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安伦钢琴作品和声技法探析

2018-01-25

北方音乐 2018年18期
关键词:黄安调性技法

朱 贺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黄安伦的钢琴作品,具有鲜明的特点,尤其是在创作旋律上,体现了宏大的气势,并且,应用了细致入微的和声技法,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族的传统音乐,对当代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影响,黄安伦在他的钢琴作品中,融入了“真善美”的创作理念,让他的创作技法和创作理念更加和谐,对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黄安伦的音乐风格特点

(一)体裁、形象、风格、韵律的把握

1.体裁的把握

在作曲技法方面,体裁的应用具有重要影响,也就是说,体裁的把握是核心。在他的作品中,具有很多种体裁,对钢琴音乐进行创作时,运用了很多种的音乐体裁,几乎涉及了严肃音乐的全部类型,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弥补了我国音乐创作的不足,代表作为《赋格曲四首》,《舞诗》等等。

2.形象的把握

黄安伦有两首前奏曲,c大调视为了纪念他好朋友崔世光,而c小调则是献给他的女友的,二者形象各异,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对于无标题音乐,也具有一定的形象,代表作是《前奏曲与赋格》,各个形象均存在是差异性。尤其是在芭蕾舞剧《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充分展现了各种的形象。

3.风格的把握

在这里,并不是侧重于作曲家的整体音乐风格,主要讲的是音乐作品的具体风格。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体现的风格存在很大差别,这就形成了音乐的形象风格,一般来说,以标题音乐为主,代表作为《敦煌梦》《鼓浪屿》等。

4.韵律的把握

在舞蹈以及舞剧的音乐作品,经常存在这样的说法,即:“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在本质上老说,音乐是有灵魂的,只有与舞蹈自身的韵律形成共振的音乐,才可以展现出舞蹈的灵魂。并不是所有的作曲家都具备这样的能力,黄安伦却能很好地诠释这点。

(二)坚韧、乐观、坚守、达观的性格

在1968年,黄安伦只有19岁,他从北京一下子到了偏远的农村,正是因为经历了一段这样的岁月,磨炼了的性格。对于一般人来说,从最高的音乐学府被下放农场稻田,很多人都会一撅不振,但是,黄安伦越挫越勇,没有放弃音乐梦想。他将辽阔的草原作为谱纸,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作品。例如《矿工的女儿》,以及《塞北组曲》。在张家口插队的日子里,他没有消沉,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境,他都能坦然面对,心态乐观,也正是因为他乐观的精神,使他创作除了具有乐观精神的音乐。在黄安伦的钢琴作品中,没有颓废之音,虽然,大气磅礴,却不失抒情优美,让人体会到欢快、乐观的感受。在2003年,他儿子溺水身亡,在他得知儿子去世的消息之后,他悲痛欲绝、痛彻心扉。当他接到这样的噩耗之后,他能够咬紧牙关,坚强了走出了阴霾。通过他的作品,就是能感受他的坚韧品质。例如在《金帆号角第二号》中,能够人启迪的力量,为人们带来希望之光。

虽然,黄安伦被下放到张家口插队,因为受到了家庭环境的熏陶,以及从小在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在专业知识方面,具有扎实的基本功。黄安伦的具有坚强的意志,性格坚韧不拔,即使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他坚持学习,不断创作新作品,进而逐渐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黄安伦立场坚定,坚持自己的信仰,虽然,他尝试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但是,他有自己的坚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他的作品得到了国际认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不骄不躁,始终坚持自己的“口音”。如前文所说,他说:“对于一个作曲家来说,可以充分学习一切新的东西,但是,永远要记住,我是一个中国人,要坚守自己的音乐风格,而不是为了洋人创作”。比如说:在《F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中,通过具有感染力的陕北口音,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民族风格。对于一个人的精神精神,与自身的道德修养具有密切联系,他曾经给少年交响乐团的提供过创作作品,在交响合唱曲《天恩眷咏中华名》中,充分弘扬了人类和谐以及博爱精神。经过气势恢宏的大合唱,可以充分体会到创作者的博大精神。

二、基于传统和声的有调性创作

在二十世纪,在西方现代音乐中,主要体现着“颠覆性”,黄安伦认为:如果说建筑凝固了音乐,那么,音乐就是流动着的建筑,可以淹没万顷田地。只有在河道中足够坚固,才让江水为人类带来福泽。调性中心就好比是坚固的河道,他经常说巴赫的一声永远相信真理永恒,不管是人生问题,还是历史问题,都将会找到答案。在这样的信念下,黄安伦的音乐做到了繁而不乱,虽然变化多端,却始终服务于主音。对于无调性和有调性来说,他们之间的根本差别就是在于音乐是否存在方向,又是否可以回归于主音。他所说的调性中心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音乐张力,在各调式中,趋向的中心音,主音具有较强的“方向性”,这种张力是任何其他音量无法代替的,如果音乐失去了“方向性”,也就失去了灵魂。面对无调性,他是不排斥的,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曾经创作过无调性作品。不过,他去美国留学之后,受到了先锋派狂潮的影响,他走向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音乐道路,他选择回到传统,坚持传统和声理论。

三、音乐框架中西合璧

黄安伦在继承我国传统音乐时,没有选择直白的展现,他将诸多的内容进行糅合,进而展现出具体特色的作品。他觉得,单线条的音乐缺少厚重感,不能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他充分借鉴西方音乐的一些因素,弥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不足之处,经过不断的创作,他的音乐艺术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于黄安伦的和声来说,有时候十分复杂,有时候十分清晰,就像一汪泉水,不管在什么情况,总能释放强大的力量。在管弦乐法方面,做到了严谨的复调,体现了鲜明的色彩,在种种因素的融合下,民族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细致处理,让人感到流畅、自然。在他的音乐中,除了具有中国民谣,还具有西方式的奔放,可以感受到西方大师的震撼以及浓郁的乡情。黄安伦领会了交响乐精神,他的作品让我国音乐的交响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1999年,他的作品《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在技法上,展现的十分成熟。我们既能感受到音乐的内敛,又能感受到忧伤,在忧伤的背后,还能感受一股强大的力量,通过低音下行,展现了强大的和音动力。通过细微的技巧,展现了宏大的气势,展现了与众不同的音乐内涵。

四、音乐创作中的民族因素

(一)受到了民歌旋律的影响

在黄安伦的音乐中,很多旋律都具有地域特色,他曾经被下放到塞北,收集了很多民间音乐。在塞北,散发着黄土气息,音乐也是“塞北口音”,这让他的音乐具有浓厚的中国情。在下放塞北之前,他接触了很多传统乐曲,不过,对于“士大夫”的情调并不是黄安伦真正喜欢的,他喜欢直接性的音乐。塞北民歌满足了他的喜好。在他的作品中,很难存在原封不动的旋律,在他的个性创作中,已经完全融入了民间曲。

(二)模仿民族乐器的音色

黄安伦进行创作时,他没有刻意模仿民族乐曲的音色,只是应用了的独特的技巧,在很多旋律中,会让人自然联想到一些民族乐器。例如在《中国畅想曲》的《舞曲》中,旋律以空五度音呈现出来,具有笙的双音效果。

五、民族调式与传统和声相结合

旋律是音乐的关键表现方式,通过民族化的旋律,可以充分展现民族风格。为了体现民族化风格,在音乐旋律中,除了应用一些特性词语,还要重视旋律调式。在黄安伦的和声技法中,主旋律应用了民族调式,主要有五声调式、六声调式,还有七声调式等,不同的调式经过混合之后,展现了黄安伦的创作特色。在创作中,他坚持“调性中心”,在这样的创作理念下,为他的技法提供了强大动力。除了运用了大量的不协和和旋以及色彩性和旋之外,还应用了无调性音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调性,但是,为后面的和声提供了充足空间。在中国民族调式中,和声缺乏音程之间的互动,可以满足一些小型作品需求,但是,在大型作品的框架中,好需要借助西方的和声功能,进而展现出音乐的张力。他成功地将西方和声与民族调式进行结合,实现了所谓的“中西合璧”,例如:在他的作品《q小调钢琴协奏曲》中有所体现。

六、传统调式的多调性横向进行

由于西方现代音乐的影响,在我国现代音乐中,也呈现了多调性特点。黄安伦利用多调性概念,紧密联系了传统五调式,相互依托,使传统调性实现了彻底性的颠覆,这是黄安伦独特的现代旋律的和声技法,也被叫作“传统调式上多调性横向进行”。对于这种多调性横向进行来说,主要指的是调中心的位移,不过,要建立在传统民族调式的基础上,通过更多的调性,实现横向延伸。通过这样的声技方式,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还能像现代旋律靠近,再加上其他的和声理论,得到了更新鲜的“音响”。

七、结语

对于黄安伦的作品,之所以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在他的作品中,不仅蕴含着坚韧、坚守的品质,还充分展现了乐观豁达的精神。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民族文化的过程中,黄安伦的声法技巧展现了具有魅力的音乐语言,向世界展现了东方文明。我国钢琴音乐在发展历程中,通过黄安伦的创作,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推动了我国音乐的发展。

猜你喜欢

黄安调性技法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20世纪20—30年代多调性观念与技法管窥
协和无调性:一种具有创意的和声处理方法
——以利盖蒂的部分音乐作品为例
中国画技法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界定·分析·理解
——泛调性音乐分析引论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黄安:反台独,不反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