要判断,本文从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征程四个方面进行时政热点解读,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热点材料】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理论分析】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长期努力,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从本国的国情出发,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科学论断。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这个新时代,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勇前进。

【针对训练】

1.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从辩证法角度看,这告诉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

A.要注意把握事物前后之间的联系

B.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1.A【解析】材料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说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A正确。B、C是从唯物论的角度,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强调部分的作用。

2.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意味着我国 ( )

①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

②将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

③将左右国际规则的制定

④在国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C【解析】②③ 夸大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选。在新时代,我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①④正确。

3.针对“逆全球化”和当前世界发展的难题,倡导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贏共享是中国所传递的中国信心、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

①顺应了维护和平、实现共赢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有利于保障世界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③彰显了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均衡发展的紧迫性

④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自觉承担国际责任的形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B【解析】从材料看,该方案并不能保障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②不选;实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的均衡发展说法错误,③不选;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贏共享的中国方案顺成维护和平、实现共贏发展的时代主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自觉承担国际责任的形象,①④正确。故答案选B。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热点材料】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理论分析】

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的,但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体现了事物是相对静止的。

3.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5.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这要求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针对训练】

1.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党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的认识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人类社会发展到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存在不同的社会基本矛盾

③改革开放解放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④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B【解析】改革开放之初,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表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矛盾不同,矛盾具有特殊性,①正确;在改革的过程中推动了中国主要矛盾的转化,表明了改革的作用,③正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②排除;④强调了矛盾双方的转化,不符合题意。

2.目前,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说明 ( )

①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

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

③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C【解析】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正确,①错误。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③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基本矛盾,④不选。

3.习近平强调,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从哲学角度看,这一判断告诉我们要 ( )

①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把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④坚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C【解析】从哲学角度看,材料中的“变”与“不变”体现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故②③正确。①说法错误,我们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选。材料中没有体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不选。

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告诉我们 ( )

①要重视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

②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立足局部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

④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D【解析】关键部分有时对整体起决定作用,①的表述不正确,不选。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局部,③说法错误,不选。我们要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②正确。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体现了要发展经济,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体现了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④正确。

5.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解决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这一要求表明 ( )

①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中共中央切实履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③我国公民实际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④保障人民权利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B【解析】政府要履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而不是中共中央,②说法错误,不选。材料中没有强调公民实际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③与题意无关,不选。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热点材料】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理论分析】

1.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当今时代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对社会变革具有先导作用,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3.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党根据我国国情和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4.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我们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5.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针对训练】

1.时代是思想之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具有典型的内生性特质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逻辑及其本质特征。这说明 ( )

①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B【解析】时代是思想之母,体现了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正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具有典型的内生性特质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体现了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③正确。材料未体现认识的反复性和真理的条件性,②④排除。

2.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因此,对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态度是 ( )

①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原则

②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成为我们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

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完善

④做到坚持一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出发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A【解析】②说法错误,因为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是我们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故排除;④说法错误,因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故排除。答案选A。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表明 ( )

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巅峰

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C【解析】材料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故②④符合题意,应选;①说法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排除;③中的“巅峰”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4.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化,马克思主义必将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好国内外形势,就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头脑。

结合材料和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谈谈要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4.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把握好国内外的形势。②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来武装我们的头脑。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深化对社会发展等规律的认识,尊重和利用规律。

【解析】本题需要回答方法论,原理范围是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原理中的方法论有哪些需要学生熟记于心并能结合材料内容进行筛选和运用,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等角度具体组织答案。

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热点材料】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理论分析】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提出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是为了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由其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要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政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积极履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等职能,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党中央必须立足国情,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

4.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习近平提出,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最终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体现了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和坚持群众路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为了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发挥各族人民的创造性、积极性。

【针对训练】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21世纪中叶,分为20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上半叶“两个半场”。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已成功进入到了“下半场”的“第一阶段”,并朝着“第二阶段”进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一判断是基于 (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新事物发展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不失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A【解析】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半场”,以及又对下个半场分了两个阶段,并由“下半场”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进发,这样的科学认识和判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通过阶段发展的积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反映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强调了量变的重要性,①②正确。③体现的是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不符合题意。④反映的是质变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

2.到2050年,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下列关于共同富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共同富裕就是全体人民同步富裕,没有收入差距

③共同富裕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④共同富裕能够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和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B【解析】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故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故②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③④两项是关于共同符合富裕的正确表述,故可以入选。

3.十八大提出,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结合材料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我们党确定不同历史时期奋斗目标的依据。

3.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的反应,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条件不同,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党提出的奋斗目标必须与时代、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符合。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的是要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外,又增加了“美丽”。这说明随着具体的客观条件的变化和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我们党提出的奋斗目标也必然会有所发展。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发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