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别角色视域下女儿养老的原因分析

2018-01-24高芳

教育界·下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性别角色劳动力

高芳

【摘要】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农村社会存在着多种养老方式,但是家庭养老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主要的养老方式。在此过程中,女儿的角色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女儿养老现象普遍出现。文章在性别角色理论的分析框架下,运用社会性别、角色等概念工具,尝试从多个方面解释农村家庭养老中女儿养老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女儿养老;性别角色;生育策略;劳动力;女性地位

一、问题的提出

在农村,虽然各种养老方式都有出现,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某些养老方式自身的局限,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地区养老方式的首要选择。城市化进程下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带来了居住方式的改变,这就使得作为传统家庭养老的主体“儿子”产生缺位,“女儿”这一角色的作用逐渐凸显。加上农村社会观念的更新,以及女性地位的上升,女儿养老现象普遍出现。

家庭养老是围绕亲子关系展开的,是父代和子代之间的资源互换,是家庭基本功能的体现。女儿养老,并不是说儿子不参与养老,而是由传统家庭养老中以儿子为单一主体转变为儿子和女儿共同参与。本研究主要针对农村家庭中已婚女儿对父母的经济支持、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行为中角色转变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传统家庭养老中女儿的角色

社会的形成靠分工,所有社会结构都是以两性分工为基础产生的。而两性分工并不单纯地依靠生物学意义上的两性差别进行,比如生物学上的染色体差异和性征差异。更多的,社会两性分工是依据社会对性别相应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产生的。所有社会成员从生命开始到结束都在进行着社会化,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观念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在传统农业社会,男性以其体力优势承担获取食物、供养家庭的责任,而女性因其细腻和生育能力承担养育子女、照顾家庭成员的责任。久而久之,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父系社会形成了一种“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性别分工。这种有效的性别分工安排也体现在家庭养老中,儿子负责养家糊口,儿媳负责孝敬公婆。家庭养老中的女儿是个暂时性的角色,以女儿出嫁为时间点,对娘家失去工具性意义,而作为夫家的儿媳,承担为夫家照顾家庭的责任。

三、女儿养老的原因分析

(一)生育策略发生变化

传统的家庭养老实质就是养儿防老。农业社会里,家庭养老是具有反哺性质的父代与儿子之间的代际交换。后代出生以后,采用父亲的姓氏,由父母抚养长大,其中女儿不参与家族象征性意义的活动,如祭祀祖先等,并且父母死后由儿子继承财产。相应的,儿子需要对父母履行赡养义务。这种父系家族体系和“从父居”的背后是以土地为生的小农经济,收入微薄,生活贫困,父母丧失劳动力以后,只能依靠后代。在这种反哺模式下,儿子的角色就是继承人和赡养人。为了满足生存性需求,实现老有所养,人们选择的生育策略是养儿,多生儿子。

现代社会,农民不再完全依靠土地为生,他们中很多摆脱了贫困,农村出现了多种养老方式,养老有多种其他选择,如社会养老保险、各种商业保险等。计划生育的实行,使得家庭结构核心化,独生子女家庭大量出现。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被打破,家庭养老主体不再是单一的儿子,女儿养老普遍出现。养儿防老不再是农民唯一的生育策略,子女数量的多寡使老人生活质量并没有直接明显的改变。即使每个家庭的子女收入都大幅增加,但是由于生活压力加大,很多子女没有过多的精力照顾老人。另一方面,多个子女难免会因为责任和收益不对等发生矛盾,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影响到家庭养老的效果。在农村,父母包办儿子婚姻的现象普遍存在,儿子娶媳妇通常会花光父母所有的积蓄,生下孩子以后还要帮忙照看小孩、做家务,父母在代际交换中处于弱势地位。这种情况下,农村家庭改变了原来的养儿防老策略,“生男生女都一样”“养女也防老”的观念逐渐在农村社会形成共识。这种人口转变带来的生育观念,赋予了女儿更多的家庭养老责任,女儿养老普遍出现。

(二)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尤其是儿子外出打工,带来了居住方式的改变。相较于西方社会的核心家庭,中国社会自古就有多代同堂的居住习惯。子女是否与父母同住是影响家庭养老效果的重要指标。如果父母和儿子同住,儿子对父母的养老需求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这无疑增加了儿子更好地赡养父母的可能性。“从夫居”的居住传统一方面为儿子履行赡养责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女儿这一角色对养老的贡献。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农民工流入城市。儿子进城务工进入城市居住,留在家中的老人很有可能选择和女儿同住,这就使女儿养老成为可能。女儿养老一定程度上也是儿子角色在家庭养老中缺位的反映。

伴随着儿子外出,农村家庭中的女性开始参与甚至主导着家庭事务。农村家庭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儿子在外挣钱,儿媳在家照看家人,但是通常儿媳更加倾向于赡养父母而非公婆。这种看似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造成了家庭养老中男性缺位和女儿养老现象的普遍出现。

(三)女性地位上升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分工不断发展,女性走出家庭参与各行各业中,通过参加各种非农工作取得收入,摆脱了对家庭经济的依赖,提高了自己的家庭地位和话语权。女儿可以独立支配自己的收入,利用部分收入孝敬自己的父母,而不必完全拘于丈夫的许可。而女儿的这种非农经历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女儿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女儿应该而且有能力参与家庭养老中。经济地位的提高带来观念上的变化,有助于女儿在家庭养老中的角色转变。

女性地位的上升还表现在受教育程度上。传统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依附于父或夫。现代社会,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女性有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通过接受教育,女性拥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获得工作,获得经济独立,从而有能力承担父母的养老责任。另一方面,女性受教育过程中受到父母的资助,她们有更强烈的回报意识。文化程度的提高带来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女儿有能力也有意愿参与家庭养老。

【参考文献】

[1]鄢盛明,陈皆明,杨善华.居住安排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1(01):130-140,207-208.

[2]王跃生.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01):96-108.

[3]陶自祥.责任伦理危机:一种理解农村生育偏好逆变的视角——基于皖南C村的实证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07):692-696.

[4]聂焱.农村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女儿养老与儿子养老的比较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8(08):114-118.

[5]叶华,吴晓刚.生育率下降与中国男女教育的平等化趋势[J].社会学研究,2011(05):153-177.

[6]李超,李詩云,王雷.随迁与留守——新移民家庭代际关系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5(02):40-51.endprint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劳动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自我认同感、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
运动员性别角色研究综述
管理人员的性别角色观念: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湖南省为例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困扰程度的相关性
儿童对动画人物偏爱与性别角色认同相关研究
中国儿童性别角色观念及其性别差异研究
在自动化投入与劳动力成本之间寻求平衡——工业4.0之我见