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视角下旅游扶贫机制研究

2018-01-24江永俭

绿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旅游扶贫大别山精准扶贫

江永俭

摘要:以我国第二大集中连片贫困区大别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在精准扶贫的视角下,运用个案研究法,结合大别山片区的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旅游资源概况,从精准扶贫机理层面:精准扶贫识别、精准扶贫帮扶和精准扶贫管理3个方面分析了大别山旅游精准扶贫现状,评价旅游扶贫效应,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启动旅游精准扶贫激励机制、扶贫目标导向机制、扶贫主体参与共享机制和旅游精准扶贫的监控评估机制等的旅游精准扶贫机制。

关键词:旅游扶贫;精准扶贫;机制;大别山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1-0208-03

1 引言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实现这么多人的脱贫致富,对于党和国家来说任务巨大。因此,需要创新地提出关于扶贫的一种新的开发方式。近几年,發展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扶贫举措战略[1,2]。

国内外关于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围绕旅游精准扶贫的扶贫模式、旅游扶贫的机制、旅游扶贫的效应和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等方面的研究来进行。邓小海等对旅游精准扶贫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旅游扶贫精准识别机制、旅游扶贫精准帮扶机制和精准管理机制[3,4]。桂拉旦等以广东林寨古村落为例分析以乡村文化资源价值挖掘、传统乡村旅游要素整合、新农村建设一体化发展为主线的文旅融合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5]。陈秋华等分析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6]。董法尧等将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按照关注客体分为关注区域、关注社区以及关注个体3个阶段,并认为旅游扶贫更加关注贫困个体[7]。

2 大别山片区的概况

大别山片连片贫困区的总面积为6.7万km2,其范围包括湖北、安徽、河南三省的36个县(市),地跨黄冈市、六安市、安庆市和信阳市4市[8]。北边抵达黄河,南边临近长江、淮河,作为南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横穿全境。它包括36个县(市),其中有29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27个是革命老区县、23个是国家粮食生产的重点县。贫困人口达230万人,是中国第二大集中连片贫困区,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山区中人口仅次于秦岭大巴山地区,历来都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g]。

大别山连片贫困区的黄冈市、信阳市、安庆市、六安市是其区域的核心城市。如表1所示,在全国294个地级市中,大别山区四个主要城市的GDP总体上偏低,在全国的排名比较靠后;人均GDP也很低,在全国294个地级市的排名均在200名以后,可见大别山连片贫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多,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3 大别山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分析

3.1 大别山旅游精准扶贫识别分析

旅游精准扶贫识别为旅游精准扶贫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旅游扶贫目标对象识别出来,解决在旅游精准扶贫中出现的“有没有能力扶”、“通过什么方式扶”和“扶哪些人”的问题。

大别山连片贫困区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的旅游禀赋性高,独特性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据作者统计得知,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5个,国家级地质公园5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家,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6个,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62个;红色旅游资源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个。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大别山区贫困户脱贫致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人是旅游扶贫的核心,旅游扶贫要以人为本[10]。贫困人口的识别是旅游精准扶贫实施和实现的前提。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通知,列入精准扶贫的人口有以下的识别标准,包括扶贫的标准、对象和贫困户的确定(即“四看”、“四优先”、“七不进”)。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别山片区的一些符合贫困户标准的当地农户还是被排除在旅游扶贫的门槛外。

3.2 大别山旅游精准扶贫帮扶分析

旅游精准扶贫的帮扶主体包括各级政府部门、旅游企业、社会团体(主要是非政府组织)、当地贫困人口及旅游者等[4]。旅游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目标的实现,需要集中社会的资源,更需要各个帮扶主体共同参与完成。在大别山片区,当地的农户在参与旅游开发和发展过程中,不仅体现在收入水平低,同时缺乏相关的能力,以及涉及旅游的基础知识、态度和技能等,从而导致农户在旅游开发管理和经营方面参与程度较低的问题。

3.3 大别山旅游精准扶贫管理分析

旅游精准扶贫管理为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包括旅游扶贫目标对象监控、扶贫项目和资金监管、各个参与主体的协调、扶贫效果监测和评估等,解决在旅游精准扶贫中出现的“管哪些”、“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

大别山连片贫困区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由于行政区划的分散,各个政府在旅游精准扶贫管理方面存在混乱和意见不一致的现象;缺少有关针对旅游扶贫的政府管理部门;同时在旅游扶贫的监控方面,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监控机构,再加上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的缺乏,导致对旅游扶贫的监控十分薄弱。

3.4 大别山旅游精准扶贫效果分析

旅游扶贫所带来的效益大小,直接会决定着旅游扶贫的成败,是衡量、评价旅游扶贫效果的标尺。其中安庆市以“五级联创”为主要载体,在市政府的帮扶下,一共打造了3个旅游强县、28个旅游名镇名村、34个省级最佳旅游乡镇和126个四星级以上农家乐,旅游扶贫效果明显。近几年,国家在扶贫对象上提出了“精准扶贫”“瞄准到村”等一些相关政策的调整,但是这样的瞄准还是不能覆盖到所有的贫困人口。如何将精准理念应用于旅游扶贫实践,实现“扶真贫”和“真扶贫”目标,成为业界和学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4 大别山片区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构建

传统的旅游扶贫更多的是从旅游发展方面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淡化了贫困人口的范围,而忽视了旅游扶贫的“精准度”,导致出现扶贫目标得不到有效识别,再加上旅游扶贫机制的缺失,引发了旅游扶贫的强度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基于精准理念的旅游扶贫,结合大别山连片贫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分析,提出以下几种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

4.1 启动旅游精准扶贫激励机制

制定有利于大别山区域旅游扶贫的政策。通过政策的倾斜,各级各区的政府制定金融、财政等相关的优惠政策,为大别山连片贫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绿色通道,鼓励外来资本,特别是旅游企业进驻大别山区,进一步实施针对不同旅游扶贫主体的激励行动和计划。

建立“互联网十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背景下,通過信息系统的管理建设或者APP的建设进一步更好地实现旅游精准扶贫,同时也为贫困户、社会爱心人士和帮扶人员搭建起帮扶平台。

4.2 建立旅游精准扶贫目标导向机制

建立有效的目标人群的识别方法。通过建立由贫困人口自愿申报,政府部门自动识别,脱贫对象主动退出,社会公众主动参与评议的“四位一体”的旅游扶贫目标人群动态识别方法,从而形成“自下而上一多方参与一动态管理”的运行体系,以进一步提高旅游扶贫目标人群识别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建立旅游扶贫目标对象档案数据库。在对旅游扶贫目标人群进行识别的基础上,探索为每一位旅游扶贫目标对象建立档案数据,并根据旅游扶贫目标对象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数据更新;通过开展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进一步解决资金、基础设施和技术的问题,对大别山区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精准帮扶。

4.3 实施旅游精准扶贫主体参与共享机制

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提高旅游扶贫主体的共同参与。在区域旅游合作不断加强的趋势下,大别山区各级政府要加强跨区域的合作,特别是黄冈市、信阳市、六安市和安庆市4市在旅游扶贫方面的通力合作;提升大别山旅游整体形象,打造具有大别山特色的旅游品牌。

创新以社区参与为基础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大别山主要的旅游扶贫模式包括农家乐模式、旅游名村模式、生态休闲农业模式和景区带动模式等多种旅游扶贫模式,这些依托地方资源,具有地方特色的扶贫模式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扶贫效果显著。

4.4 构建旅游精准扶贫的监控评估机制

建立多元旅游扶贫监管体系。大别山连片贫困区应建立多渠道的、多元的监管体系,比如,开通网上旅游扶贫效果展示平台、设立贫困人口对于旅游扶贫的意见箱和定期开展旅游扶贫实施成果相关会议,让更多的扶贫主体参与到旅游扶贫的监管中。

建立旅游扶贫效果的评估体系。大别山连片贫困区旅游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一套长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在旅游发展的不同时期,通过公众、媒体和社会监督机构等定期地对当地的旅游扶贫效果进行评价,以保障贫困人口的利益,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忠玉,论旅游开发与消除贫困[J],中国软科学,2001(1):4—8.

[2]Jiang M, Deiacy T,Mkiramweninp: Some Evidence for TourismAlleviating Poverty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1(3):1181~1184.

[3]邓小海,曾亮,罗明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5,31(4):94—98.

[4]邓小海.旅游扶贫精准帮扶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6(6):21—27.

[5]桂拉旦,唐唯,文旅融合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以广东林寨古村落为例[J],西北人口,2016,37(2):64—68.

[6]陈秋华,纪金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5):196~200.

[7]董法尧,陈红玲,李如跃,等,西南民族地区民族村寨旅游扶贫路径转向研究——以贵州西江苗寨为例[J].生态经济,2016,32(4):139~142 ,157.

[8]张骏逸,竺三于,刘鹏凌.大别山连片贫困区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Panel Data模型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98~503.

[9]程水源,王庆.大别山试验区国家战略实现路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12):82.

[10]文冠超,基于改良的RHB战略的贵州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研究——以荔波县为个例[J].改革与开放,2009(10):80~81.

[11]邓小海,曾亮,肖洪磊.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构成及运行机理探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2):265~269.

猜你喜欢

旅游扶贫大别山精准扶贫
走进红色大别山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助力平山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广西各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变分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