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干热河谷地区植树造林措施探讨
2018-01-24胡学军
胡学军
摘要:指出了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为了确保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顺利实施,为了子孙后代能够拥有一个绿色的健康的生活环境,党和政府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植树造林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是保护生态环境最好的方法。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地区的植树造林是我国进行绿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立足于干热河谷地区形成的原因,对云南怒江地区如何进行植树造林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有关部门提供一些借鉴,也为我国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做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云南怒江;怒江干热河谷;植树造林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1-0036-02
1 引言
干热河谷地区的植树造林工作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技术难题,但是由于其重要性,我们必须迎难而上,不断开发出更加符合干热河谷地区造林工作的方法。在中国,大部分的干热河谷都分布在川滇一带,这种地形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并且终年少雨,总结起来就是高温低湿,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植被很难存活,没有植被覆盖的地表蓄水能力和固化能力都非常差,每年降水季的时候由于雨水的冲刷都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必须要做好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地区的植树造林工作,为水土保持尽一份力量。
2 怒江干热河谷地区概述
2.1 怒江干热河谷的基本情况
怒江是我国西南地区流量最大的水系之一,贯穿云南省直通缅甸,其流域面积广大,其沿线是我国干热河谷地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怒江干热河谷处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交界地区,湿热状况不利于植被生长,这个地区的气候特点非常独特,终年高温少雨,土壤中所含有的水分都被常年的高温蒸发殆尽却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对于当地的植被生长非常不利。由于植被无法生长,土地大量裸露在外,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做好云南怒江地区干热河谷的植树造林工作,为百姓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也能够有力的推动我国的整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2.2 干热河谷的形成原因
之所以會形成干热河谷这种独特的地区,主要是因为大气环流以及云南当地的独特地理位置,河谷两侧的山脉对水汽的阻挡,最后就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首先,云南临近缅甸印度等南亚国家,距离印度洋非常近,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经过青藏高原的缓冲进入河谷地区以后,会使河谷地区的温度大大升高,另外,青藏高原的一些气流因素形成的季风在冬夏两季由于温度的巨大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冷热气旋。其次,云南省毗邻横断山脉,高大的山地将大部分来自海洋的水汽阻挡在河谷地区之外,云南怒江地区的河谷恰好与气流过来的方向形成了一个近似90°的角度,将暖湿气流几乎全部阻拦在外,这也导致了干热河谷地区的形成。另外,云南怒江地区生活着大量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比较原始,生产力不高,主要依赖于河谷地区的平地而生存,养殖业又对本来就为数不多的植被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就使得当地的植被数量稀少进而影响到水文环境,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3 植被恢复中的困难
在对干热河谷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后,进而就能够总结出在干热河谷地区进行植树造林工作的难点,干热河谷地区终年高温少雨,在温度作用下蒸发的水汽无法通过水循环以及降雨得到及时的补充,这就导致了地表的含水量十分稀缺,另外笔者在查阅了一些资料后发现,当地的温差非常大,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间的温差可达120℃左右,当地监测到的最高温度一度突破了40℃,而最低的温度则能够降到O℃以下,这种巨大的温差对植物的存活非常不利。最后,云南怒江河谷地区由于植被稀少,这里的的土壤与我国东北地区不同,含有的腐殖质非常少,一般都是页岩基础上形成的紫色土壤,土层比较薄弱,其中能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更是几乎没有,另外上文也已经提过,当地的水土流失问题非常严重,想要在这样的土壤条件下完成植树造林工作简直是难上加难。上述是云南怒江地区的干热河谷内部不利于植树工作进行的自然因素,另外就是人文因素。由于横断山脉的阻隔,当地的交通出行非常困难,外界的信息很难传播进去,这就造成了当地的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水平和意识水平比较落后。首先就是上文提到的一系列自然因素,当地的土壤养分含量低,所以想要在这里进行植树造林工作,就必须要选择出适应能力比较强,能够承受住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树种,不但需要抗旱性比较好,还需要能够抵御高温和巨大的温差。其次,就是在当地进行植树造林的时候,除了树种还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情况很难承受住太大数量的林区,所以也必须要控制好植树造林的密度,否则即使勉强将树栽上了,也很难存活,只有当第一年的树确定存活以后再进行第二次的补种才能基本上符合造林工作的密度要求,这就大大的拉长了造林工作的工期。最后,就是当地的人文情况也使得造林工作很难开展,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地的少数民族原住民对于林木的依赖性非常强,日常生活中的取暖以及牲畜的喂养原料都来自于为数不多的植被,即使能够保证将林区建立起来,如果不能说服当地的居民进行配合,也很难保证植树造林工作效果的长久。
4 造林措施及技术探讨
干热河谷地区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其气候条件非常不利于植被生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又很低,这一切综合起来就造成了目前怒江干热河谷地区植树造林工作极高的工作难度,这在我国的植被恢复中都是一个重中之重,为了将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切实的做好,不但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对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也需要下大功夫。所以说,在进行云南怒江地区干热河谷的造林工作时,不但要依照传统的造林技术进行,更需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其独特的工作难点并且加以解决,不断的努力创新,开发出一套能够在怒江干热河谷地区进行造林的工作方案。
4.1 树种的选择
在进行植树造林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必须要秉持的根本原则那就是需要“适地適树”,依据不同的自然条件选择不同的树种,从而保证存活率和工作的质量,所以在进行怒江干热河谷地区的造林工作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独特的气候特征、土壤条件以及温度变化,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恶劣环境的树种。笔者在经过了许多次的筛选以后认为,应该尽量选择灌木或者草本类的植物,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国外相同环境中生存的本土植物,并且要选择那些具有经济效益的植物,在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的同时,也要尽量提升当地的居民生活水平。可选的树种有坡柳、车桑子、相思、炮火绳、滇刺枣、清香木等,其中木豆和车桑子已经在实际的栽种中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4.2 逐步恢复的工作思路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在干热河谷中进行植树造林工作,更是不能够急在一时,需要进行长时间、持续性的工作。如果不加以干预,让一块原始地貌进行自然的演化,那么它的植被生长过程是由简入繁的,在进行人工造林工作的时候也需要遵照这个规律,可以先在河谷地区种植一些灌木植物或者是草本植物,这样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先对当地贫瘠的土壤情况进行涵养,在土壤条件达到一定条件以后再进行树木的栽种,这样能够确保树木的成活率。另外就是要确立起先易后难的工作思路,对于造林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一点一点的循序渐进,河谷地区的自然条件非常复杂,海拔高度、气候条件、水文变化都会造成当地与众不同的小气候,相应的,植物在存活成功以后也会反过来对当地的气候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说需要先从简单的人手,而后再去考虑那些比较复杂的工作程序。
4.3 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人类是对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所以在进行植树造林工作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当地居民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林业工作绝不仅仅是要和大自然打交道,它也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性,想要做好干热河谷地区植树造林工作,第一,需要对当地的居民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普工作,将一些林区能够带来的好处渗透给他们,让他们能够从心底里愿意接受造林保护工作。第二,在进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以外,还需要采用一些其他社会性的工作方法,比如说可以将树木的管理责任分区分片,这样能够大大的提升居民对于林区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对于和居民进行有效沟通是非常有利的。最后,需要联合政府部门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提升,只有让他们接受了更加先进的生活方式,才能减少他们对林木资源的依赖性,这样在植树工作结束后,树木才能够得以继续生长,不会面临砍伐的危险。
5 结语
怒江干热河谷地区的植树造林工作面临着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双重困难,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气候状况等选择好合适的树种,依照自然规律由简入繁,逐渐的持续性的进行造林,另外就是对于当地居民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水平要加以提升,这样能够确保造林工作顺利完成并且成果得到长久的维持,为我国的生态保护工作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周雅聃,陈世苹,宋维民,等.不同降水条件下两种荒漠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J],植物生态学报,2014(8).
[2]金振洲,欧晓昆.干热河谷植被[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4.
[3]张荣祖,横断山区干旱河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