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实的视角彰显永恒的人性

2018-01-25郗瑞峰山东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基弗现实主义世纪

□郗瑞峰 山东艺术学院

现实主义繁盛于19世纪中期,以库尔贝为主要代表。他们以平实的视角捕捉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以对当代生活、现实世界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为己任,在平凡、真实中彰显永恒的人性。

现实主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词汇,绝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写实艺术那么简单。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即求真、求实是现实主义艺术不变的宗旨。19世纪,现实主义在西方的艺术发展旅程中扮演着转折点的角色。这时文艺复兴时期所形成的艺术传统出现中断,统一的艺术审美标准开始走向瓦解,艺术的题材范围不断扩大,艺术个性开始彰显,艺术与时代的联系也更加密切。甚至艺术家开始寻问自己为何出现,质疑自己做什么样的艺术才更有价值。也正是这种安全感的丧失,给19世纪的艺术家打开了无边无际的选择范围。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开始成为现实主义的艺术主体。

对“时代性”的强调,即使不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最大特点,也毫无疑问是极为重要的几个话题之一。“唯当代者方可如画”最早是由杜米埃提出的,马奈随之呼应,后来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巴迪诺尔画家群所进行的绘画创新运动带动,在欧美等多个国家中迅速传播开来。即便是大文学家福楼拜、莫泊桑都奉该口号为现实主义的基本路径。

当然,“艺术家应忠于他的时代”这句口号并不是由现实主义者提出来的。在19世纪之前,“与时代同步”只被视为一种可能性的目标而被追逐,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到来,“与时代同步”才进一步被视作一种绝对的优势。对浪漫主义者而言,“与时代同步”暗示着一种价值,即对传统正确性的权威挑战;对回归大自然,直接与大自然接触的尊崇。但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所区别,时代性在现实主义中的含义更加狭窄,但是意义却更加具体。人间世俗的工商业、贫苦劳工的命运、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以及流浪汉、咖啡馆统统代替了古老的神话传说及传统的圣经故事。这无疑是现实主义艺术家给自己所处时代制定了为自己服务的艺术宗旨(抑或是艺术准则)。

“纵使在现实主义艺术中,艺术家通常会避免英雄主义语汇,他们还是很难避免有他们自己的英雄。而且纵使在某些例子里,这些英雄不过只是平凡的现代人或一个无产阶级,如工人、农民或是寻常的中产阶级市民之类的,除此之外,在某些例子里则是一些团体——犯罪分子、妓女等的再现。但还是有一些情况,现实主义的英雄还是那些代表文化的体面人物,如政治家、哲学家、艺术家及作家。如果说现实主义者将工人及其下层阶级提升到了王侯将相、英雄美人所独占的严肃、重要的层次,那么,在对伟人的再现里,他们也是同时倾向于为人的贬低,并将他们置于一个平常的环境之中,通常是工作的环境之中,仿佛就连模特也是全凭自然而不愿做出戏剧化的姿态或传统的庄严姿势。”因为现实主义是一种求真、求实的艺术,画家对画面中的人物既不做过分的修饰,也不做尖酸的批评,只是客观地再现真实的生活。判现实主义也在19世纪出现,但是它更多的是在俄罗斯的现实主义中显现。例如,库尔贝的《石工》是一个在19世纪真实发生的日常工作中的一幕。在炎热的太阳之下,两个男人正在开采石头,我们看不见他们的脸,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只能看见他们衣着破旧,正在辛劳地工作。库尔贝曾经指出过,他绘制这幅画并不是在讽刺什么,揭露什么,只是单纯地描绘采石工的真实工作环境。这就是当代生活,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英雄,这就是现实主义。

我认为现实主义是一种追求真实时代精神的艺术,它不由表现手法定义,也不由所处时代定义,“真”与“实”才是它永恒不变的价值,也是现实主义的主旨。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基弗的艺术也是现实主义,基弗的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如装置、拼贴、油画等。但是不管艺术家如何变换其艺术形式,其中永恒不变的是艺术家对于时代精神的追求。所以说基弗的艺术也是现实主义的。

中国画论大家邓椿曾经说过:“画者,文之极也。”即绘画是文化的最高层次,作为油画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到底我们该追求什么样的艺术标准,该创作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民族的自信来自于文化的自信,做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活在当下,绘制当下。

猜你喜欢

基弗现实主义世纪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世纪赞歌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My School Life
德国精神废墟上的诗人
基弗与“基弗展”的隔空对抗
基弗与“基弗展”的隔空对抗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