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发展:40年煤炭工业的铿锵足音
——煤炭工业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评述之一

2018-01-25本刊评论员

中国煤炭工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煤炭工业煤炭行业煤炭企业

文/本刊评论员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40年来,煤炭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改革发展成就,累计生产煤炭约740亿吨,支撑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到2017的82.7万亿元的快速增长。历经40年的改革发展,煤炭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产业结构得到显著优化,煤炭工业生产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加快构建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煤炭供给由严重短缺向供需基本平衡转变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条件,决定了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间的关系,基本反映了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彼时,我国煤炭产量仅6.18亿吨,煤炭严重短缺。煤炭行业按照“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大中小一起上”精神,开始大力发展煤炭生产。1983年4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乡镇煤矿的八项措施》,推进乡镇煤矿建设。一时间,国有、集体、个体等各类煤矿迅速发展,煤炭产量迅速增长,扭转了长期以来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保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做出了积极贡献。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迅速增加,煤炭产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此,国家提出“有水快流”的方针,实行“大中小煤矿并举”的政策,全国矿井数量迅速增加。1996年,我国跃居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达到13.8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41.5倍,是改革初期的2倍,全国煤矿数量达8万多处。

小煤矿遍地开花,煤炭产出供大于求,再加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陷入低谷期,能源需求增速放缓,煤炭产能出现了严重过剩局面,煤炭行业遭遇长达5年的低迷。直到2002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好转,煤炭产量逐年增长,煤炭工业经历了10年的快速发展,2013年原煤产量一度达到39.7亿吨的历史高点。之后,由于国内外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煤炭需求逐年下降,供给能力过剩、价格大幅下滑,行业效益持续下降。

以2016年2月5日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的发布为标志,去产能战役全面打响,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胜利,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煤炭供需总体平衡的局面已经形成,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煤炭企业结构由小散乱向集团化转变

据资料,1978年,全国国有煤矿2263处、产量46428万吨,平均单井规模仅20.52万吨/年。在此背景下,煤炭行业开始了全面调整和整顿。

彼时,在政策的作用下,全国小煤矿数量突飞猛进,到1988年全国煤矿数量达到6.5万处,平均单井规模却下降到1.52万吨/年,而乡镇煤矿单井规模仅区区0.56万吨/年,煤炭行业状况被定义为“多、小、散、乱”,其结果是小煤矿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非法生产、乱采滥挖、破坏和浪费资源以及伤亡事故多发等问题相当严重,国务院决定关井压产。

1992年,原煤炭工业部作出“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加快煤炭工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首次提出“在全国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新概念,并先后制定了《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暂行管理办法》《关于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决定》等法规,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为煤炭工业走集约化生产道路指明了方向。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向好和煤炭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自2002年起,煤炭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煤炭产量大幅增加,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强,大基地和大集团建设步伐加快。到2008年,全国共有各类煤矿1.8万处,生产煤炭27.93亿吨,平均单井产量提高到126.63万吨/年。

此后的10年里,在政策和市场之手的推动下,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双高”矿井建设、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建成神东、黄陇等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的94.3%,建成了陕北、大同、平朔、蒙东等一批亿吨级矿区,全国建成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1200处左右,产量占全国的80%左右,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然成为煤炭供应的主力军。

煤炭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改革开放前,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输、销售、价格等要素均由国家统一计划,赢亏由国家统一平衡。从1977年开始,我国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局部调整,大型骨干煤炭企业陆续收回中央管理。

1985年,国家开始对统配煤矿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企业自主经营权逐步开始扩大,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逐渐形成。

1988年4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撤销煤炭工业部,组建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负责管理统配煤矿和原煤炭工业部所属企事业单位,实行计划单列。5年后,撤销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组建煤炭工业部。1992年之前,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仍然实行计划经济。

1992年7月,国家取消计划外煤价限制,放开指导性计划煤炭及定向煤、超产煤的价格限制,出口煤、协作煤、集资煤全部实行市场调节,市场煤所占比重接近一半。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随后,逐步放开煤价、取消补贴、把煤炭企业推向市场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相继出台。之后的8年,国家对重点煤矿实行两轮生产经营总承包,逐步通过试点放开煤炭价格,改革订货制度,以《煤炭法》为基础的政策体系开始建立,全国统配煤矿实行属地管理。2004年,开始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次年,长期由政府主导的年度煤炭订货制度宣告结束。

2005年起,以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标志,煤炭工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的发展理念逐步形成,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优质资产上市融资,多元投资机制逐渐形成,煤炭生产力水平快速提升,全行业扭亏为盈。

党的十八大以来,继炼焦煤、动力煤期货成功上市后,煤炭行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建立了产运需各方共同参与的全国煤炭交易会制度。2017年,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与“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正式建立。

目前,全国建成了太原、鄂尔多斯等多个区域性煤炭交易中心,煤炭交易市场合作机制更加健全,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市场体系。

……

改革发展是煤炭行业的灵魂和主旋律。40年来,全煤行业抢抓历史机遇,在改革创新发展之路上,步履矫健,足音铿锵,取得辉煌业绩,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全煤行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根基。

猜你喜欢

煤炭工业煤炭行业煤炭企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全国煤炭行业迎新年摄影作品选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继往开来 接力奋斗 谱写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全省煤炭行业专项调度会召开号召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政工干部的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