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8-01-24林秀灵

中国住宅设施 2017年5期
关键词:投资项目PPP模式财务风险

林秀灵

摘 要: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以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动着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同时进一步深化了我国国有体制改革,从而保证融资模式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现阶段,政府以及社会资本投资合作的PPP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融资的重要模式。PPP模式主要将自身在时间以及空间上进一步延伸,同时深受外界因素的相互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PPP模式投资项目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我国的特许权经营法律体系也在逐渐完善,这对于想要加入投资项目的社会资本而言,是一种机遇,但是收益和风险是相互存在的,因此必须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1 PPP模式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分析

1.1国家相关政策的变更风险

为合理科学规范市场经济,国家就应当依照市场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进而加大了投资风险,这就要求民营企业的运行必须和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保持密切联系,并同时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前提条件,比如汇率的调节、财政与税收政策等多方面,上述这些都会对项目的财务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其中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是指项目投资获取的成效和预期结果之间出现的差异,项目投资模式的变化越大,就会加大投资风险带来的损失,因而就需要充分考虑投资的时间与回收等要素,为完成对投资风险的控制。

1.2融资项目的财务风险

现阶段,我国PPP模式融资项目依然处在准备阶段,为了更好的取得长期稳定的收经济效益,需进一步加强对外投资。在此过程中,需在投资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对于存在项目管理失控的因素完成探讨,保证项目的发展过程的客观性。同时,在项目的运行与维护等阶段,需对超出项目的实际成本展开风险分析,防止实际支出金额过大。

2 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2.1加强项目投资风险控制

首先,项目选择必须具备财务可行性,其主要是根据两个标准进行判断的,即静态标准和动态标准。就大体情况来讲,PPP模式投资项目的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都相较于预设的基准值和行业标准要大一些,这样一来,就能够对投资项目财务的可行性加以判断。其次,分散性投资,合理选择多元化的、形式各式各样的投资策略,在各个行业,投资不同的项目,以此将投资风险有效分散。与此同时,对于风险比较高的项目,可以选择和保险公司等各种相关机构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此大大降低投资风险,保证投资收益。再次,联合性投资,PPP主要就是公私合作,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合理选择强实力的合作企业,保证投资者之间可以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标,形成所谓的利益共同体,也就是在将投资风险分散的基础上,投资较少的资金,获取更加可靠的收益。最后,在项目投资之前,适当分解政治、政策、不可抗力等风险,政府应该承担政治风险和政策风险等,而不可抗力风险则应由政府和投资项目共同承担。

2.2加强风险分担方法研究

在使用PPP投资模式时,一定要保证投资融资风险分担的公平性,基于合作双方的义务以及权利,科学的分担确定各方的风险,从而双方的满意程度可以提升。因此在PPP投资模式中,一定要科学的确定风险分担原则,从而使轨道交通项目可以正常进行,同时风险也可以被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中,以使双方人员对此PPP项目均产生积极性,具体来说风险的分担需要从以下方面做起:①控制力以及风险应当相互对称。也就是在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环节,合作双方应当以自身对整个PPP项目的控制力度来确定风险的划分,也就是控制力度较强的一方需要承担相对较多的风险;②保证收益以及风险相对称,也就是收益多的一方需要承担相对较大的风险;③遵守承担上限这一原则。尽管双方人员对于PPP项目的控制情况以及收益情况都是不平均的,同时收益较多以及控制力相对较强的一方需要承受更多的风险,但是此方所承担风险需要有一个上限。这是由于承担风险过多的一方可能会失去建设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这对于项目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2.3构建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

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应该切实结合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合理选择可投资项目。企业的风险控制需要注意,首先,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内控体系建设和运行的高效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其次,树立正确、良好的风险意识,并对财务指标的使用进行合理规划,同时还要对国家政策的制定趋势,对财务指标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三是,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系统,企业和投资项目应该切实根据风险管理的具体情况,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系统,从而避免企业和投资项目决策、运营风险,进而实现投资财务目标。

2.4对风险进行全过程监控

风险监控实际上就是监测和控制,其中,风险监测主要是监督投资项目的各个环节,保障既定计划得以顺利开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风险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几率,促使投资项目得以有序进行。风险监控过程主要划分成三大组成部分,也就是输入、監控、输出。另外,输入主要就是风险管理人员对风险记录档案详细编写,并对其中存在的风险和可能会引发风险的事件,进行撰写和评估。监控主要是指对投资项目的实际活动进行一一核实校对,通过分析储备金,评估风险,从而完成监测。输出主要就是变更投资项目的各个方面,并详细说明,全面记录管理经验,便于后续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我国PPP模式的普遍应用以及进一步推广,为不同的行业均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因此,为了更好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有一席之地,需增强PPP模式的机遇。同时PPP项目模式不但能够带来高收益,同时也伴随一定的高风险。所有,为了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需最大限度的减小投资项目的整体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从而有效的实现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圆圆.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6.

[2]彭飞.PP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6.

[3]齐彤彤.PPP项目决策阶段风险识别与应对[D].天津大学,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投资项目PPP模式财务风险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PPP项目的财务分析(一)
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计划管控工作
浅谈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