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亏一篑
2018-01-25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智慧之源·
由于周文王的儿子姬(shì)最初的封地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召公”。有一年,有国家向周武王进献了一只名为“獒”的宝犬。召公为了恭贺周武王得此珍贵动物,更是为了提醒他不要玩物丧志,写了一篇题为《旅獒》的文章。
在文章中,召公在谈完“玩物丧志”的危害,勉励君王勤政爱民之后,说道:君王应当勤于政务,修养品德,细小的品德与善行最终将积累成大德,不然的话,即使功比山高,也会因为差了一点点而前功尽弃。大王只有时刻保持谨慎,才能使人民永远安居乐业,您和您的子孙才能世世为王。
召公在这篇文章中用“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比喻来劝谏周武王要善于积累自己的德行,就像一个人要筑一座九仞高的山,他辛辛苦苦地挖土,挑了一筐又一筐,在就差最后一筐土的时候他偷懒了,结果这座只差一筐土的九仞高的山便没能筑成。周武王深受启发,从此专心治理朝政。“功亏一篑”的成语便由此而来,用来比喻做事因为差最后一点努力而未能完成。
·智慧解码·
谈判的时候说错一句话就可能导致失败,这叫功亏一篑;下棋时眼见就快赢了,就差最后一着,结果输了,叫功亏一篑;建一个堤坝,少了一筐土,叫功亏一篑。古人建九仞高的山,少一筐土又看不出来,怎么会功亏一篑呢?原来,《尚书》里讲,古人祭祀的时候可能要搭高台,这个高台要达到一个高度,比如说九仞高,在这样的高台上祭祀才是敬畏祖先和神明的态度。要是少一筐土,别人不知道,你自己内心知道,有了敬畏心,一筐土也不能少,少了就是失败了。这种敬畏之心也是内心的一种底线,如果每个人都坚持内心的底线,那么建设和谐社会就容易了,所以,每个人的内心都不能少了“为山九仞”的这“一筐土”。(郦波 点评)
·智慧语林·
“功亏一篑”一词中的“篑”读作“kuì”,不要读成“ɡuì”。“篑”是指“盛土的竹筐子”,因此是竹字头,不要写成“蒉”“匮”。
“功亏一篑”的近义词是“功败垂成”“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