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思维探析
2018-01-25陈新宇
陈新宇
(绵阳师范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在钢琴演奏中,歌唱性思维一直是贯穿始终的。歌唱性思维的本质就是演奏者的情绪应当随着音乐有起伏,应当在掌握了乐曲的旋律、情绪和内容后,将其有感情地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弹琴可以像唱歌一样,能够将其分成各个不同的音节,以使人们对其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一、钢琴演奏对于演奏者的要求
单独的音符组合是无法很好地表达演奏者的情绪和曲目的意义的,因此,演奏者一定要对曲目有自己的理解,这些理解包括作曲家的身世和人生经历、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的动机等,在这样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让一首乐曲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来,演奏者内心对于乐曲会有一个整体且清晰的认知,能够在内心将这一乐曲吟唱出来,并更加专注地投入到演奏中去。只有演奏者首先达到这一点,欣赏者才能够很好地领会音乐所表达的意图,并更好地接受,最终还可能会和演奏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演奏的过程中,人们最常看到的一幕就是演奏者在台上演奏的同时,听众也会随着音乐节拍不自觉地点头、打拍子,甚至是哼唱。
二、现今钢琴演奏中存在的问题
在促进钢琴演奏歌唱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中,笔者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并且在积极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研究内容表明,很多的钢琴演奏人员只是将音符或者是乐曲弹奏熟练即可,常常忽视了对于旋律的处理。但是,在歌唱性钢琴演奏过程中,乐曲的旋律是这个曲目的核心,对于整个音乐形象和音乐表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学习和演奏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将熟练掌握乐曲音符作为目标,不去深入理解乐曲本身所包含的内涵是不够的,最终演奏出来的作品也会差强人意。比如,形象不立体、感染力交叉、表现力不好等。钢琴又被称为乐器之王,如果使用钢琴所演奏出来的乐曲是这样的效果,则无疑是对这种重要乐器的一种亵渎。使用歌唱性思维进行演奏和学习工作时,最为重要的就是把握好各种节奏型、表情术语、挑音、连音以及保持音。而这对于演奏者自身的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的手指不应当是孤立地、机械地抬高抬低来敲击键盘,必须在前一个音落时才能够敲击后一个音,但是,在实际的钢琴演奏过程中,很多演奏人员往往无法很好地把握这一节奏,最终无法取得非常好的演奏效果。
三、歌唱性思维在钢琴演奏中的发展
19世纪时,天才钢琴作曲家肖邦便写出了很多非常优美的音乐作品,肖邦本身就是一个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他所创作的钢琴曲被人们誉为“来自天国的音乐”。肖邦在对钢琴曲进行演奏时,最关注的就是如何让每一个音符都能够唱出来,在演奏期间还高度重视连音以及歌唱性思维的运用。肖邦在对青年演奏家进行点评时,如果使用了“他不能很好地将两个音符连接起来”,则是对于青年演奏家最为严厉的批评。除此之外,肖邦还积极鼓励学生去听优秀歌唱家的演唱会,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用钢琴来演唱”,这也是钢琴演奏中歌唱性思维的最主要体现。肖邦的演奏有着非常显著的歌唱性思维的特征,在他的指下,每一个音节都是跳动的、富有有机和活力的,也正是因为他采取了这样的演奏方式,所以他的音乐才能够获得大多数人的共鸣,并且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因此,歌唱性思维对于一个钢琴演奏家成绩的取得以及钢琴演奏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德国的作曲家柏辽兹也曾经说过,他非常喜欢将自己的心灵沉浸在钢琴曲热情和忧郁的幻想中,以此来歌唱自己遥远的祖国,歌唱他一直珍爱的波兰以及表达对波兰屡次失败的悲哀。所以,歌唱性思维在钢琴演奏中是一直存在的,而能够将这一思维真正贯彻到演奏过程中的人,也因此取得了极高的音乐成就。
四、结语
总之,歌唱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这一思维方式的指引下,演奏者所演奏的钢琴曲才会是有生机和活力的,才能够演奏出直击内心的音乐。但是,如何推进这一思维在钢琴演奏行业的普及是更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将这一思维的普及作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