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 培育农民生态意识的路径探索
2018-01-24李爱华
李爱华
摘 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生态发展和绿色发展是当前农业经济工作的主线,作为农业经营者的农民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丰富农民生态意识培育内容,积极构建农民生态意识培育平台,深入探索农民生态意识培育方式,引导农民积极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建立健全农民生态意识培育机制,既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必要举措,更是转变农民发展观念,确立和提高生态发展意识,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关键词:生态意识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绿色农业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益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
2016年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元年,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部分领域的改革将实现突破,一些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将开始新的征程,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农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2017年2月5日,中央发布“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7年2月6日,农业部发布2017年1号文件,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围绕这一主线要“推进绿色发展,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攻方向……突出绿色发展,聚力质量兴农”,并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培育农民生态意识,既是引导农民确立生态发展意识的有效途径,又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价值引领,更是推动农业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一、丰富农民生态意识培育内容
培育农民生态意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以豐富、科学的内容为载体,转变农民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发展观念和消费观念,使农民从认识上正视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意义,树立发展绿色农业观念。因此,“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传统文化为培育当代农民生态意识提供了传统基因。我国出台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还有近期一直讨论的、与农民农业密切相关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为培育农民生态意识提供了法制规则。当代的科学发展观等为培育农民生态意识提供了政策指导。除此之外,在消费方面,引导农民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不买包装过度的产品、摒弃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科学处理生活垃圾等等。在生产方面,引导农民少用或不用农药化肥、减少或拒绝地膜的使用、积极践行秸秆还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生产方式。从各方面丰富农民生态意识培育内容,为推进农民生态意识奠定基础。
二、积极构建农民生态意识培育平台
培育农民生态意识,转变农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积极构建农民生态意识培育的“网络平台”,这个平台以农民为主体、以培育农民生态意识为工作重心,能够尽可能地覆盖所要培育的农民群众,并能被农民群众接受、运用,达到良好的培育效果。因此,遵循教育规律、结合教育发展特点和农民自身素质,打造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内容与方式相统一、经济价值和质量效益相融合的“网络平台”是构建农民生态意识培育平台的关键点。
首先,要充分运用条幅、村宣传栏、村广播、农村书屋、专门的报纸或报纸专栏、电视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随处可见、与农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媒体,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信息准确性、直接性、线性传播、能够长时间保存等优势,为生态发展和保护等同一相关主题内容的反复宣传、效果巩固等提供便利,同时也要积极克服传统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关注群体有限、关注度不高、反响平平以至于效果不佳等问题。其次,要充分挖掘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电子信箱、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价值和双向沟通功能,定时不定时地为农民发送农业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信息,回答农民群众关于农业生态发展的疑问,建立并积极维护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和专业网站,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为培育农民群众的生态意识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平台。最后,基于这一目标,还要充分借助学生这一桥梁,使课堂传授的信息化技术及时被农民家长认识、接受和运用。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建立专门的学习班或文化技术指导站,组建教育师资队伍和培训机构、邀请专家学者讲学等教育农民树立生态发展意识,以及如何运用新媒体及各种平台筛选信息、查找信息、发布信息,全方位打造和构建农民生态意识培育平台,为培育农民生态意识、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保驾护航。
三、深入探索农民生态意识培育方式
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是沟通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桥梁,是教育者传授教育知识、实现教育目标、达到良好教育效果的桥梁,农民群众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比较重视追求经济价值、经济效益,认识问题比较感性、直接。因此,深入探索适合农民容易被农民接受的多样化的方式,培育农民的生态意识,转变发展观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立生态发展和绿色发展观念,为推动农业生产力的新发展开辟道路。
为此,除了上述积极构建农民生态意识培育平台外,首先,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充分挖掘农民群众身边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评选出村、镇、市等级别的农民生态保护和发展大使,发挥榜样示范力量,带动其他农民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生态发展意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次,在资金保证的前提下,可以选派农民代表去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良好的企业、农场、农业基地等地参观发展模式、交流发展经验、学习发展理念等,为本地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成功借鉴。最后,村、镇和市等基层政府单位要充分发挥支持、引导和帮助作用,设立专项资金管理体系,通过建立生态农产品贸易市场,或探索生态农产品、农超对接渠道等方式,解决农民群众对生态农产品的流通、销售等问题的后顾之忧,以及短期内发展生态农业出现的投资与回报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坚定农民群众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信心和决心。endprint
四、引导农民积极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生态意识的培育、生态农业发展观念的确立,最终是为了指导生态农业发展实践。培育农民生态意识最直接、最有效、最具说服力的方式就是引导农民探索适合当地发展模式、具有当地特色、能为农民带来丰厚经济效益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为此,要充分发挥当地各级政府、社会、农民带头人等各自优势,尽可能地动员一切力量,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首先,政府要出台相关生态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产品引入、贷款、良种补贴、价格补贴、技术指导、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以特殊照顾,使农民的前期投入有足够的保证,免除他们在投资、回报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同时,在土地流转新形势下,基层政府可以以同样的优惠方式鼓励那些土地流转到手的公司和个人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其次,在政府鼓励下,借助土地流转的新形势,有足够资金力量、技术力量的公司(或个人)、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可以以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发展生态农业,在规模性经营、技术引导、良种培育、生态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吸引农民个体参与到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生产实践中来。最后,农民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力军,是践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发展生态农业更离不开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因此,村干部、农民党员要在农产品良种选择、种植模式、经营模式、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积极发挥领导、服务、带头作用,以自身成功经验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普通农民群众要积极转变发展观念,改变过去过度注重经济效益的发展观念和发展习惯,响应并实行农药化肥投入零增长、负增长乃至摒弃农药化肥的使用,循序渐进,最终实现追求经济效益和农业生态发展相协调,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响应并实行节水农业工程,使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统一。根据当地特点,响应并实行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为全面发展生态农业探索多样化的道路。
五、建立健全农民生态意识培育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维护社会良好、有序发展的保证,更是实践长期顺利展开的保证,建立健全农民生态意识培育机制可以为农民培育生态意识、树立生态农业发展观念、改变过去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政策、制度、机制保证,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势下,要建立健全农民生态意识培育的宣传机制、农民生态实践的评价机制、生态农产品投资与价格补偿机制等。
一是在宣传机制的建立健全方面,要组建科学合理的宣传队伍,包括领导、服务、培训等层次,制定规范科学的宣传方案,形成长效机制,以多种方式定期不定期地为农民群众开展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二是在生态实践的评价机制方面,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村规村约,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监督和奖惩制度,以村民委员会为监督机构,以村民之间相互监督为主要方式,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习惯等。
三是在生态农产品投资与价格补偿机制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联动优势:第一,要有效抓住“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一历史契机,科学合理使用工业税收,划定一定份额,设立生态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以直接投入或奖励等方式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第二,要制定低息或无息等优惠贷款政策,在银行贷款方面为发展生态农业的企业或农户提供便利;第三,政府应通过优惠政策、市场准入、技术指导等方式鼓励、引导、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发展生态农业;第四,在生态农产品的销售方面,各级政府应广泛运用各种资源,帮助生态农业生产者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等销售渠道,开拓本地、外地等销售市場,推行农超、产消对接等销售模式,在推广生态农产品的同时,加强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和消费理念的宣传;第五,鉴于生态农业发展初期存在投资大回报小、投入多收益少等瓶颈,政府应建立合理的价格补偿机制,科学利用工业税收、银行优惠贷款等手段,通过资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人工费用补贴、销售价格补贴等方式,为发展生态农业的企业和农户提供各种合理的补偿。
参考文献:
[1]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落实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OL].http://www.zgdsw.org.cn/n/2015/1111/c218988-27802857.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J].农村工作通讯,2017,(3).
[3]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OL]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BGT/201702/t20170206_5468139.htm.
(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法学院)
责任编辑:代建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