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2018-01-24卢东升陈懿许建安黄佩鑫胡祥林

绿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香榧无公害技术

卢东升 陈懿 许建安 黄佩鑫 胡祥林

摘要:指出了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要把土壤重金属检测、水质监测、大气监测作为基地规划设计的一项必备前置条件,从源头上切断“重金属”和水、空气污染区,避免对食品的污染。提出了科学选择使用肥料、农药、除草剂,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保障香榧的质量安全;同时要科学种植,10年后适时结实,加强香榧质量安全宣传推广,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等产品认证。

关键词:香榧;无公害;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1-0184-03

1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食品安全”“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绿色食品”“森林食品”等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消费主张”,今后将会更加被重视关注。

香榧是浙江省的特色产业,也是东阳市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各级政府对香榧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目前东阳市香榧种植面积达到5800 hm2、投产面积17 33hm2,年产干果500 t,年产值1.5亿元,成为著名的中国香榧之乡。但是,当前香榧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有待加强,主要是香榧园地选址不科学、过多使用化肥农药、滥用除草剂、科技宣传推广欠缺等。

为确保香榧的食品质量安全,对上述方面的问题,深入基地进行认真调研,与种植户进行广泛交流,现提出一些香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加快推进香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确保香榧质量安全,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

2 选择合适的园地,打好香榧安全生产基础

发展香榧要成功,园地的自然条件非常关键。香榧在生长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海拔高度一般要求在200~800 m之间,要避开风口,要求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以山黄泥砂土和山香灰土为宜。土层深度一般要在60 cm以上,表土层的厚度至少要有15 cm。

建立香榧基地在园地选择时,首先,应特别注意避开重金属超标的地段。人们很难想象得到,“重金属”也能和食品安全联系到一起,尤其是山区农民常常忽视,普遍认为土壤中不存在重金属。但事实上,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金属元素,有的量多到能形成一个“矿”,从而引起部分地域土壤、水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食品、水中超标的“重金属”会慢慢侵蚀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存在很大的潜在威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罗云波院长曾谈到过:与时有发生的掺杂作假相比,食品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对食品安全的潜在威胁更大。

其次,要避开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大气污染的地段。众所周知,水是植物存活、生长的必要因素,如果周围的水被污染,可想而知,榧树吸收污染的水份,最终果实也必将会被污染,其产品的安全也必然受影响,不可以被食用。生活垃圾污染、大气污染,一方面可使植物抗病力下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甚至使枝叶枯萎,严重的酸雨,还会造成植物死亡,另一方面生活垃圾污染、大气污染也会使香榧受毒害,产品质量下降。在这种榧树被污染,甚至不能存活的环境条件下,建设无公害香榧基地困难重重。

因此,香榧园地的选址非常重要,是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保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了减少榧树对污染物和“重金属”的吸收,做基地规划前,应把土壤重金属检测、水质监测、大气监测作为基地规划设计的一项必备前置条件,从源头上切断“重金属”和水、气污染物,避免它对食品的污染。

3 科学、合理抚育管理,提升香榧安全生产标准

3.1 科学合理选择使用肥料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是可食林产品生产的保证,肥料的选择与科学使用直接关系到香榧的质量安全。

3.1.1 肥料从正规渠道进货

目前,香榧生產中使用的肥料,大部分为自行选购的商品有机肥、有机复合肥、复合肥,而这些肥料的原材料是采用矿物质原料、生产废弃物、秸秆、垃圾、污泥、畜禽粪便等生产的。如果肥料选择得不对,一旦使用的肥料中含有铅、铬、汞、镉、砷等重金属、农药残留、抗生素等,很容易造成土壤的污染,被植株吸收后进入果实,生产加工后进入食物链,食用后就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使用肥料,产品安全才有保障。肥料要从正规渠道进货,选择符合生产标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肥料的监测,彻底杜绝假冒伪劣肥料进入生产领域。

3.1.2 科学合理施肥

科学合理施肥,包括肥料种类选择、肥料用量、施肥方法3个方面。各地榧农总结的经验是:肥料种类宜多用有机复合肥,或用具有缓释效果的复合肥,少用尿素、碳铵等挥发性强、易伤害作物的速效化肥;施肥点宜远不宜近,二年生苗施肥点要在离树干50 cm以外的土壤内,肥料用量宜少量多次。对于当年种植的幼龄香榧,一年应当施肥3~4次,每次每株树只施10~15 g复合肥。即使对于进入结果初期的榧树,每年每株的施化肥总量也要控制在2 kg以内,并分3~4次施用。

科学使用肥料至关重要。人们为了获得增产,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不断地增大施肥量,超过现有土壤环境的最大容量和作物最高吸收的用量。施肥可以促进香榧生长,但施肥不当则会引起烂根,直接伤害榧树,甚至迅速导致全树死亡。过量施用肥料,不仅浪费钱财,影响榧树生长,还会造成减产、果品品质下降,而且作物吸收不了的过量化肥导致土壤中养分过剩和污染物积累,造成资源浪费,给土壤环境造成巨大损害,多余的肥料还会随着雨水流入河流,造成水污染,形成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因此肥料用量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度追求用量。在东阳市虎鹿镇西垣村,有人曾对一株五年生结果榧树的树桩附近一次性施尿素0.5 kg,施肥后不到一个月,植株开始大量落叶,二个月后,全株干枯死亡,这类事件时有发生,应引起重视。林农实践证明,多施猪栏肥有利于榧树生长结实。

肥料施用方式也要科学化,在榧树周围挖一个圈,肥料施后再用土壤覆盖,将肥料埋于地表下。如将肥料撒施地表上,肥料容易分解进入大气中,下雨后易被雨水冲刷,污染河水,不但肥效差,而且还浸染空气和水分。

3.2 农药安全使用

香榧生产中病虫害相比其他经济作物要少,农药使用需要符合(NY/ T393~2000)标准,并尽量使用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减少产品的农药残留污染,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对于六六六、DDT、有机磷等国家禁用的农药坚决不能使用,这些农药不仅高毒、高残留,还具有致癌性、麻醉神经性,不仅对产品食用者,更对使用者有伤害。

有些榧农使用农药,片面认为农药浓度越高,防治次数越多,防治效果越好,不按说明书的要求配比浓度,盲目增加农药剂量,实际上不仅防治效果差,而且还会破坏环境,增加果品的农药残留量,危害产品的安全。殊不知,农药使用过程中,70%~80%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林产品造成污染,经过生物链,进入所有生物体和人体中,造成长期的潜在的危害,污染生长环境,引起生物链的改变,造成一些敏感性生物减少、灭绝,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致命的伤害。所以在农药用量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宣传引导科学用药知识,改变榧农用药的传统思想,严格按标准操作,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

香榧基地管理中,除草是一个大的问题。随着劳动成本的增加,人们开始大量使用除草剂。目前,基地管理中除草剂的使用十分普遍。除草剂的危害、残留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它们的危害是确实存在的,不要等到真的出了事故,才引起重视。不应该把除草剂的使用作为现代农业管理中的一项主要措施,可以采取一些更积极的手段,例如,现代的农业技术和现代的农业器械进行除草,采用割灌机除草,如东阳市惠谷香榧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在榧树边铺废旧地毯,遏制杂草生长,还有蓄水抗旱的功能。也可以在幼林中套种花生、药材、绿肥等作物,发展林下经济,以耕代抚,防止土壤裸露。

浙江省森防站等对浙江省的香榧病虫害已经进行了连续多年调查,发现随着香榧种植面积的发展,香榧病虫害也在不断发展,其中最重要的防治对象是白蚁、蚜虫、介壳虫。

(1)白蚁的防治:白蚁危害树木的根部及树身,一般先危害树干表层、木栓层,逐步向木质部侵入。大树基部或树基近地面稍下建有蚁巢,在树干或树枝分叉处常有白蚁的排积物,呈褐色或棕色的疏松坭块。过去采用灭蚁灵杀死,但是灭蚁灵是一种有机氯杀虫刑,具有致癌性,其分解速度极其缓慢。作为保健食品生产的香榧是不能使用的。现在白蚁防治部门机构一直推出防治新药,通过诱杀坑杀消灭白蚁,同时试验喷施附有具广谱性生物杀虫性能的BT制剂和白僵菌的慢性胃毒剂(阿维菌素加比虫啉等),以有效地整群杀灭白蚁。

(2)蚜虫、介壳虫对香榧幼嫩枝梢特别是幼果吸汁危害比较普遍。幼虫春季危害新梢,夏季危害叶片、幼果,受害后幼果无法继续膨大,造成幼果脱落,严重影响到香榧的正常结实。与蚜虫同时取食香榧幼果汁液的还有多种介壳虫和红蜘蛛、香榧小卷蛾等。防治这些虫害,主要防治措施是,在花前喷施具有内吸效果的比虫啉等低毒高效农药。

4 科学种植,适时结实

林农多年实践香榧造林经验,苗要壮,提倡用多年嫁接苗造林。采用嫁接壮苗造林,一般栽植当年就能正常抽梢2次,形成小树冠,到第4年一般就能形成树高和冠幅都超过70 cm的小树形,第5年能正常开花结果。栽植2年生实生壮苗,造林头2年的枝条年生长量都能超过30 cm,到第4年就能长成树高在Im以上的植株。试验结果表明,用多年嫁接苗造林生长更好,效益更明显,用1+1嫁接苗造林,头2年的高生长量一般不超过10 cm,茎粗增长量一般不超过0.2 cm,而用2+2嫁接苗造林,连续2年的高生长量超过15 cm,茎粗增长超过0.4 cm。

香榧是肉质根栽植要浅,浅栽不仅是提高香榧造林成活率的基本保证,也是保证植株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而只有长得快,才能实现早实丰产。与一般造林不同的是,栽植香榧前必须先大幅度填土回穴。回填程度要达到与地面基本填平,踩实后,留下的穴内土面与原来的土表面相差5 cm左右。填土后再放上苗木,让其根系向四周伸展,再盖湿土,盖至土表以上5~10 cm左右,仔细压实,再在其表面盖5~10 cm浮土,围成直径约60 cm或更大一点的树盘。香榧肉质根既怕水又不能失水,高覆土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根系积水,提高造林后的耐旱能力。

香榧早期生长较为缓慢,造林早期应当以培育植株冠幅为主。只有当其形成了一定的树冠,才让其逐步进入结实期。主产区林农提出了以5年、10年为界的标准,即前5年只让长树不让植株结实,5年以后,也只让其少量结实,对植株开出的花,要进行人工摘除,不让其大量结实。10年生以后,植株已经长成Im以上的树冠后,才让其正常结实。

经过这样控制调节,一般10年生香榧平均株产榧蒲1~3 kg,15年生平均株產榧蒲10 kg,20年生平均株产榧蒲可以超过30 kg,25年生平均株产榧蒲60 kg。

植株的生长和结实需要消耗养分,生长过盛或者生长过弱都会影响结实。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平衡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特别是栽培初期,即使少量结实,也会因为消耗了较多的有机养分,而影响到苗木的正常生长。在调查中也见到了一些榧树因为过早结实而影响树势生长,最终因树冠小而无法实现高产的实例。有些植株也可能因为自身已经遭受病虫害危害变异而提早结实,一旦让其大量结实,就会对植株造成更大的伤害,最终使其无法正常投产。所以,造林应当控制其早期结实,通过管理让其尽可能快速生长,形成树冠,为将来大量结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加强宣传推广,形成香榧质量安全氛围

加大对香榧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提高林产品安全生产意识。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资料等方式,与主要香榧生产加工企业签订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向林业园区、重点专业户发放香榧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国家禁用、限用农药名录,向榧农等宣传食品质量安全知识、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知识,指导他们科学用肥、安全用药,从源头上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促进生产经营者在生产过程中自觉遵守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加工环节的相关规定,切实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6 建立档案,开展产品认证

结合现代林业园区建设,要求各生产业主建立食用林产品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内容包括使用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情况;收获日期等主要内容。记录的档案要求长期保存,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

开展森林食品基地香榧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项目,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QS"‘有机农产品”认证宣传和奖励,积极鼓励香榧种植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以此为辐射,带动香榧产业健康发展,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的健康和公共安全。

参考文献:

[1]韩宁林,王东辉,香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胡祥林.标准化生产是做大香榧产业的必由之路[J].中国果菜,2005(4).

[3]胡祥林.香榧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J].林业调查规划,2006(2).

猜你喜欢

香榧无公害技术
枝头浓缩的千年时光
全国首个榧文化研究会在柯桥区稽东镇成立
东阳香榧变身“财富树”
嵊州香榧品牌建设要走特色之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