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是真吾?身在即为宝
2018-01-24李润
李润
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一生著述甚丰,为后人留下了《随园诗话》、《随园尺牍》、《随园食单》、《小仓山房诗集》、《小仓山房外集》、《子不语》等名作。他在年已八旬时,依然神态不衰,齿若编贝,声若洪钟,正如他所说的,自己是“八十不知老”。
袁枚享年82岁,是古代文人中的寿星。他之所以享得高寿,得益于“三不老”养生之道。
“心不老”。袁枚情志淡泊、心境坦荡,能够积极主动地控制个人情绪,不为悲喜之事动容,更不为不快之事动怒,曾有“悲喜适度胸若谷”之咏。他曾经赋诗:“姆母不知丑,西施不知好,我亦将毋同,八十不知老。”意思是姆母和西施分别是历史上有名的丑女和美女,但姆母不認为自己丑,西施也没觉得自己特别漂亮,我自己就像她们一样,到了80岁也不觉得自己老了。
袁枚不仅“不知老”,而且敢于直面死亡。他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用害怕。他在《喜老》中写道:“一起百事生,一眠万事了。眠起即轮回,无喜亦无恼。何物是真吾?身在即为宝。就便再龙钟,凭人去笑倒。试问北邙山,年少埋多少!”诗中既有对生命的真切感悟(“何物是真吾?身在即为宝”),也有对衰老的坦然态度(“就便再龙钟,凭人去笑倒”),最主要的是以洒脱幽默的语调表达了自己对死亡的看法(“一起百事生,一眠万事了”)。
“笔不老”。袁枚愈是年迈愈是勤学,他说:“百年再算无日多,从此光阴倍珍重。学问原知止境难,衰年勤学百康成。”勤学之外,写作成了他晚年的主要生活内容,他流传于世的著作,大多是晚年在小仓山的随园中完成的。他在《遣怀杂诗》中写道:“一笑老如此,作何消遣之?思量无别法,惟有多吟诗。”他既将写作作为锻炼脑力,延缓衰老的方式,又将写作作为抒发情怀,感染后人的手段,这正如他所说:“譬如将眠蚕,尚有未尽丝。何不快倾吐,一使千秋知。”
“足不老”。袁枚说自己“生性耽游自在天”,把远足看成是极好的运动。他年少时就喜欢旅游,曾跟着父辈走南闯北。36岁归隐南京,筑园定居后,又重拾旧好。他的足迹几乎踏遍祖国的名山胜水,留下了《游黄山记》、《游庐山记》、《游桂林诸山记》等许多佳作。袁枚把游山玩水当作陶冶性情、锻炼身体的好方法。他在《老行》中说:“老行千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总觉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见不甘休。”这里,他把“名山”比作“名士”,总要一睹为快,所以才不惜“老行千里”。
70岁那年,他还从南京出发,西下安徽、江西,南赴广东、广西,北返湖南、江苏,游览了一个大圈,足迹遍布黄山、庐山、罗浮、桂林、南岳、洞庭等,一路寻幽探胜,归家后,还踌躇满志地写诗道:
自觉山人胆足夸,行年七十走天涯。
公然一万三千里,听水听风笑到家。
77岁时,他曾两次游历天台山。他在《二月二十八日出门重游天台》中这样写道:“一息尚存我,千山不让人。重携买寿杖,直渡大江春。柳絮飞如雪,桃花吹满身。亲朋齐莞尔,此老越精神。”正是这种“一息尚存我,千山不让人”的对远足的热情,才使他身体康健,“此老越精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