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练文体意识,不妨从深度对比入手

2018-01-25王艳红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说明文松鼠文体

王艳红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文本的语言风格、结构设置、表达方式等方面。因此,教师就需要强化文本的整体性把握,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松鼠》一文是一篇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文艺性说明文,作者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松鼠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笔者采用了对比阅读的策略,引领学生感受文艺性说明文的体裁特点,历练学生敏锐的文体意识。

对比之一:两篇不同特质的说明文

笔者引领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说明文《鲸》,认识到两篇课文都介绍了描述对象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但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同。随后,笔者指导学生从两篇课文的说明角度、结构特点、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上进行对比阅读。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并在笔者的引领之下形成对比阅读效果:首先,这两篇课文都运用了精确的语言、恰当的方法展现了事物的特点。《鲸》主要目的是为了凸显事物的特点,而《松鼠》除了要展现事物特点之外,还抒发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具体来说,从“说明角度”来看,两篇课文都侧重描写了两种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从“结构特点”来看,《鲸》主要采用了并列式呈现,而《松鼠》主要采用了“总分”加“并列”的方式,在分写之中又增加了统整的描写;从“表达方法”来看,《鲸》主要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等方法,而《松鼠》更多运用的是较为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语言风格”来看,《鲸》作为一般性说明文,追求的是一种准确而平实的语言风格,而《松鼠》的语言清新自然、形象生动,极具文艺气质。

对比之二:文本与《辞海》解释语言的对比

笔者为学生拓展补充了一段《辞海》中对松鼠的介绍:“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雀的废巢。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教师让学生将其与《松鼠》一文中的三个语段进行对比阅读:(1)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2)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足够坚实;(3)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干干净净的。

之后,笔者组织男女生轮读不同写法,并就语言风格展开细致辨析,让学生认识到同样属于说明文类型,《辞海》中的解释简练而精确,着重强调知识性和严谨性,而课文中的语言生动、形象,主要强调趣味性和形象性。

对比之三: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对比

笔者相机出示《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引领学生初读感知课文主要描写了无意中跑进家来的松鼠在作者家里发生的趣事。随后,引导学生将这篇叙事性文本与教材中的《松鼠》一文进行对比,相机思考:这两篇课文文体不同,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究竟分别是什么呢?更好地让学生意识到要表达的主题不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也应该是完全不同的。

对文体的认知是一种趋向于理性思维的活动,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难以真正激活学生的认知。在上述关于《松鼠》一文的教学中,笔者充分运用对比阅读,历练了学生的文体意识。

一、对比结构设置,从整体上发展文体意识

一般来说,记叙文是依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加以叙述,议论文在提出中心论点之后选择典型事例加以论证,游记则是循着游览路线的顺序依照移步换景方式来写,说明文紧扣说明对象的特点展开介绍,而小说则是借助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推进情节的发展。不同的文体,就需要用与文本相适切的整体性框架和模式来谋篇布局。

鉴于此,在对比策略一中,笔者为学生引入《鲸》一文,让学生在回顾之中明晰《鲸》主要采用了彼此之间的“并列式”结构,而《松鼠》则是采用了“总分”加“并列”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说明文基本都是从说明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介绍的。而在对比策略三中,笔者还引领学生将《鲸》与《松鼠》一文进行深入对比,在了解了记叙文依照“时间”为序的叙述方式之后,让学生在深入对比的过程中,了解不同文体的价值,对于学生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提升学生整体性把握文本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对比语言风格,从本源上发展文体意识

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关注文本的语言,不仅要紧扣细节具体辨析文本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同时也需要在涵泳的过程中体悟文本独有的语言风格。不同的文体,即便是在描写同一种事物,其所形成的语言风格也应该是迥异的。对于常识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而言,文艺性说明文更多的是追求生动形象的趣味性和文艺性。而这些不是靠教师的传授、讲解就能让学生深刻领悟的,需要让学生在深入阅读与品析的过程中自然习得。

因此,笔者为学生拓展补充了《辞海》中对松鼠的解释,一方面让学生感受《辞海》解释的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同时在联系对比中,让学生感知与《松鼠》一文在语言特质上的不同。因此,在对比阅读时,笔者就紧扣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语句,让学生在深入感知过程中体悟说明文中极富抒情色彩的语言特色,最终强化学生对文艺性说明文的内在感知。

在这一对比阅读的过程中,笔者正是引领学生运用典型的语段在深入品悟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洞察能力,让学生对不同文体之下不同语言风格的内在特点有了体会,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

三、对比表达方式,从策略上发展文体意识

学会表达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属,也是课标积极倡导“语用”理念的根本用意。不同的文体其表达方式也应该是完全迥异的。一般来说,诗歌多反复,神话富于想象,寓言更多的是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小说善于运用跌宕的情节和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些表达方式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讲解与渗透。教师也需要在学生进行深入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阅读的策略进行强化。

如作为常识性说明文,《鲸》一文更多地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等方法,旨在将鲸的特点形象而鲜活地展现在每一个读者眼前,这就是由其文体的基本特点决定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笔者除了关注基本的说明方法之外,还引领学生聚焦于作者所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上,使得文章阅读起来更加具有趣味性。

在这种对比阅读的过程中,笔者引领学生体悟感知,进一步深化对文本表达方式的洞察,从而深化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感知与理解。

四、对比写作目的,从根本上发展文体意识

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有鲜明的对象感和目的感。明确了文本创作的真实目的和用意,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深入揣摩其文本创作的种种构思。

如在对比三的环节中,笔者引领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思考:这两篇文章究竟分别告诉读者什么?只有在深入对比中,学生才能发现《松鼠》一文作为一篇典型的文艺性说明文,不仅展现了松鼠的特点,更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而《跑进家来的松鼠》则是一篇记叙文,以描写松鼠跑进自己家来之后的趣事为主,旨在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有着怎样的写作用意,也是作者选择用什么样文体进行表达的重要标准。阅读教学从写作目的的视角出发,可以有效地引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把握要点,进而准确而生动地再现文本的主题思想。

文体意识需要阅读,呼唤深思。教师要顺应学生思维规律,可采用对比式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辨析中发展思维能力,增强文体意识。

猜你喜欢

说明文松鼠文体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小松鼠
松鼠
松鼠
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