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教学中渗透中小学音乐歌曲的实践研究
2018-01-25叶怡希
叶怡希
(浙江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以当前高师声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逐步重视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发展及学生音乐歌唱能力的学习为背景,旨在高师声乐课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中小学歌曲的教学为根本音乐教育效劳,即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培育优良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供了一个优良的经验。
一、高师声乐教学中渗透中小学歌曲的实践研究的意义
从学术意义上看:转变了高师声乐教学的理念,研究创新多效的教学策略。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元的课堂教学;通过渗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从中启发新的学习思路。
从理论意义上看:通过开展高师声乐教学中渗透中小学歌曲的研究,为高师声乐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催升理性思考,丰富教育改革的理性认识,形成具体可行的操作模式。
从实践意义上看:改变现有的单一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声乐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歌唱的乐园,更是成为学生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技能的乐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各方面的知识相互渗透,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二、中小学歌曲演唱要求
横向来看,在中小学中不同学段对音乐教学及歌唱的要求也不尽相同。1~2年级大多采视觉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做到自然、富有表现力的歌唱,参与其他音乐表演和即兴演奏;3~4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体验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大,体会感知与探寻创造活动能力加强,应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5~6年级个别学生进入变声期,教师应在变声期过程中渗透嗓音保护知识。7~9年级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逐渐成熟,形成了自己的初步学习经验,这一阶段应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使学生有自信心、有感情地歌唱,发展音乐表演。
纵向来看,中小学歌曲演唱总的要求有: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歌唱,关键在于培养“从内心起歌”;在歌唱中进行必要的歌唱基本技能训练,要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唱歌观念,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初步的合唱训练,在听觉训练的基础上,学会看指挥,熟悉多声部配合的实际音响效果;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歌唱伴奏,必须使用得当。
三、高师声乐教学现状与分析
随着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高师声乐教育水平获得稳步的提升,办学层次取得显著的改善。高师声乐课程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与此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揭示出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因此,加强声乐课程自身的建设,完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未来发展,并为广大中小学输送优质的师资力量已成为摆在高师音乐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从高师声乐教学现状看,现在大部分高师声乐教学歌唱的标准没有转变,还是音乐专业院校传统意义上的声乐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但是完全脱离中小学歌唱教学的要求,缺乏实用性,在如此情形下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固步自封;从教材、教法、演唱等各方面没有创新,单一枯燥的老套教材、教法、演唱不能适应广大观众和中小学日新月异的审美要求,如此一来培养出的学生无法做到“一专多能”。
四、如何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渗透中小学歌曲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渗透中小学歌曲可以说是一次适应发展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改革就需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综合素质高的多门类声乐教育师资,这需了然学生该学习怎样的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新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渗透中小学歌曲,还应使学生转变观念,由学生从倾向于舞台转向讲台发展,从而研究出一套具有高师声乐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将学生“为学而学”的思想转变为“为教而学”,做到全面渗透中小学歌曲的教学。为了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高师声乐教学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无形地渗透如何教,如何学等方面,如此一来,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会达到讲台如舞台的境界。因此在高师声乐教学将中小学歌曲渗透,不是完全抛弃原有的教学任务而专注于中小学歌曲的教学,巧妙地结合,合理协调,才能做到潜移默化地渗透。
(一)课程内容的改变意味着相应的教材也跟着变动或增加,教材与学唱歌曲的选择都是其课程重要组成部分
高师的声乐课程的目的是能更好地为培育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教师这一目标服务,除了在内容与形式上体现音乐教学的特点,还应了解中小学的教育特征和要求,关注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发展。然而,我国高师声乐教学中,依旧仅使用着音乐学院声乐教材,曲目的选择范围小,作品的难度和深度与音乐教育的特点不相适应。因此,高师声乐教学在曲目的选择上,要结合中小学基础音乐教学的特点加以调整,增加一些短小、生动活泼、流畅上口的中外民歌,提高教材的实用性。教材与学唱歌曲的选择应从原用书基础上增加中小学教材中歌曲,教师则可利用歌曲之间风格、情感、文化等共通之处作为课程渗透的切入点。
(二)高师声乐学习者还应认识到针对各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特点如何进行歌曲的教唱,了解中小学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与音乐审美习惯
可结合小组课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互相学习借鉴,互相启发,遇到问题,一起分析一起讨论解决,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角色互换,给学生创造“教”的环境,为以后走上讲台打下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发挥所学,展示所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结论
高师声乐教学作为高校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课程,在其中渗透中小学歌曲的教学,在充分了解两者特点的基础上,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改变高师声乐教学的局限,在教学中渗透中小学歌曲,为培养新一代优秀中小学教育者推泼助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年轻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教育是伟大的事业,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中小学歌曲这一举动同样不容小觑,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教学模式,让高校学生接收的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教育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简言之,高师声乐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围绕着这一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为我国输送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