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密度萌生杉木与毛竹混交生长研究

2018-01-24魏丽花

绿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混交林毛竹

魏丽花

摘要:通过在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2011年春季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毛竹丰产林,同时保留不同密度萌生杉木与毛竹进行混交试验,初步探讨总结了不同密度萌生杉木与毛竹进行混交培育经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留用525~675株/hm2的萌生杉木幼树与毛竹混交对毛竹新竹数量增长,平均胸径增大变化的影响最佳。为拓展毛竹林的培育,促进毛竹林的生长,提高林农收入提供较好的经验。

关键词:毛竹;萌生杉木;混交林;密度探讨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1-0031-03

1 引言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 pubesecns(Mazel) Ohtvi是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效益高的经济竹种,其笋质脆嫩、味道鲜美、可鲜食亦可加工成笋干、笋片等,是天然的绿色食品;竹材广泛用于造纸、建筑、棚架、梁柱、脚手架,或制作家具、农具、工艺品等,也是竹胶板原料。大力发展毛竹产业是迅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短、平、快项目。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属常绿乔术,生长较快,材质好,主要产于长江以南,主要用于建筑、桥梁、家具、造船等。

近年来,林农经营培育毛竹林热情高涨,但林农对毛竹林的经营管理还比较粗放,只知道栽植、劈杂、挖笋、砍伐,重取轻管,且大多是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栽种,造成毛竹林逐渐衰败。为此,要使毛竹林高产、丰产立于永不衰败之势,就要对毛竹林采取合理化、科学化的培育、抚育措施,采取集约经营,提升林地生产能力、森林生态功能,提升竹林抗病虫害、抗野生动物破坏能力。本研究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毛竹林时如何合理、科学留用萌生杉木密度进行试验探讨。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场部工区,北纬25°57′~25°56′,东经116°56′~116°44′,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雨充沛,年平均气温19°左右,年均降雨量约177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约为80%,四季分明且无严寒、酷暑之日。土壤为红壤和山地红壤,呈酸性,pH值5~6,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沃。试验地面积约18 hm2,海拔360~490 m。

2.2 试验设计

在试验区内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随机排列4种按密度留用萌生杉木的标准地(25. 82 m×25. 82 m),标准地之间间隔10 m,4种留用萌生杉木密度为:450株/hm2以下(处理I);525~675株/hm2(处理Ⅱ);750~900株/hm2(处理Ⅲ);1200株/hm2以上(处理Ⅳ)。选取生长健壮、长势好、干形优良、无病虫害的萌生杉木与新造毛竹呈“星状”混交。

2.3 种植方法

2.3.1 迹地整理与栽植

2010年7月下旬,开始对伐区迹地内的采伐剩余物和杂草等进行全面清理,采用整带的方式,将采伐剩余物和杂草沿等高线水平带状归堆,带宽1.Om左右,带间隔3m左右,同时按设计适当保留生长健壮、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萌生杉木。挖大穴,回表土。穴规格120 cm×80 cm×60 cm,株行距5m×6m,330穴/hm2。挖穴時,将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在穴两侧,穴挖好后,曝晒半个月左右。年底,每穴施有机肥5 kg左右,后再施过磷酸钙l kg左右,并与表土拌匀,经过一周后,再进行栽植。

2.3.2 母竹选择与栽植

2011年1月,选取生长健壮、枝叶繁茂、无病虫害、胸径5 cm以上的1~2年生竹。挖取母竹时,注意不要损伤杆基、竹鞭、芽眼、根系。带土移栽,来鞭30~40cm、去鞭50 cm以上,注意切口平齐,不要损伤、撕裂竹鞭。栽植时,对根系进行处理,打黄泥浆(用拌有3%过磷酸钙或钙镁磷和ABT3号水溶剂的黄泥浆)。栽植时,回填腐殖土,底土踩紧实,上层多培土。做到“下层土压实、上松培土、浅栽、多培土、松培土”。直到穴呈馒头状凸起。栽好后,在母竹边上加一根长1.5 m、直径5cm左右的支柱,打紧,顶端用绳子与母竹绑紧,固定支撑。覆盖稻草,以减少杂草和利于保湿。竹秆切口向上并灌满水或黄泥浆,用塑料薄膜包住切口,以免失水干枯。

2.4 抚育管理

加强抚育管理,抚育前3年,采用1~2~2的方式,抚育措施为:第1年扩穴培土,施肥;第2年全锄、垦复,第3年全锄,施肥。第1次抚育时,要密切关注支柱是否松动,将新长的小竹砍掉。在设置的试验地内,按试验设计的要求,劈除多余的萌芽条,保留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萌生杉木,随机均匀分布,与毛竹呈“星”状混交。以增强毛竹林抵抗病虫害,抵抗野生动物、风、霜、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光照空间和营养条件,有效促进毛竹的生长。

2.5 调查方法

于2012年至2015年6~8月,设置了25.82 m×25.82 m的标准地进行调查,分别在原先布置的各个标准地内进行调查,测量各新竹的胸径、立竹数,然后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统计分析

(1)在2012、2015年分别对试验标准地的新竹立竹数、胸径进行调查统计(见表1、2)。

(2)从表l、2可以看出,对新造毛竹林实施全锄、施肥等垦复措施,新竹数量逐年增加,新竹胸径逐年增大,处理Ⅱ(保留525~675株/hm2)萌生杉木与毛竹混交效果最好、影响最佳,而且,新竹株数的增加和胸径的增大从2 012~2015年差距越来越大。

从表3可以看出,与毛竹混交的萌生杉木生长良好,长势旺盛( FO.01(3,8)=7.59>FD=4.615>FO. 05 (3,8)=4.07,FH=0. 4< FO. 05 (3,8)=4.07

3.2 方差分析

对2012、2015年度留用不同密度萌生杉木与毛竹混交的新竹数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见表4、5)。

从表5可以看出,合理留用萌生杉木与新造毛竹混交可以明显提高毛竹林的发笋率、成竹率,其中留用525-675株/hm2的效果最佳,与其他处理有极显著差异;留用450株hm2以下和750~900株/hm2的效果次之,增长势头较弱,与留用1200株/hm2以上萌生杉木对毛竹发笋率、成竹率增长影响也存在显著变化差异;留用1200株/hm2以上的,相对时间越长发笋率、成竹率越低。留用525~675株/hm2的萌生杉木对新造毛竹林发笋率、成竹率增长影响最小。

对2013~2015年度留用不同密度萌生杉木与毛竹混交的新竹平均胸径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见表6、7)。

从表7中可以看出,合理留用萌生杉木与新造毛竹混交可以极显著促进新竹平均胸径逐年增大,其中留用525~675株/hm2萌生杉木效果最好,留用750~900株/hm2萌生杉木效果次之,与留用1200株/hm2以上萌生杉木对毛竹平均胸径增长影响存在极显著变化差异;与留用萌生杉木450株/hm2以下也存在显著差异。留用450~600株/hm2的萌生杉木对新造毛竹林平均胸径增长影响最小,留用1200株/hm2以上萌生杉木对毛竹平均胸径增长影响变化最大。

4 结论与建议

(1)对杉木林采伐迹地新造毛竹林留用适当密度萌生杉木进行混交,实施科学合理抚育措施,能使新造毛竹林的新竹数量极显著增加、新竹平均胸径明显增大。保留萌生杉木密度不能太大或过小,太大或過小的比例,毛竹增长势头都较弱,既影响发笋率、成竹率,又影响胸径的增长。

(2)对保留萌生杉木幼林的混交密度,以保留525~675株/hm2萌生杉木的混交效果最好;保留750~900株/hm2的与保留450株/hm2以下萌生杉木的混交效果次之,具体情况是:保留株数在750~900株/hm2的对毛竹发笋率、成竹率的影响较大,对新竹平均胸径增大的影响较小,而保留株数在450株/hm2以下萌生杉木的混交效果则正好与之相反,即对新竹平均胸径增大的影响较大,对新竹发笋率、成竹率的影响较小。保留株数在1200株/hm2以上萌生杉木的混交效果最差。

(3)本次只对萌生杉木幼林混交留用密度进行探讨。对其他林龄阶段的混交密度、竹鞭生长等及伴生树种的选择等科学技术有待于今后深入的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洪伟,林业试验设计技术与方法[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陈存及.竹林混交林的科学经营[J],竹子研究汇刊,2001,20(3).

[3]郑郁善,洪伟.毛竹林经营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 98.

[4]陈基泗.杉木与钟锷木混交试验初步研究[J].绿色科技,2015(8):47~48,51.

猜你喜欢

混交林毛竹
卖竹记
节骨草和毛竹苗
寒 秋
节骨草和毛竹苗
敲竹杠
激流中的竹筏
武夷新区规划建设和开发中海绵型城市理论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